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延安精神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思想路线问题还没有提出来,也不可能自觉地提出来。因那时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①当然,从党的成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实际上已经开始。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已经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光辉思想,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但是,不论是别人还是毛泽东,当时都还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更没有自觉地向全党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自觉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是在毛泽东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古田会议决议)这个重要的历史文件和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这篇重要文章中。
  1929年12月,毛泽东根据中央9月来信精神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即《毛泽东选集》中《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把对调查工作的意义的认识和阐述,提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和政治高度,即肃清唯心观念(后来一般称之为“主观主义”)以实现对革命的正确指导。决议中说:“对于政治形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工作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纠正的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了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②这两条,第一条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党员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条说的是调查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这里,虽然没有使用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语言,但这一光辉思想实际上已经反映出来了,已经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写的《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中,这篇文章在1964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由作者自己改题为《反对本本主义》。这是一篇论战性的作品,笔锋犀利、泼辣,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它一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在当时是使人们耳目一新的口号。通篇文章就是从各方面阐明提出这个口号的理由。他说:“有些人脱离实际‘冥思苦想的想办法’,‘打主意’”,不懂得“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办法、主意是要在群众和斗争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文中还阐明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③这一伟大真理。可以这样说:通篇文章已初步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可惜的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口号和它所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由于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王明的教条主义统治了中央,致使当时不单没有为党的中央所接受,而且被一些人讥讽为“狭隘经验论”,遭到了指责。
  北伐战争后期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因为党内有许多干部不能在思想上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机会主义,不能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致使机会主义能够起作用,而使革命遭受严重的挫折。因此,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为了认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了彻底消除机会主义,特别是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肃清它的思想影响,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的局面,毛泽东用大量时间从事理论上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我们党内思想问题的最本质的问题,是关于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问题,关于唯物辨证法的问题。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就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清算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批判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认为只有“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批判那种脱离中国实际,不研究中国革命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教育共产党人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纳入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轨道。
  不久,毛泽东又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论政策》等一系列科学著作。这些科学著作都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和辨证法解决我国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的光辉典范。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光辉典范。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他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④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把党的建设、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看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以最完备的形态和最充分的论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又一次重申并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必须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所谓“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运用它。”⑤延安整风运动,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把上述思想概括为“实事求是”。他说:“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⑥
  1945年在延安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又以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分别向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和《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发言。这些报告和发言,从一个方面说,都是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的重要文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七大通过的新的党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延安整风和七大的胜利,标志着全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得到了解决。
  历史的回顾,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事求是作为一个科学的命题,是在中国革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提出来的,而我们对这一科学命题的认识和接受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虽然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起,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在党的许多卓越的领导人的实践活动和著作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只有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以后,才能够作出这样完整系统的概括,而且为全党所接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就是唯物主义。”⑦又说:“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只所以伟大,能把中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⑧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是思想、理论、计划、方法来源于社会实践,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哪些思想、理论、计划、方法是正确的,符合于客观实际;哪些是错误的,不符合于客观实际。然后,把经过社会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法再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又转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发展,继续受检验。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所在。
  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认为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关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提出许多光辉思想。我们集中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但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什么样的统一?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统一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在理论上肯定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即从认识论的高度上说明了这一统一的必要性。可是,他们都没有集中地系统地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回答,以往的实践经验证明,如果不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回答,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可能割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们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具体的科学的回答。
  毛泽东认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在《实践论》中写道:“唯心论和机械唯心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⑨这无疑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发展。
  所谓“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理论要符合、适应当时当地的现实情况,有什么样的客观实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理论;第二,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可见,这个“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所强调的统一,就是唯物的辩证的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呢?我们认为,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革命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⑩这是因为,由于客观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就会出现新的情况,发生新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实际的需要,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需要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制定新的方案,使用新的方法。而人的认识也好,实践也好,又都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二)要具体解决什么理论观点与什么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适用于各种不同领域过程的理论原则、多层次的科学体系。同样,“实际”也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多层次的概念。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客体方面和主体方面的,本质的和现象的等等。理论广博丰富,实际又这样复杂,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有的放矢”。用什么样“矢”去射什么样的“的”,即用什么样的理论和什么样的实践相结合。这样,我们就不会无的放矢,乱放一通,就会使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得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必须善于估计到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因为客观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这就要我们必须善于估计到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诸如好的、坏的、顺利的、困难的、现时的、将来的可能性,等等。不善于估计到并严格区分这种可能性,把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可以争取实现的现实的可能性,错误地认为办不到,而不去努力争取,就会贻误时机犯右倾错误。反过来把理论当成现实,思想超过了客观过程发展的一定阶段或者假的可能性当成现实的可能性,把幻想当作真理,也会到处碰壁,犯“左”的错误。或“右”或“左”,都不可能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们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一条途径,也是这个“统一”的实质内容。毛泽东本人就是非常善于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就如与延安精神有关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愚公移山”等等,都是通俗易懂,富于民族特色的又有深刻哲理的表述。过去的历史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运用它。以上我们回答了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怎样去实现这种联系。只有做到从各个方面作出合乎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联系实际。
  那么,什么是实事求是呢?
  “实事求是”一语本来的意思,说的是一种务实的学风。西汉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被封河间献王。刘德以好学著称。他的治学态度严肃不苟,受到很多人的赞扬,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的时候,为刘德立《河间献王传》,称赞他的治学态度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把这句话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也。”毛泽东从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继承这一民族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和科学涵义。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1)概括地说,就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科学的概括言简意赅,把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论述最本质的东西都概括出来了。《决议》的这个概括有两层意义:(一)“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事求是的一般涵义。所谓“实际”,“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12)是指不以认识者(研究者)的思想、意志为转移的实际存在着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全部总和。是一个广泛已极的哲学概念。“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前提。“从实际出发”,说的是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即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要实事求是,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承认实际的客观实在性。如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不附和以任何设想、臆造、虚构的因素。离开了以实际出发这个根本前提,就谈不上什么实事求是。“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基石和前提,也是我们的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为了解决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问题,以便使我们的思想、理论、认识、计划、方案、方法和客观实际相联系,适应客观实际需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二)“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实事求是的另一层意义。这个科学的概括,把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核心、精髓概括出来了。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懂得这个“相结合”就不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懂得中国革命,就等于抛弃了毛泽东思想,当然也就不会懂得什么是延安精神。
  注:
  ①《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73页
  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0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28、29、34、30、33页。
  ④《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00页
  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67页
  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59页
  ⑦、⑧《邓小平文选》第109页、121页
  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2页
  ⑩《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1页
  (11)《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59页
  (1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66页
  

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延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