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正确认识党在市场经济问题上重大突破的性质,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时,对他分管的党务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工作的同志总是强调一个精神——要“议大事、管本行”。大事议不清,就会丧失信心和勇气,缺乏自觉性、陷入盲目性,以致迷失方向,而不管本行,工作就落不到实处,不能真抓实干,就陷入空对空。老百姓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比如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曾长期不落实,农民反映说:“村看乡、乡看县、县县联着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下了文件层层念,念了文件上饭店,就是没人抓兑现”。什么是当前最大的大事,就是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种学习和贯彻要紧密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就象有的单位政治学习出现了“读大报、看小报、传小道、骂领导”的情况。据调查,当前人们的基本思想动向是振奋和疑虑并存。对人们思想上的疑虑不能低估,人们害怕宏观失控,担忧分配不公拉大,对党风不正和社会风气败坏不满等等。一句话,忧虑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重新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反过来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来把市场经济做为资本主义本质特征来看待的,而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则是计划经济。这种看法确实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无可非议。当时确实是资本主义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发展起来的,两者是分不开的。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则第一次提出了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都是一种物质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不是那一种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资本主义能用,社会主义也能用。这个重大的理论上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正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新的历史事实要求人们做出新的结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资本主义虽然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但由于采取国家干预——计划手段,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比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纳了凯恩斯主义,即政府采取适度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举债等办法筹集资金,搞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的需求的扩大,从而刺激了资本家集团投资,变经济萧条、萎缩为繁荣、发展,于是又为政府加大利税创造了条件,以弥补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逐步偿还债务。第二,“四小龙”腾飞的启示,他们所以能飞跃发展,正是由于市场机遇和市场机制起了重大作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为他们提供市场机遇和投资机遇,而日本由劳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机遇。第三,发展中国家既然可以抓住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机制,可以使他们经济腾飞,那么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能够采用?市场体制能否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呢?这个问题通过深圳特区实验和苏南(苏州、无锡、常州)经济的发展证明了: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抓住市场机遇利用市场机制,同样也可以使经济飞快发展。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活中,当听了深圳、珠海汇报后说,看来你们公有制是主要的,应当大胆地干。以上三方面的事实证明了,市场体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用的。当实事求是做出了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分开来看的科学判断,再来读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发现在这些著作中早已充分肯定了市场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市场总是在扩大,市场总是在增加。”于是“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还指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1〕明确的指出:“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2〕“它在不到一百年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在这里还要充分看到它在精神产品方面,在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它使得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在叙述了从文艺复兴,经过产业革命,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做了准备的历史过程之后,深刻地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4〕由上所述,必须坚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
  做为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情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必须全面地把握市场的客观的历史条件。党历来是在斗争中、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中建党、发展党、巩固党;同时党历来主张要使共产主义教育的每一步都要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实际斗争紧密结合起来。而决不能把共产主义教育理解为学习一两本小册子,那只能培养空谈家或书呆子。列宁尖锐地指出,“离开工作,离开斗争,那么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5〕这就需要对市场经济条件的利弊,特别是对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使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并能经得住考验。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积极教育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即大学校、大课堂、大舞台。第一,所谓大学校是指它可以成为经济核算、勤奋劳动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学校。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在经济领域里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中,按价值规律办事。产品做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必须以产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价值为核心,这就要求人们少投入,多产出,凡是投入的劳动量低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就盈利,而高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就亏损。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总结当时我国刮共产风的教训时明确指出,价值规律是伟大的价值核算大学,否则只能培养败家子。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人往往徇私情,而价值规律则是大公无私、铁面无情的,它可以教育人们具有起码的劳动态度——认真地对待劳动、诚实地对待劳动、创造性地对待劳动,否则只能培养懒汉。列宁曾经剖析了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伴随着地区性、全国性、世界性市场的形成,改变了我需要的我生产,我生产的我消费的自给自足状况,从而促进了生产社会化进程,这时我们需要的则要由各地、全国甚至世界生产的东西来满足,而我们生产的则要满足各地、全国、世界各国的需要。这就有助于改变那种:“自己管自己,只有上帝管大家”的小农意识,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点已经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规定为所要提倡的道德准则。
  第二,所谓大课堂是指学会用新的方式解决当代中国主要矛盾——社会生产力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达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过去我国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指令性计划,而现在要逐步过渡到在宏观调控下市场调整为基础,这就要求靠把握市场需求、价格规律(价格是以商品价值为核心根据市场需求上下浮动)、市场竞争机制来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凡是这样做的企业就盈利,否则就亏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和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而且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培植那种切合企业实际、扎根于企业实践的企业精神。它要求改变那种产、供、销的狭隘的僵死的封闭观念为销、供、产,要放开眼量,把握信息,打开思路。这里就象列宁在《论合作制》中所指出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获得了完满结果的革命胆略和革命热忱与(这里我几乎敢于说)做一个干练而又有知识的商人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就足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合作社工作者)结合起来”。列宁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做商人的本领,我指的是做文明商人的本领”。不要“以为一个人既然作买卖,那就是说有本领做商人。”“他虽然在做买卖,但这离有本领做个文明商人还远得很。”“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整整一个时代。〔6〕
