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政党〔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这个原则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就是彻底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光辉未来的思想。没有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不可能在实际行动中作到实事求是,不可能在实际行动中坚持群众路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取得胜利的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胜利的武器。理解和厉行这一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就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一个长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正确与否,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或挫折,都和共产国际、苏联有着密切的关系。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属共产国际有20多年。在这期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共产国际的权威和俄国革命的模式问题:是盲目迷信,亦步亦趋,不顾自己的特点,围着共产国际的指挥棒和俄国革命的模式转;还是破除迷信,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共产国际成立初期,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就曾指出,要中共中央局每次会议向他汇报,并要求参加中共中央的一切会议,遭到中共中央的拒绝。
  在共产国际中期,共产国际的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不断强化,共产国际派往各国支部的特派员实际上成为凌驾于各国共产党之上的“钦差大臣”式的人,往往教条主义地强制推行共产国际的决议,给所在国的革命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逐步形成李立三路线和王明路线,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号召,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损失。与此同时,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走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战略方针和中央领导组成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政治上的成熟。
  共产国际解散以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关系,由友好合作,发展到严重恶化,以后,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这一极其曲折演变的历史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独立自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实际,对中国国情(包括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本不同。苏联的外交搞扩张,建立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而中国坚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党际关系独立自主的四项原则〔3〕。正因为两国外交政策的根本不同,“中国曾在过去的30年里承受了苏联及其盟国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西方同苏联之间有冷战,中国同苏联之间不仅有冷战,而且还有流血的‘热战’。中国是在同他们错误的对外政策作斗争的进程中走过来的。”〔4〕
  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5〕这一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共产党人只有紧密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是从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从而使自己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制定出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使革命的事业和建设的事业不断地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独立自主问题的提出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奴役和压迫,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求得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要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在这个革命斗争过程中,需要各国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亲密团结,共同奋斗。
  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大众的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作好本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
  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有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党领导。党必须联合世界各国人民、依靠本国的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自己进行。对于本国的国情,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要靠自己的人民群众去认识,去探求,其他国家可以帮助,但是不能代替、不能包办。从根本道理上说,这是因为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是深深根植于本国人民群众之中的。
  这就在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和各国人民群众面前,提出了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是按照独立自主的原则,本着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加强党的战斗力,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纯地依靠外援?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态度。列宁在总结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经验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群众摆脱压迫和专横的真正解放,不是这些群众自己进行独立、英勇、自觉斗争的结果。”〔6〕《国际歌》词说得好:“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就告诉人们: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更为重要。象中国这样的大国,情况更复杂,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是中国人民自己进行革命和建设,也需要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实践,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逐步认清自己的国情,逐步探求到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如果不这样做,而是依靠其他国家,或远在外国的其他什么组织,如共产国际之类的组织,来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那是很难切合中国的实际的,难免不犯各种错误。
  任何国家的革命,都不能依靠别国来代替,必须由本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才能成功。这一点已经由中国革命历史所证明。建设也是一样,也不能依赖别的国家。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能从外国买来的,必须靠本国人民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出来,取得成功。对于外国革命的经验和建设的经验,都不能简单地全盘照搬,只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批判地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加以改造、消化,才能逐步运用于本国的实际之中。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别国别地区的经验,没有不失败的。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规划下进行。国内各地区各单位也需要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才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做好。如果不顾本地区本单位的复杂的具体情况,不从这些具体情况出发,来正确地执行中央的统一部署,而是生搬硬套,那对党对国家事业的危害也是很大的。这一点也为党的历史所完全证明。当然,这种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单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单位的优势是一致的。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不看实际情况,各地区各单位都是搞一套完全自给自足的东西,更不是搞什么“大而全”、“小而全”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独立自主问题的提出,是从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必然提出来的一个原则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共产党人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坚持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独立自主的问题,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不是权宜之计。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中国革命一开始,就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精神,而在重大的转折关头,就更为突出。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当解决农民问题成为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亲自到湖南几个县作了认真调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总结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经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这样卓越的文献。
