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九章 三、2.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光大

陈登才,郑志飚


  如前所述,党群和干群关系如何,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这是党中央依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严肃的政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光大。
  要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保证政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就决定了密切联系群众,必须保证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正确并能贯彻到底,是最好地为人民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恢复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执行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国家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虽然具体工作和某些具体政策措施上也有缺点和失误,但广大群众基本上是满意的。实践证明,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必须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把密切联系群众落实到决策和决策执行的各项工作中去。
  密切联系群众,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当前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要大力倡导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诚心诚意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了解民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了解情况,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解剖“麻雀”,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推动面上的工作。要下决心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讲话,腾出更多的精力到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下基层要轻车简从,防止和纠正“沿着公路下基层、隔着玻璃察民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不能只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锦上添花”,应特别注意到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去“雪中送炭”,帮助那里的群众排忧解难。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使党和人民群众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
  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这是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党要得到群众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疾苦,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现阶段,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仍然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上来,尤其是对农村中的贫困户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要扎扎实实地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党的干部更要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问题,物价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亏损企业职工收入低等问题,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党群关系。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