  第三,所谓大舞台,则是指它可以为一切公有制(包括国有的,集体的)的企业和事业,提供了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大舞台。市场不等于市场体制,过去消费资料可以限价和放开进入市场,有些生产资料实行的是双轨制,而市场体制不仅要求消费资料放开进入市场,而且要求生产诸种要素,包括生产资料、资金、科技人才、劳务以及经营权部分所有权……等都能逐步进入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事业缺乏自主权而且负担太重,正象有的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说,要我们下海,一背着大包袱,二捆着手脚,下去就淹死了。因此,要转换经营机制,就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培育健全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相应的法规。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条件。
  同时,还应充分看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们也是一个大挑战、大考验、大锻炼。市场体制做为手段和计划体制一样,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它的短处和弊端。要遵循邓小平强调的“两点论”来对待。第一,当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减弱时,它就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忽视总量平衡,特别容易忽视基础性建设。这就需要加强控制体系。第二,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可以变压力为动力,逼人奋进,但是自由竞争、生存斗争,也可逼得人们走投无路。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当社会主义的法制还不健全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可以诱发许多消极腐败的东西泛滥。如诱发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诱发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诱发投机诈骗行为;诱发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这里特别不能低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作用。正象《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它把一切神圣的情感,“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7〕江泽民在阐述拜金主义的危害时,多次引用《资本论》中摘录的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或稳者)》中的话:“金!黄黄的、光泽的、宝贵的金!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高贵,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盗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是人类共同的娼妇。”他还摘录了索福克勒斯《安提戈皇》中的话:“在人类社会中流行的罪恶,金钱是最大的一个,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作些可耻的事,甚至叫人为非作歹,干出种种罪行”。〔8〕由此可见,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警惕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东西的侵蚀。这就给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考验、锻炼。
  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和革命。它不仅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更新,而且还涉及到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关系有待理顺和调整。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相应的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对这个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决不能照搬资本主义的办法,因为我国所建立的决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在社会主义前提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始终要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问题、困难、失误是难以避免的。资本主义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曾付出惨痛的代价,诸如廉价掠夺农民的土地(羊吃人)、包工头式超经济剥削,横行霸道的土圈子等,极其残暴和丑恶的东西。正象马克思指出的,货币是带着污垢和血渍来到人世间的。对此我国应当引以为戒,决不能重蹈覆辙,而对它们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阶段时所采取的协调措施、文明经营、以及相应的法规,则应当加以吸取和借鉴。综合上述,可以明显地看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挑战,大考验,大锻炼。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定能经得起考验,从而使党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纯洁。
  二、加深对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的理解,充分发挥党兴利除弊的政治优势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样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呢?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两手抓、两手硬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性的对策,它既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的贡献和创造性发展。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普遍原理和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应对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第一,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在邓小平的论述中,创造性地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和物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文化和政治及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指导原则。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实现政治和经济统一的科学论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把握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和党的行动纲领的区别和联系,而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的科学论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地位、面对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和生活方式,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科学论断。不仅如此,他还澄清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的模糊认识和误区:(一)他既坚持彻底唯物主义观点又和庸俗唯物论划清了界限;(二)他强调要两手抓,不抓不行,软了也不行,这就澄清了种种自发论的论调(比如经济上去了,物质生活丰富了,道德水平自然而然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三)他既不赞成精神万能论,但也不赞成改革开放万能论,强调两者相辅相成,决不能用一手取代另一手;(四)他还不赞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律背反”的观点,指出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可以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社会治安、提高道德水平,形成良好风气,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而且可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效益和公平的统一。
  第二,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集中总结了资本主义在发展商品经济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惨痛教训和有益经验,同时也总结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他指出决不能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而且强调必须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特别强调了要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有益经验。对我国50年代的治安、道德、风气则充分做了肯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做了深刻的总结。他指出:“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他反复强凋:“八十年代初建立经济特区时,我与广东同志谈,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两点论。但今天回头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一手比较硬,一于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9〕总之,一句话,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克服和防止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影响的战略决策,从而也是完整准确地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重要保证。
