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西安政治学院是总政治部直属领导的一所任职教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全军政工干部的政治院校,我们在传承延安精神方面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也具有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33年不断线的丰富实践。从1977年建院开始,学院就把延安精神作为建院之魂、动力之源,先后组织400多批、16万余名部队干部和地方群众赴延安参加教学活动。《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延安教学被学员誉为“寻根之旅”、“心灵之旅”、“铸魂之旅”。去年,学院被中宣部和总政治部确定为弘扬延安精神的重大典型向全国全军推出,中央各大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作了集中宣传。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我们主要有四点经验和体会:
  第一,坚持33年不断线,始终高举延安革命传统精神火炬
  33年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干扰,无论班子如何调整,学院坚持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的信念从未动摇过、接力棒从未失传过。一是毫不动摇地打造革命传统教育主课堂。建院之初,全党全军都面临着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到底“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院党委作出了“到延安去”的战略决策。1978年6月,院首长带领第一期300多名学员赴延安教学,圆满完成了12天的“寻根之旅”,返回学院后,党委迅速作出了《关于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决定》,规定凡来院学习的同志都必须到延安接受传统教育。进入新世纪后,学院逐步形成以“九个一”为标志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建立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教学基地、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员队伍、一套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一个全军唯一的“延安学研究所”、一个联结全军部队的“延安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等。二是毫不动摇地坚守革命传统教育主阵地。我们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30多年间,正是国际政治复杂多变、中国社会剧烈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延安教学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干扰。苏东剧变后,面对“社会主义终结论”、“革命传统过时论”等错误思潮,面对“有头脑的跑沿海、没头脑的跑延安”等讽言讽语,院党委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即使在1989年5月那样严峻的时刻,我们毅然组织312名学员乘坐十余辆大卡车,穿过满街游行示威的人群赴延安开展教学活动。1990年5月,院党委排除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再次作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决定》。三是毫不动摇地当好革命传统教育主力军。延安教学之初,学院没有教学基地,学员“住在帐篷里、睡在草席上、吃在山坡间”。为了长期开展教学,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在延安市河庄坪乡购买了70亩地,建造了2600平方米的窑洞式楼房、1000多平方米的大饭堂。这几年,学院又新建了多媒体教室、高班学员宿舍楼等一批设施,累计为基地投入近千万元。30多年来,学院出动车辆17840台次、行程3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学员形象地称之为“信仰之路”。
  第二,紧扣时代脉搏,让延安精神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绽放恒久魅力
  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地赋予传统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保证了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历久弥新。一是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杨家岭中共七大礼堂,突出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信念;在枣园五大领袖塑像前,突出讲授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一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范;在边区政府礼堂旧址,突出讲授“延安时期我党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同时组织参观改革开放先进典型庙沟村和侯沟门村,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二是紧贴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实际。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和“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展开教学活动,先后设置“延安精神与理想信念”、“延安精神与艰苦奋斗”、“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专题。三是紧盯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组织知名专家教授参加的宣讲团,长年坚持走进社区、厂矿和地方院校,到群众和青年学生中宣讲延安精神。先后为全军60多所院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经验参考和组织保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中专学生、驻陕大专院校、党政企业等180多个单位和团体进行延安革命传统义务教学。我们还把系列延安精神报告、《永恒的精神》专题片等教学成果刻成光盘,提供给军内外有需求的单位。在新华网开设“延安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开设当月点击率高达1500多万人次。
  第三,打造特色品牌,构建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的有效模式
  经过33年努力,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已经成为享誉军内外的“国家精品课程”,成为学院办学育人的特色品牌。一是教学研究学科化。2006年,学院成立了全军首家延安学研究所,推出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政法工作、廉政建设等系列研究成果,其中《风雨过后满目春》获国家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永恒的旋律》获全军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特等奖。专门成立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教材编委会,出版了《延安精神论纲》等15部教材,制作了2部网络课程,编创了8部电视教材,形成了涵盖文本、电视、网络、案例等形式的教材体系。二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情感人、以境激情、以真取信、情理交融”的“情感教学法”。为讲好“四八”烈士这一课时,教员们都要在烈士墓前反复推敲讲稿,含着热泪一遍遍追溯先烈事迹,并组织学员亲手做白花、扎花圈、写挽联,在烈士墓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围坐在一座座烈士墓碑召开党小组会,使大家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三是教学队伍专业化。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员队伍。他们中间既有几十年从事党史研究的老专家,又有年轻有为的教员,还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学院名师,他们每年都要在延安度过3个月左右,在延安老区累计度过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相当于5年时间。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共党史教研室,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2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是教学育人多样化。探索形成了现地教学与院内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校园设立了“实事求是、言行一致”院训壁,制作了再现延安岁月的“民族之魂”主题浮雕,构建了注入延安精神元素的“走廊文化”、“灯箱文化”、“石头文化”、“亭园文化”等载体,建成了全军首个军队政治工作史陈列馆、解放军英模馆和延安教学展览馆,营造了弘扬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
  第四,坚持求实力行,争当延安精神的模范实践者
  可以说,延安精神已经内化为我们学院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集体品质,成为推进学院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当好矢志不渝的接力者。学院历届常委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到延安参加现地教学,每一批延安教学都有一名常委参加指导。始终秉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院训精神,在作风上身体力行,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没有一人超面积住房和超标准坐车,没有一人将子女调入学院工作。建院以来,先后盖起20多万平米的教学生活设施,但没有一个干部倒下。二是甘作三尺讲台的耕耘者。全院教职员工真学、真信、真情实践延安精神,形成了“忠诚使命、求实力行、团结拼搏、忧患进取”的精神品质,养成了“以实取胜、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涌现出了“践行延安精神先进集体”的中共党史教研室,“满脑子都是事业”的王也秋、“武装冲突法领域拓荒牛”俞正山、“三尺讲台献青春”的吴教练、余子明,“延水河边一纤夫”张万斌等先进个人。三是争做社会新风的播撒者。学院先后为部队培养了8万余名政工干部,上百位将军,他们30%扎根西部边远地区,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全国学雷锋标兵”李润虎、“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公方彬、“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英模”马玉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都曾在延安汲取过精神营养。
  我们党在延安13年岁月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执政育人的精神富矿。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培育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滋养了中国共产党。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中独具风采的篇章。弘扬延安精神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责任,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弘扬延安精神这条道路上,我们将会执著前行、永不停懈!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