  当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遭到了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如何坚持,如何发展?毛泽东和党的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开辟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道路经过革命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早在30年代初,毛泽东从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就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问题。他说:“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7〕毛泽东大声疾呼地告诫这些同志,迅速改变这种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以后,毛泽东在总结党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经验中,都相继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限共、溶共、灭共的阴谋,由于王明投降主义错误的干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在敌后广泛的游击战争中,是不是坚持独立自主,成了决定战争和革命能不能胜利的关键问题。这个时期,毛泽东对于独立自主的思想,有了更系统地论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一整套独立自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能不能胜利,敢不敢胜利?在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点,强调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自己有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毛泽东说:“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8〕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他说,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9〕他主张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10〕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产生毛泽东思想,就是因为有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有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有对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社会、中国历史深入学习研究的科学认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种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邓小平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11〕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是统一的整体
  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然是无产阶级从事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贯彻到各项革命事业之中去。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孤立的,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才能真正贯彻这一正确的原则。
  (一)独立自主的原则应贯彻到各项革命事业之中。
  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应当贯彻到党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去。
  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各方面工作中,都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进行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敌后人民建立了从东北到海南岛的十九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根据地的政权是地方政府性质,但是,是独立自主的。建立之前不要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批准;建立以后,坚决拒绝国民党派官员来插手。这样就保持了根据地政权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把根据地建设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可靠的后方的基地。
  在武装斗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了对人民武装的绝对领导,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抗日战争时期,党提出了并坚决执行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记战的新的战略原则,拒绝了国民党派遣他们的党员来当八路军干部的要求。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的发展,不受国民党的限制,不要别人委任,不靠国民政府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在军队内部,坚持了党领导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委员制度。反对了新军阀主义的倾向,批评了某些个别分子不愿意严格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认做官为荣耀等错误倾向,保持了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00多万,民兵发展到200多万。到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壮大了自己,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成为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毛泽东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他即明确地提出了“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他说:“我们和国民党及其他任何派别的统一战线,是在实行一定纲领这个基础上面的统一战线。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任何的统一战线,这样的合作就变成无原则的行动,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了。因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12〕由于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挫败了国民党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力量的种种阴谋诡计,团结友人,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最后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现在,党领导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保卫世界和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财政经济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发展了革命根据地的各项经济事业,动员了根据地的全体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实现自给。各根据地设立了自己的经济机关和财政机关,直接主持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各根据地还普遍实行了党的土地政策,开展互助合作,以及改善工人职员待遇的政策。各根据地还设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并独立地征收捐税,统制对外贸易,以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保护军民的利益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就一切无从谈起。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建设自己的国家。有了独立自主精神,既不怕什么“封锁”,也不怕什么“制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顾帝国主义的封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后,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紧接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奋斗。经过长期的探索,党逐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坚持这条道路,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了经济建设的10条方针;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4个重要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概括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12条原则;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从9个方面作了概括,并强调指出,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全党取得了共同的认识。这些理论、路线、方针和原则,都是摆脱过去的各种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日益紧密结合起来的产物,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体现。一句话,贯串其中的一个根本精神,就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找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的道路,也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的道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满怀信心地大踏步地又是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只有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保证独立自主原则的贯彻执行。
  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还是依赖外援,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王明投降主义就反对自力更生,主张依赖外援。王明根本瞧不起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革命力量,把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外援上,认为只有这样,“才找到方向去克服困难。”〔13〕毛泽东严肃地批判了依赖外援的错误主张,指出:“中国抗战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14〕如果抛开自力更生的方针,而主要寄希望于外援,无疑是十分错误的。
