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实事求是思想的两次伟大历史实践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生过程
  延安精神有丰富内容,延安精神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以前遭多次严重挫折,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灵吗?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马克思主义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中国革命大大向前发展了。那么,为什么又多次遭受严重的挫折呢?就是离开了实事求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规律,教条式的在指导革命。本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普遍原则,它的实际应用要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基本原则的应用也自应不同。可是,教条主义者却把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变作经学,寻章摘句,生搬硬套,全然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终至把中国革命引入死胡同。
  事实教训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在中国具体化。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这个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由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中国革命、中国的事要按中国国情来办,这就是实事求是。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的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这个革命,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三句话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根本问题: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参加者和动力——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人民大众所组成的广泛统一战线;革命的对象——三大敌人,而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这条总路线就是党在夺取政权斗争中的基本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的基本路线及其一系列的具体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成。毛泽东为党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循着这条思想路线解决了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在这个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这是顺理成章的。
  二、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时代向前发展了,思想也必须要向前发展,产生新的思想。停滞的观点,守旧的观点,只能是处处碰壁,没有出路。建国后头几十年的情况就是如此。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革命时期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最高形式为武装斗争)结束了,党的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这是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新课题。
  毛泽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许多好的思想。但在总体上,终其生没有很好解决。原因何在?就是时代变化了,国情变化了,而理论没有相应变化。相反,却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在这个问题上,至少从1957年起,我国走了20多年的弯路。可以说是思想路线不正确,没有实事求是。如果说失误,这是最大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有原则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多次讲过,新社会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他提出了“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5〕的党的新纲领。这些思想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看到了党执政后的变化,几次试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八大后他更明确地提出“向自然界开战”〔6〕的新的革命号召。可是,由于他对国情、党情作了错误的估计,似乎在夺取政权后,敌对阶级不是日益没落,而是更加猖獗,甚至在共产党内也形成了资产阶级,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于是,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加之人们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偏见和对社会主义的教条理解,党的工作重心始终未能真正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正如邓小平所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7〕
  马克思主义要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发展,中国要前进。时代发出了强烈的呼唤!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在邓小平大力倡导下,党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产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还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8〕真是一语惊人,使人震聋发聩。就在这次全会上,党中央和邓小平果断地决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新时期。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重又大放光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然而,新时期实事求是的“实事”即客观事物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是时代变化的“实事”。当前的时代,已经由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为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在这个任务下,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个时代中,资本主义并没有如前人所预料的那样“垂死”、“奄奄一息”。相反,在二次大战后,它经过不断调整和利用科技进步,又“起死回生”,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走向改革之路,追逐经济,社会的繁荣。时代变化的“实事”,告诉我们:谁抓住经济的发展,谁就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赶上时代的步伐;谁放松,更不要说是放弃这个中心,谁就要落后。一个尖锐的时代现实,摆在了我国人民面前!
  再看国内的国情,一是我国已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又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这是最大的国情。前者表明我国已经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社会制度中,社会基本矛盾已经不是敌我之间的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而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这个矛盾开辟了广阔前程。后者表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仍是初级阶段(这里顺便说一句,认识到这一点,我国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甚至血的代价啊)。它说明我国还是一个不发达、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是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因此,要实事求是地正视我国的国情,不能沾沾自喜于“优越性”的社会制度,而看不到它的人多地少、贫穷落后。邓小平说得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9〕真是一矢中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面对我国的国情和新的国际形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和巨大勇气,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符合时代潮流和现阶段国情的改革开放总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设计了一个宏伟蓝图,经过反复实践,产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刨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这条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如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一样,这条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它正确地回答了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动力、途径和目标。党的十四大,又通过实事求是地历史回顾和总结,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决策作出了历史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肯定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实事求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其一系列具体路线、方针、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形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两次历史实践,它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现代化方向。
  历史是前进的。思想和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471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534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31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5〕《列宁全集》第40卷,中文第2版,第223页。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770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1页。
  〔8〕《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3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15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