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弘扬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刘晓钟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井冈山精神起始,经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汇入延安精神的大海。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她是一枝独秀的精神花朵,更是百花争艳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蕴涵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所体现的精神主要包括:现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是圣贤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各种文化背景不一样,崇拜也不一样,印度崇尚动物,希腊和埃及崇尚神,中国非常崇尚圣贤。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的中原,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学习中国的历史遗产。他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等等,这些都令世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瘫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阐述了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韩非子提出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思想,都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也在普通民众中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只要回首,就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思想中早就给出了类似的各种真知灼见。由道德而法律,由心灵现实而历史实践,早在2000多年以前,已有修、齐、治、平的智慧之路存焉。由于历史原因,又因为要急于对外来文明的强劲刺激作出反应,这些悠久的传统我们现在觉得陌生了,甚至不认识了。但它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根本上已是我们民族魂魄中不可剥离的核心元素。丢掉传统包袱,不等于永远忘记传统。在构建和谐社会、复归文化自信的努力中,先哲如孔孟的儒家道德理想,无疑是可发掘的内在的动力之一。在当代世界多元共生的诸种人文信念中,它是维系中国文化认同、突显我们民族精神气质的独特价值。正像今天许多学人正在做的那样,一经新的阐释和创造性转换,即可再现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当今世界正日趋物质化、欲望化,我们面临的已非物质的多寡,而是精神资源的匮乏。孟子对人性发展有一段著名阐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需子·公孙丑上》)中国的远古圣哲们坚信,人是具有道德本能的,而这一本能源于“心”,也就是精神的自我(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关于道德自主性的观念有相通之处),这正是中国的古老文明作为有价值的人类精神而光照世界的原因所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开始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也在滋长蔓延,有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涣散人们的精神、毒害人们的灵魂,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群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精神作支撑。那种把弘扬不懈奋斗精神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肩负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延安精神的重任。
  二、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作为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延安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着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对话与竞争已成为当今时代任何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任何民族和国家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那么,无论它的历史多么悠久,无论祖先曾留下了多少美丽的光环,也无论自己现在取得了多少骄人的成绩,都会被挤到世界舞台的边缘,甚至被历史淘汰。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亦其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比较落后。在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过程中,不懈奋斗的精神仍然是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法宝。第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那么,精神支柱则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铸就强大精神支柱本身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他们极力输出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我们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因此,中华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真正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铸就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事关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三、弘扬延安精神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意识和政治灵魂,其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而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政党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现代传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思想结晶。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近3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较明显变化,就是民族精神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误读:“自我”几乎成了自我中心的同意语,“个性”常常就是显摆和玩酷、表演和做秀,对个体之间的禀赋差异的强调,成为反对缩小贫富差距、甚至赞同弱肉强食的理由,新的丛林法俨然正在各种花哨的哲学辞藻和金融术语掩盖下卷土重来。一些拿大把的金钱买来的幸福不但廉价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污点——在一个仍拥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极尽奢华之事,并著书炫耀自己的享受,包括炫耀从公权力汲取的便利与排场,这除了表明某些我们都不陌生的国民素质外,亦可当作是当今国人精神贫困的一个显著例证。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许多富裕的中国人在海外挥霍财富的情况屡见报章,穷奢极欲的炫耀式消费几乎等同于罪恶,许多陈腐、丑恶、反动、落后的东西乘机泛滥,我们民族长期奋斗积淀起来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面临被冲垮和崩塌的危险。如果我们对这种情况漠然置之的话,我们就会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整个民族也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倡导优秀的民族精神,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延安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当前,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共同理想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延安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使之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网研究人员)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