  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是因为外援的作用不能代替自身的革命斗争。这不是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援。毛泽东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15〕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不放弃争取外援,才是正确的道路。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自力更生地发展各项革命事业,可以从根本上巩固、发展和壮大自己;可以使广大军民在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积累经验,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所在,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有利于加强党、政府和人民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军民之间的团结;从而使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在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就要确信广大人民群众是有志气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自力更生就是广大群众自己动手战胜一切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自力更生的力量源泉在群众中。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6〕只要党善于按照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去组织群众,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中就会进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党和人民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而不会被困难所压倒。自力更生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气概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高尚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正是自力更生的范例,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1941年至1942年抗日民主根据地发生的财政困难,似乎是难以战胜的。然而依靠群众,贯彻了自力更生的方针,一切巨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广大军民,依靠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不仅解决了粮食和日用品的需要,而且发展了各项经济事业,从物质基础上为人民革命事业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大生产运动中,各根据地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农业上,开垦了大量荒地,增加了生产,许多机关、部队做到了粮食自给或者半自给,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军民共同改善了生活。在工业上,根据地原有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再加上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破坏,困难重重。但是,在大生产运动中,充分利用根据地的资源,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在1940年实现了工业品半自给,1941年就由半自给逐步向全自给过渡。
  以棉纺织业为例,这是保证军民衣被供应的重要部门。陕甘宁边区每年约需棉布25万匹,其中民用20万匹。当时边区的植棉业和农村纺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已经衰落和消失很多年了。在这种极端困难条件下,边区党政部门发动军民恢复和推广植棉,建立以公营棉纺厂为骨干,包括棉纺合作社和分布很广的家庭纺织这样的生产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43年,边区已经生产棉布24万匹,军民普遍达到丰衣的程度。三五九旅从1940年开始由一架旧织布机建设纺织厂,到1943年发展到拥有100多台织机和800多名工人的工厂,不仅能织土布,而且能织闪光布、斜纹布、格子布、华达呢和花布,品种达到200多种。
  从造纸业来看,陕甘宁边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造纸原料,经过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研究、实验,终于突破了这一难关,能够利用遍地生长的马兰草作为造纸原料。朱德歌颂南泥湾的诗中有“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17〕就是指边区军民用野生的马兰草造出很好的纸来。1943年边区用纸达到了全部自给。
  此外,根据地军民还建立了制药厂,利用当地药材,提炼和制造内外科需用的各种药品供应军用民需。还开采了延安地区的石油,保证了交通、通讯、工业用油及部队擦枪擦炮用油。还开发了许多煤矿,建立了机械制造工业和许多小型的军事工业。
  到1942年,仅陕甘宁边区就发展了纺织、被服、造纸、印刷、火柴、制药、制革、榨油、卷烟、陶瓷、油漆、染料、肥皂、化学、玻璃、酒精、工具、石炭、石油、军工等类轻重工业。这些工业说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取得的。
  根据地军民热情歌颂自力更生的方针,他们编成民歌唱道:“毛主席的号召呼啦啦传,自力更生闯难关,自己动手干,有吃又有穿!”
  解放区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解放区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雏形,人民群众称誉延安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全国人民所景仰。历史事实证明,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战胜一切困难,把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伟大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一再强调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到党的路线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是坚持了自力更生这条路线,使我国顶住和战胜了帝同主义、霸权主义所施加于我国的一切压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周恩来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永远坚持这条路线。
  由此可以看出,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三)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独立自主的体现,也是独立自主得以实现的保证。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在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下,为了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起来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和革命志气,是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为他们谋幸福的革命精神,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意志。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剥削阶级只顾剥削别人,不顾别人死活,鼠目寸光,贪图安逸,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的作风是根本对立的。
  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贯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复杂的斗争中进行的。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自觉地愿意尽一切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毛泽东曾经指出,党提出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就不愿再为革命奋斗到底了。过去在土改时,就有人认为,打倒了蒋介石,分了土地,有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心满意足了,再往前艰苦奋斗干革命,就不愿意干了。对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应切实进行远大的革命理想的教育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教育。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在全国胜利的时候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政权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全国每一个人的影响更直接更巨大;一些党员代表人民执掌着一部分权力,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对群众的切身利害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所以,执政党要更加注意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共产党员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当好人民的公仆。不然的话,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员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这些党员就会腐化变质。而这种危险是存在的。因为执政党的党员,当他立场不坚定,思想不健康之时,有可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搞特权,拿权力同金钱做交易,容易滋长个人享乐主义,不愿再艰苦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滋长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对执政党更加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我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他说:“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够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19〕同时,他还向延安的同志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发出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电报〔20〕。
  正因为这样,我国在开始进入有计划建设的时期,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三反”、“五反”运动,反对干部中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反对违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
  正因为这样,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