  第三,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高度,从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出发,论述了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意义。首先邓小平指出是否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他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0〕他还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那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11〕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问题,关系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关系到千百万革命烈士为之奋斗的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问题,在当今世界格局下能否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阵地的问题。同时,邓小平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现代化标准要求人们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必须有健康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要有坚强的精神支柱,一句话,它要求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否则就不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我们民族也就没有希望。
  第四,邓小平还全面地阐述了两手抓、两手硬的科学含义,不断地指出它的深刻的内涵和广大的外延。这里,要看到邓小平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必要保证、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和健全民主法制,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等等一系列重要内容。他特别强调了要倡导共产主义精神道德,强调了理想和纪律,强调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强调了要讲国格、人格、健全法制和法制观念教育,强调了要培养“四有”新人。而且强调要从具体事抓起,要从党的领导干部抓起,从党风、大案要案抓起,要从娃娃抓起。综合上述,可以看出“两手抓、两手硬”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项完整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大体系,如果说各项工作也是系统工程,则只是构成这个大体系中的子体系,决不能把自己的体系孤立起来,只有把各项工作有机的配合起来才能收到成效。因此,两手抓、两手硬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党的领导。显然,这里的两手抓、两手硬是讲的全党都要两手抓。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厂长、经理抓物质文明、抓改革开放,而党委、党委书记抓另外一手,两手抓的核心是党、是各级党委,要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2〕邓小平特别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做思想政治工作,做群众工作。”在这个问题上要记取淡化党的领导的教训,坚持权力和威信的统一,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领导的作用。既不能回到以党代政,但也不允许以政代党。历史实践证明,两手抓、两手硬的信心、勇气和措施来自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讲到精神文明建设时,指出资本主义能办到的,我们一定能办到,资本主义不能办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办到。这是因为我们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政治优势包括内容很多,诸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人民民主专政,有党的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等。这种政治优势的机制、作用、功能集中到一点,在各种复杂的客观条件下,能够兴利除弊、扬利抑弊,经得起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现在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历史条件下,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兴利除弊,扬利抑弊。这就要牢牢把握住团结全党的中心环节,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艺术性、操作性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他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13〕这番话是讲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革命年代,而现在无产阶级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是它的精神实质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归根到底,在于把精神的力量变为物质力量,所不同的那时讲的物质力量是武器的批判,是摧毁,而现在讲的物质力量是生产力,是建设,是改革。但是马克思讲的理论要掌握群众、理论要彻底、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抓人的本身,对于怎么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威力仍然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着这个指导思想,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要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把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
  这个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第一,是根本指针。这就是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统一全党、全民的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第二,是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地、认真地、卓有成效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另一要点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善于化消极为积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团结、稳定、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第三,是三个重点。即理论是灵魂、舆论(及其导向)是载体、队伍是保证。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要结合实际,要抓住群众的热点、疑点、难点、重点和焦点。一要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大背景,解决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问题;二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解决好正确看待姓“资”姓“社”的问题;要正确认识我国在市场经济问题上的重大突破的性质,全面历史地看待市场经济的利和弊,集中解决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决不是补资本主义课。
  第二,把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更新观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它揭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思想路线本质特征,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这已为党的历史和现代中国革命史所证明。五四运动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迷信君主立宪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解放出来,重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中国之命运。井冈山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从迷信俄式的城市中心起义中解放出来,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延安整风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从主观主义的两种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确定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开端。所以党的发展历史是经过两次思想大解放大飞跃,从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第一次思想大飞跃,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经历了第二次思想大飞跃。