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一、3.加强党的领导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陈登才,郑志飚


  在明确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重大领导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重要论断的认识,提高坚持和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我们在新时期卓有成效地推进这项工作,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而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先决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严峻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不能不受到客观环境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有利和不利的双重性。从国际形势演变发展的大背景看,一方面,东西方冷战结束后,昔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已被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所取代,这就为各种思想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可以广泛地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提高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素质和能力。但另一方面,世界并不太平,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恃强凌弱、谋求霸权、制造种种事端外,各国之间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大肆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企图从精神上冲垮我们的防线。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占有相对优势,我们与他们之间这种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非常激烈的。这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从国内形势发展来看,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样存在着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的因素。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得到发挥。但另一个方面,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人在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趋利原则的刺激和影响下,思想上滋长起严重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肆行不义,置国家法律法令于不顾,严重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也败坏了思想道德和社会风气,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大障碍。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持续扩大,国内旧有的利益格局变化日趋增大,外来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增加,势必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嬗变重塑,各种思想的交锋亦难以避免。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制、法律、政策和管理的完善,社会公正原则的建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加上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这一切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立足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分析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共产党内部搞好了,只要党能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真正发挥好领导作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健康顺利地前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迎接挑战和考验,不断取得成效,顺利发展,同样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
  首先,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创造和推进是人类社会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实践课题,古今中外,各朝各代,上起统治阶级,下至贫民百姓,都曾对此倾力以求。所不同的是,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判断标准、价值取向不同,因而建设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大相径庭。这就启示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存在着方向问题。特别是在阶级压迫依然存在于人类社会,两大意识形态斗争方兴未艾,而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在现代科技文明推动下急速扩展的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方向问题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所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出科学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略,保证其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场伟大实践,同任何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样,它不仅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而且需要制定科学正确、反映实践活动规律的方针政策和行动方略。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因为,我们党本身就是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长期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拥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等等,这些优良的政治品格和素质为党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科学把握形势、分析各种矛盾问题、正确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行动方略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和保证。
  再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组织和协调好社会各方力量,卓有成效地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宏阔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需要动员和组织起全社会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局面。为此,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因为,我们党作为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执政党,不仅是社会重大事务的决策者,而且是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组织实施者。党诞生70多年来,无论是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为中国社会发展扫除障碍,还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都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躬行实践,为民族的自由解放和富强文明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支持,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积累了丰富的组织领导工作经验。这种政治上的优势和特点在改革开放以来十多年的新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只要我们继续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一定能在党的正确有力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协力奋斗,收到良好的成效。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