  邓小平指出,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这四个前提是,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21〕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靠剥夺本国和外国人民的血汗来进行的。我国实现现代化不能走这条路,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注意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然的话,把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创造积累起来的一些财富、资金,随便挥霍、浪费掉了,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那是犯罪的行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党和我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气概的表现,是共产党人党性的表现。我国不能靠剥削来实现现代化,那么,能不能依赖别的国家、靠别人来给我们搞现代化呢?这是不可能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所不愿意干的。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敌人血战到底战胜敌人的气概;今天,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繁荣强大国家的能力。有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比较容易克服那种忽而狂热,忽而消沉的脆弱情绪,比较容易作到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充满信心,无产阶级先进战士应该具备这种品格。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然在任何时候我国都不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国外援助是一致的,和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外资也是一致的。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正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还因为我们国家大,国家穷,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落后,这就决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有一个艰苦的过程。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下长期艰苦奋斗的决心。邓小平指出,我们对于艰苦创业,要有清醒的认识。艰苦创业,首先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反对特殊化只是艰苦创业中的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不合需要的废品,降低各种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要使大家懂得,我国建设的资金来之不易,生产出来的东西来之不易,任何浪费都是犯罪。所以无论是在生产建设以前,生产建设过程中间,还是在生产建设得到了产品以后,邓小平恳切地说,都不允许有丝毫的大手大脚。〔22〕
  正因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此重要,党的十三大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中规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内容。
  党提倡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片面地强调过苦日子,甚至越穷越革命的错误思想,是根本不相同的两回事。对于这种错误思想,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一再批评过。他说:“在有根据地的条件下,不提倡发展生产并在发展生产的条件下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23〕现在,要反对那种穷社会主义、穷过渡、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思潮;但是也反对现在要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因为这不可能。邓小平说,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24〕
  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富裕起来以后,不仅会继续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而且跟得更紧。至今陕北老区的群众还向往当年大生产运动中的美好日子。回到老区,特别感到那里的亲人亲,明显地体会到党在群众中扎根之深,党的群众基础之雄厚!历史事实同样证明:只有把生产力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了,人民觉悟日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得到改善了,人民的政权更加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巩固和发展,不然的话,党和国家,就会遭受挫折。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的时候,党极其明确地得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5〕这个认识得来不易,认识了以后在实际中贯彻执行得好更不容易。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党的主要任务应是发展生产力,但是长时期内党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出发,提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的中心。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并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必要条件,对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有了这种作风,就可以克服特殊化和特权思想,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永远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单位、团体里,有了这种作风,就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战斗,成为一个坚强的任何敌人摧不垮,打不散的集体。
  有了这种作风,就可以抵制和克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作风,在从事任何一项革命事业的时候,都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怕困难,不畏险阻,不怕苦,不怕死,奋勇前进,千钧压力压不倒,风吹浪打不动摇。
  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本身所要求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批判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不然的话,归根到底,它本身仍然不能得到解放。所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共产党人革命一辈子,就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刘少奇曾经指出,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举世闻名的光荣。他要求共产党人永远保持这一光荣。〔26〕他深刻地说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统治者,即使开始是艰苦奋斗的,但当他们得到胜利和成功,爬上了当权的位置以后,少有不腐化、不堕落的,这已经成了一条规律。共产党员要特别注意,在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在群众更加信任和拥护党的时候,加强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不要重蹈历代剥削阶级统治者的覆辙。〔27〕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可以使党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从而对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创造基本的条件。
  四、新中国建立以后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国策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宣布为国策。建国前夕,毛泽东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28〕周恩来说:“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就是为此而奋斗了一百多年!”〔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在外交关系上,就充分表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毛泽东一再庄严宣布中国人民政府同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立场,指出中国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问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中国人民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步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权,包括不承认国民党时代同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承认旧中国同外国缔结的一切卖国条约,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经济和文化事业作应有的处理,统治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等等。这种立场和措施,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保障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帝国主义者不甘心他们在中国的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并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染指我国领土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妄图颠覆新中国。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卫了国家的独立。
  国外敌对势力在武装入侵、进行颠覆等罪恶行径遭到失败以后,又运用和平演变的战略,妄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国各族人民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与之斗争。他们的和平演变阴谋也是不能得逞的,必然失败的。
  台湾问题是涉及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国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坚决反对台湾当局所谓“弹性外交”的活动,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当我国同日本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中国政府提出的这些原则表示了充分理解,并为此采取了实际步骤,中日两国才于1972年9月正式建交。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坚持美国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废除《美蒋条约》,把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从台湾撤走,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必要条件。只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了我国政府的这些合情合理的主张之后,中美两国政府才于1979年1月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政府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在台湾问题上都坚持了坚决保卫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原则立场。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凉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30〕这是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的郑重说明,充分表达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坚强意志。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正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顶住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所施加于我国的一切压力。我国重视同别的国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协调,但是我们主张平等的合作坚决反对那种一方控制另一方、一方损害另一方的“联合”。