这里的问题在于要坚持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是一块牌子的两面,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使人们从僵死的条条框框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我国国情,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我们国家,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探索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靠本本主义和空谈主义是不行的,只能依靠社会实践。因此,必须勇于实践,敢于试验。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往往把解放思想庸俗化了。第一种是用简单化观点理解思想解放。简单地把敢于做买卖、练摊、炒股票,从事第二职业做为思想解放的标志、忘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第二种则是用自由化观点理解解放思想。似乎谁愈明目张胆地攻击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谁愈是思想活跃、思想解放。这明显是错误的。第三种是用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观点理解思想解放。谁鼓吹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愈厉害,似乎谁思想愈解放。甚至有人把明目张胆地鼓吹性解放也视为思想解放。同样,提倡更新观念是因为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达到和客观一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但是“新”既不是固守僵死的观念,但也决不是照搬西方的观念。正象毛泽东解释新民主主义时指出的,它既不是俄式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是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崭新的民主主义。这种更新观念是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相一致。党性是无产阶级性的集中的最高体现,这种集中最高体现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无产阶级价值观、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理想化的人格。它提出了一个判断善恶的崇高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不同社会形态和阶级是有不同标准的,奴隶社会崇尚骑士精神——勇敢加力量,资本主义初期崇尚冒险家精神——冒险加金钱,而共产党人则崇尚为人民服务的奉献加创新的艰苦创业精神。有一首歌颂共产党员的诗讲得好:“一个共产党员,在劳动中、在工作中、在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安闲和从容,他们生活在创造的突击和冒险里,但是他们不是徒然的劳动,而是为着理想而斗争,那远处灿烂夺目的目标引导他们勇往直前”。无产阶级的党性决不是保守的,因为没有任何私利和偏见拒绝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东西,任何伟大变革都往往有两种人冲在前面,一种是勇敢分子,另一种是真正的革命开拓者。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站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前列,带领更多的革命开拓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去,并且成为中坚力量。
  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精神力量转化为生产力上下功夫。首先要求对生产力的观点和标准有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马克思第一个伟大的杰出的贡献,就是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运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明确地提出;“中国一切政党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4〕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论证,〔15〕不仅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而且也是坚定相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理论根据。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两极分化,它是对抗性的,而且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则是一种不可克服的障碍。认清了这点,就应大胆地放手地在精神力量转化生产力上下功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和重大决策转化为人们的素质、积极性、自觉行为。第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要讲国格、讲人格、讲道德、要自尊、自爱、自主、自强,树立艰苦创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落到实处。要把理想教育落实到本地区、本单位的近景、中景、远景,并且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要把纪律教育同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章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第二,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抓住人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在解决主要矛盾、达到主要目标上不断取得进展和成绩,并且使人们取得看得到的物质利益,至少不要损害人民的物质利益。注意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善于依靠社会群众团体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加强顾全大局的教育。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好,关键在于要落实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实现权利和义务高度统一,并且通过全部生活培养广大工人有强烈主人翁的情感。第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善于寓教育于文化之中。文化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形成共同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任何一种学习和教育的前提和载体。它有不可取代的特点和优点,它可以解除人们对思想教育的逆反、戒备、厌倦心理,它可以潜移默化、融洽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还是在满足人们需求中提高人们认识的有效方式,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企业文化是同培养和形成企业精神紧密相连的,但一种精神的形成离不开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的实践,决不能闭门造车。在企业文化问题上的方针应是继承、借鉴、创新。此外,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要逐步把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有利于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有利于多样性和主旋律的统一。最后,要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最重要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这就要讲求实效性、艺术性、操作性,克服防止形式主义。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必须具有五个本领:(一)学会启发式。要善于用群众公认的、无疑的、有体验的、看得见的事理说明他们有疑虑的问题,把杂乱的讲得有条理、把模糊的讲得明确,把平凡的讲得深刻、把复杂的讲得简明、把费解的讲得通俗、把枯燥的讲得生动。善于选择具体、形象、生动而又富于哲理的语言讲述问题。(二)善于搞活动。活动是有计划的紧密结合和围绕中心任务,以群众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方式。活动类型大体包括,生产经营活动、深化改革的活动、学习教育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活动往往具有竞赛性的特点,它要求处理好经常和突击、形式和内容、正业和业余,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关系。并且能够提出切合实际、鼓舞人的口号。(三)善于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他是平凡的现实的,但又是先进的,具有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统一的优点。但是经常的大量的最有成效的榜样的力量是来自广大干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四)善于交朋友,学会做个别人的转化工作。要懂得个别后进分子的心态,他们往往是自尊心遭到伤害的人,在劳动和工作中得不到乐趣的人,在集体生活中得不到温暖的人,丧失了对明天希望的人,思想和生活极端空虚的人。他们对友谊、英雄、幸福的理解则是严重扭曲的。因此,做他们的工作的关键是要善于把尊重和要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五)善于形成合力。须知人民群众是通过合力创造历史的,要把党、政、工、青、妇的力量协同好,把单位、家庭、学校、社会关系协调好。而核心在于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发挥主动精神,具有肩膀宽、耳朵硬、气量大、办事公的品德,有任劳任怨的风格。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5页。
  〔5〕 《列宁全集》第39卷,中文第2版,第297页。
  〔6〕 《列宁全集》第43卷,中文第2版,第364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52页。
  〔9〕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4—35页。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3页。
  〔1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780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14〕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1079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