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有深厚的基础
  延安精神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革命实践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从思想理论基础上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学说的基本理论,通过延安整风更加紧密地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革命实践基础看,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党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产生的长征精神,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从民族文化渊源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精神,并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加以改造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历史文化来源。
  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的有力武器,而且是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武器,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是中国共产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不可须臾离开的法宝。在新的形势下,延安精神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坚强核心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结合当前党的建设实际,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一) 要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内在动力。延安时期,党在当时阶段的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同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是把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党的最低纲领,强调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去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向全党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全党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胜利。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经济建设任务繁重,在党内,有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这是一种危险。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放弃了最高理想,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5000多万党员的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大党,如果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问题上发生动摇,后果不堪想象。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优势。这一点全党上下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保持这一优势,当前必须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努力把经济搞上去;同时,还要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二)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党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发展起来,在延安时期最终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解放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方针。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冲破长期“左”的思想束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道路,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既是实事求是的结晶,又是解放思想的成果。然而,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分裂的情况。有的人不从中国国情出发,盲目照抄照搬外国建设经验;有的人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大干快上”,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实事求是地对这些做法提出异议,就被说成“思想不解放”。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割裂开来,势必给实际工作造成危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全面加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三)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阶级性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概括为党的根本宗旨,把密切联系群众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自己无数优秀党员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党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取得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延安时期是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和环境,给社会生活、党的建设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剥削阶级的腐朽意识沉渣泛起,资本主义腐朽的意识形态腐蚀渗透增强,诱发了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损公肥私,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党内一些人的腐败现象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背叛,严重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坚决从严治党,要下大决心搞好反腐败斗争,严惩党内腐败分子,克服和清除党内腐败现象。
  (四)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征,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共产党人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坚持独立自主,要求共产党人无论是领导革命或者建设,都要依靠自己的党和本国人民的力量,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艰苦奋斗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保证,没有艰苦奋斗,谈不上自力更生,也实现不了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造的宏伟业绩,本身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果。当前,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的经济建设,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特别重要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当前在全党范围内要特别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因为在党内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之风在不断滋生和蔓延,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游山玩水,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屡禁不止。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更有甚者打着反“左”的旗号,歪曲否定艰苦奋斗,毒化礼会风气。对这个问题,邓小平严肃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补,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2〕
  (五)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维护全党团结统一,发挥全党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正确决策的根本条件。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好的时期之一,所形成的民主集中制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也就成为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也相当突出。解决这些矛盾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要靠加强宏观调控,要靠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全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但是,有的地方、单位却拒不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我行我素,继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削弱党的力量,影响党的决策的贯彻落实,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要强调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对于那些不顾全党利益,无视党内生活准则的,要切实教育,必要时应严肃执行纪律。同时,要在党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恢复党的优良作风。当前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倾向是自由主义,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党内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为了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就必须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党去掉不良风气,保持优良作风。
  三、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相继产生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因而才出现了五、六十年代的良好党风和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新特点,多次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发扬延安精神。在这一号召鼓舞下,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但不可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思想没有得到一以贯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改革开放的新变化,否定延安精神,大肆散布“延安精神过时论”,在党内也出现了“艰苦奋斗过时”等错误思潮。由于延安精神受到严重削弱,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涣散,作风败坏,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这个教训应当认真吸取。
  (二) 延安精神虽然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一经形成,其意义和作用绝不会因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消逝。这是因为,延安精神属于社会的范畴,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它同新时期党的现状和历史使命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3〕
  (三) 要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要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延安精神。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共同富裕的道路,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看,需要发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防止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等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要通过发扬延安精神来抵制和限制这些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
  (四) 发扬延安精神,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延安精神也应当在保持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不断补充那些丰富而生动的时代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证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重大问题,既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又是对延安精神的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总结体现时代特点的先进典型,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气息。
  (五)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发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种种宝贵革命精神时,曾向全党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以身作则的要求。这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关键所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延安精神的倡导者,又是延安精神的带头实践者。他们的种种感人事迹,至今仍是激励人们的楷模和动力。今天,如果只说要发扬延安精神,而不去努力实践,那就是对延安精神的亵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以自己亲身实践延安精神的行动影响带动部属和下级,扎扎实实地把延安精神弘扬起来!
  〔1〕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23页。
  〔2〕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版,第264页。
  〔3〕 见198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