  我国不仅自己坚持独立自主,而且也尊重别国的独立自主。如同邓小平所说:“不干涉他国的内政是我们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原则。”〔31〕但是,中国人民是站起来的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国家来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共产党在同外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上,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援助朝鲜人民反对侵略者。毛泽东教导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与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全体指战员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毛泽东把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自主,作为取得胜利的政治基础。他说:“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最后胜利就一定会得到。”〔32〕
  毛泽东反复告诫人们:“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33〕我国一贯主张和遵循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首先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积极发展民族经济,以经济独立来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治独立。在这方面,第三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援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遵循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向来鄙视那种嫌贫爱富、欺软怕硬的意识和行为,一贯尽力援助和我国共命运、同呼吸的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关于中国永远不称霸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保证了中国永远站在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一边。社会主义的中国将来富强起来,也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同全世界人民在一起,致力于世界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永远不损人利己、恃强凌弱,永远不称霸。同样,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同世界上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政党和组织平等相处,友好合作,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中国共产党决不干涉任何外国党的内部事务。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民历来有一种正派的光荣传统,既反对欺负人家的霸道作风,也不允许有任何奴颜婢膝、卑躬屈节的表现,而坚持中华民族自尊心,自尊自信,不亢不卑,友好往来。
  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但是,在同国际资本交往中包含着复杂的严重的斗争,任何忽视和放弃斗争的思想和行动都是错误的,当然,闭关自守,孤立奋斗,拒绝同国际资本交往的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在国际交往中,要反对崇洋媚外,在外国人面前自惭形秽的错误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坚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同时,也要反对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深怕对外开放的错误倾向。
  在对外交往中,我国的许多干部和群众,十分注意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和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声誉,表现出高尚的风格,赢得了国外人士的称赞。他们有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外国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经营管理知识,获得了优秀的成绩,面对外国的高薪聘请则坚决拒绝,坚定地要在自己的祖国中为人民造福;有的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而拼搏,决心为夺取世界冠军而奋斗。另一方面,也有的人不顾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不顾党和国家的声誉,作出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这种丑恶行为虽说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影响极坏,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
  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警觉和注意,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声誉,学会新本领,使我们在组织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两个广阔的天地里,开创新的局面。
  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因为独立自主的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犹如列宁谈到俄国革命时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特点都有国际意义,而是说“具有国际意义的是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34〕毛泽东思想也是这样。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点。任何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离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是不能成功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等领导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思想方法。
  延安精神的形成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优良传统的集中地概括和系统的总结。而延安精神的精髓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
  〔1〕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谈话时说,中国共产党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政党,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支配,包括苏联和美国在内。苏联在战时和战后都有它自己的困难,我们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得到它的直接的军援。(见金城著:《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页。)
  〔2〕中国倡导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党际之间独立自主的四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4〕钱其琛外长在伦敦答记者问。载1992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5〕《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79页。
  〔6〕《列宁全集》第29卷,中文第2版,第143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115—116页。
  〔8〕《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131、1132页。
  〔9〕1963年同一个外国代表团的谈话,载《党的文献》1990年第16页。
  〔10〕载1975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394页。
  〔13〕见王明:《目前抗战形势与如何坚持持久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588页。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1016页。
  〔1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161页。
  〔17〕《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14页。
  〔18〕《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438—1439页。
  〔19〕《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6页。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2页。
  〔2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12页。
  〔2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5页。
  〔2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912页。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页。
  〔2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1079页。
  〔26〕刘少奇《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版第6章。
  〔27〕参见1962年给广州部队某团二连指战员讲的辅导课,载《解放军报》1980年5月8日。
  〔28〕《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465页。
  〔29〕《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21、322页。
  〔3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31〕邓小平会见泰国外长西堤·沙卫西拉时的谈话(1982年5月13日),载1982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3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3页。
  〔33〕《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2页。
  〔34〕《列宁全集》第39卷,中文第2版,第1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