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节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研究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内容,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人们在表述时往往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或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概括延安精神。其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已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同国内外反动派的英勇斗争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得最鲜明,最充分。因此,用她来作为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和根本内容,是恰当的。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经过长期曲折斗争获得的宝贵经验
  所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建基业,开拓前进,寻求自由的斗争中,依靠自身或群体的力量,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斗争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面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由于各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目标和途径也有所不同。但是纵观整个革命过程,无论是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28年,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40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是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发生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大国里。政治上的黑暗,经济上的落后,内外反动势力的强大,革命力量的弱小,客观上决定了这场革命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的困难,要经过漫长的道路,要进行极其艰苦而又复杂的斗争。如果只靠背诵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是不会解决问题的。因此,能否以马列主义作指导,寻找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以便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就成为革命能否发展、成功的关键。尽管革命导师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一般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又说:“这些任务的解决方法,你们无论在哪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找不到,……你们应当提出这个任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个任务。”①列宁还十分注意共产国际过多地干预各国的革命运动,一再告诫各国共产党,不要照搬苏联经验,千万防止通过一些“俄国味道”太浓的决议。但是,在共产国际的中期,由于斯大林推行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使俄国经验绝对化,加之共产国际领导机构的成员,很大程度上由大党决定,这就使各国的革命运动往往受制于国际,受大党大国特别是苏联党的影响十分突出,从而束缚和限制了各国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干革命的精神,造成了些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由于思想上的幼稚、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的无知,加上来自共产国际的某些主观主义的指导,在领导大革命的过程中,不知道进房子应该当主人,不知道刀能杀人。在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时,只讲退让、联合,对共产国际只讲服从、依赖,没有争取或放弃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一系列革命问题的主动权,既不要革命的基本力量——农民群众,也不要枪杆子——人民武装。当反革命的屠刀挥向我们时,眼睁睁看着无数革命者和工农大众人头落地。
  蒋介石的屠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的鲜血,使一部分同志的头脑开始清醒了,初步认识到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力量干革命的重要。在艰苦的探索中,毛泽东首先获得了成功。他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在沉沉夜空点燃了“星星之火”,建立了一支人民的武装。并且在坚持根据地斗争的过程中,解决了建党、建军、进行土地革命的一系列的问题,终于冲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枷锁,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一部分同志迷信马列主义书本的错误倾向,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依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论断,也可以说,这是自力更生方针在历史上第一次表述。它既是对大革命失败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来自共产国际错误指导的抵制和批评。
  但是,当时就全党来讲,还没有普遍地认识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本人也没有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高到基本原则和方针的高度,更没有在哲学上赋予方法论的深刻含义。
  正当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人民革命力量不断获得发展壮大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米夫等人的支持下,挥舞起教条主义的大棒,硬把一付沉重的精神枷锁套在中国共产党的脖子上,扼杀了一切有独创性的见解和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把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方针、作法统统诬蔑为“狭隘经验论”,对马列主义共产国际的指示、苏联的经验只会照抄照搬。结果,使辛辛苦苦聚集、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几乎丧失殆尽,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了一次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
  又一次血的教训,提高了党内一部分同志的觉悟。在同共产国际失掉电讯联系的情况下,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和中央的组织领导问题,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革命的新时期。
  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经万里长征由南方移到陕北后,随着中日矛盾的一步步加剧,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此时,共产国际也考虑到让莫斯科有效地指挥处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各国党的支部是不可能的,便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决定改变过去的方法,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这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依照实际,决定自己斗争的方针政策创造了条件。在由国内的阶级斗争向抗日民族斗争转变的历史关头,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集中体现在毛泽东于瓦窑堡写成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文章不仅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明确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不,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②在这里,自力更生第一次被明确地提出来了,同时提出了自力更生同国际援助的关系。这篇文章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固然离不开一定的国际条件和各国人民的支持,但在根本上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能依赖别的国家或者什么国际指挥中心发号施令。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由保安迁往延安。为迎接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有必要对建党以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给予科学的总结,特别是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应该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以便提高到重要原则和基本方针的高度。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在延安城内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成的《矛盾论》与《实践论》,就是这一总结的代表作。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着重阐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指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所谓实践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它是群众路线的哲学根据。这样就把中国革命的前途,寄托于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革命实践。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对自力更生与外援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说明,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它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③“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揭示了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二、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就叫自力更生。
