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七节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要运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法宝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发扬和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根本特征,是我们党在艰苦的岁月里,同国内外强大敌人斗争中凝聚起来的一种精神力量的总集汇。中国革命始于艰苦奋斗,如“挖野菜当干粮”、“金丝被盖身上”的“井冈山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征精神”。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特别是经过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特殊的历史环境促成了延安精神的形成,也更突出了它的特征。随着时空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如今虽说比井冈山、长征、延安、三年困难时期要好得多,艰苦奋斗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这决不能成为否定艰苦奋斗精神的理由。过去搞革命靠它,现在搞建设靠它,以后就是富裕了仍离不开它。
  当前,面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把立足点建立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仍然是我们的立足点。利用外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成效大小,损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条件和实力。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省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从“九五”开始,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地处中西部的陕西省来说,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国家的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多方支援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内在活力,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和目前处于“创业阶段”的历史定位,注定我们这一代是创业的一代,吃苦的一代,即使将来真正富强了,也要把艰苦创业、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决不能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看成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要把它作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长久之际。邓小平同志讲:“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上尤其是干部队伍中享乐主义抬头,奢靡之风日盛。一些地方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为数不少的娃娃上不起学,而有的领导却讲排场,摆阔气,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一些地方连干部、教师、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个别领导却热衷于买高档小车,换高档住房,争出国旅游。这种“花花公子”之风与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格格不入,如果任其蔓延滋长,势必断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把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广为传播,蔚为风尚。当然,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不是要人们回到当年荷锄开荒、小米粗布的生活中去,而是反对挥霍浪费、腐化奢侈,提倡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干部永远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与人民群众甘苦与共,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延安精神概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