  列宁曾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群众摆脱压迫和专横的真正解放,不是这些群众自己进行独立、英勇、自觉斗争的结果”。⑤《国际歌》也这样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大而弱的民族抗击小而强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殊死搏斗。中国共产党如果只依靠经十年内战后保存下来的弱小力量去抵挡日寇的铁蹄,显然力不从心。为了寻求广大的同盟军,以增强挽救民族危亡的实力,党中央及时调整了各项政策,转变斗争策略,以付出相当代价换得了国共二次合作的实现,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给一些善良的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我党要依靠或借助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去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党内也产生了一种右倾情绪。王明1937年11月29日从苏联回到延安后,又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纲领性口号,把右倾情绪发展为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如果任其发展,抗战的胜利前途必将被断送。面对抗战的严峻形势和统一战线内部的复杂情况,党中央、毛泽东强调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只有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党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实施,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前途。
  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指出:“中国抗战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自力更生的主要内容,就是民主的政治。”⑥因为自力更生的力量源泉在群众中,只有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抗日积极性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可以打倒最凶恶的敌人。
  当然,我们说中国抗战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并不是要个人英雄主义,拒绝任何国际援助。须知,一切革命斗争和正义事业,都是互相支持的。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援助,包括道义上的援助,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因此,毛泽东又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⑦这就是说,在抗战中,坚持自力更生是第一位的,争取外援是第二位的。
  从当时延安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与偏远的地理位置,得到的国际援助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依靠小米加步枪赢得了抗日的胜利。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各个领域内的方针政策,均以自力更生为出发点,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解放区军民热情地唱道:
  “毛主席号召哟呼拉拉传,
  自力更生闯难关。
  自己动手干哟,
  有吃又有穿。
  气得蒋介石,
  扑闪扑闪干瞪眼。”
  抗战胜利后,面对美蒋反动派一手挑起的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内战,中国人民没有被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为了争取建立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⑧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们顶住了国际范围内的缴检逆流和原子弹的恫吓,排除斯大林阻挠我们打过长江去的干扰,利用三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
  建国初期,由于我们缺乏建设经验,曾过多地采用了苏联的做法。但是,很快我们就意识到这样做违背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已实践过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在付出一定的学费后,党进一步把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提到路线的高度。1958年6月,毛泽东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自力更生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更为深刻、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在科学地总结了党的整个历史经验后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⑩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如果丧失自尊、自信心,不能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为争取民族独立繁荣富强而不懈地斗争,这个民族只能听人摆布,任人宰割。同样,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果放弃自力更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回顾总结我们党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中的历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至少我们应该时时注意克服两种偏向:一种是把自力更生绝对化,变成了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孤立奋斗的同义词;一种是颠倒自力更生和外援的主次关系,卑躬屈膝,崇洋媚外,授人以柄。只有这样,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才能真正成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要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不能贪便宜,走捷径,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倡导一种奋发向上,知难而进的作风与精神风貌,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开拓、拼搏、创业。
  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有了这种作风,就可以克服任何特殊化,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作到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有了这种作风,就可以克服懒汉懦夫的世界观,无坚不可摧,无高不可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在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中,共产党人时时处处表现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时期,为了使星火早日燎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封锁中,红军战士“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为了执行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爬雪山,过草地,用草根、树皮、皮带充饥。延安时期,同志们住窑洞,吃小米,工作之外还要开荒种地,生产自给。总之,在战争年代,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农村环境,生产力的低下,加上敌人的包围封锁,艰苦奋斗的作风常常体现为不怕生活条件恶劣和物质的匮乏,不怕流血牺牲。可以说,这是一种“拼命式”的艰苦奋斗。也就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所说的:“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但是经济建设是在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起步的,要在一片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提倡勤俭节约、开源节流。当时有一首歌这样唱到: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
  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
  一尺布,一文钱,我们都要用得好,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
  这可以说是以勤俭节约为特征的艰苦奋斗。
  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含义是什么呢?《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说:“立志改革,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脚踏实地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在新时期坚持这个传统,主要是发扬不怕任何困难,为祖国,为人民顽强奋斗的献身精神,在各项生产和事业中十分注意节约,反对挥霍国家资财的行为,力求避免造成浪费的决策错误,而不应该把坚持这个传统,错误地理解为可以忽视人民消费的应有增长。”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此,新时期的艰苦奋斗同延安时期在精神上应该说是一致的,但含义内容有所不同,它与新时期的总任务紧密相联。它不是要求人们继续过战争年代的那种军事共产主义的清苦生活,而是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生产力水平,加速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同刻苦攻关,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四有”新人结合起来。就是要以最少的代价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科学型”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革命事业本身所要求的,是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每个革命同志,不管是在环境困难的时候还是顺利的时候,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时候还是丰富的时候,都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不仅要体现在生活上,也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上。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注:
  ①《列宁选集》第4卷第104—105页
  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47页
  ③、④《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6、277页
  ⑤《列宁选集》第17卷第72页
  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51页
  ⑦《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17页
  ⑧《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30页
  ⑨《人民日报》1975年1月21日
  ⑩《邓小平文选》第372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20页
  

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延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