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马文瑞


  (1997年9月)
  1945年,我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党的七大。1956年,我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党的八大。此后,除了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那段时间以外,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都有幸参加。不久,我又要作为党的十五大的代表参加这次历史性的盛会了。从七大到十五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啊!这期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同时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前几年来遭受的严重挫折而深怀忧虑。我这样一个已经85岁的老共产党员,个人别无所求,唯一的希望是我们党能够认真总结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的沉痛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胜利前进,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七大,仿佛还在昨天。在那次会上,我们仔细研读和讨论了毛主席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印象至今犹新。特别是报告最后论党的作风中讲的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这是党的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防止蜕化变质的根本保证。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毛主席曾经引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来说明理论怎样联系实际。“的”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矢”就是马克思主义。射箭要对准靶,如果乱放一通,或者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那就不是“有的放矢”。但是如果人们手中没有箭,或者虽有也不多,尽管前面有靶,还是难以射中,那也不是“有的放矢”。为了掌握“矢”,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建设时期,不管工作任务多么繁重,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不敢懈怠,特别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12本干部必读书,更是反复阅读。毛主席在抗大讲课用的教材《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油印本),包括《实践论》和《矛盾论》在内,多年来我读了不知多少遍。撤离延安的时候,许多东西都丢了,唯有这本书和另外几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一直带在身边。我认为,这些是自己的精神食粮,是时刻要努力汲取的政治营养,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理论武器,是极其珍贵的“矢”。恕我直言,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同志既存在不做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无的放矢”的问题;更存在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问题上茫茫然、昏昏然,“无矢可放”的问题。有的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以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学说为时髦。有的则忙于应酬往来,耽于灯红酒绿,疏于调查研究,懒于看书学习,仅凭着一点有限的文化知识或经验在支撑门面。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该敲敲警钟了。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这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相信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回想环境十分恶劣、斗争极其残酷的烽火岁月,是千百万淳朴憨实的人民群众用他们宽厚的肩膀支撑着伟大的革命战争。我有时闭上眼睛,脑际便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当我长途跋涉、饥寒交迫之时,白色恐怖下的老百姓悄悄把我拉进瓜棚,端来热水,递来旱烟,拿来冒着热气儿的蒸洋芋,却始终没问我一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类的话。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革命者与人民之间就有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革命实践使我学会了怎样做群众工作,使我真正懂得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1942年11月,延安召开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时表彰领导生产成绩优良者,我得到的奖状是毛主席亲自用毛笔题写在普通白布上的六个遒劲飘逸的大字:“密切联系群众”。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我终生都牢记他老人家的教导,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代旧人。一批一批新干部涌现出来,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毋庸讳言,在我们的有些干部中,脱离群众的倾向相当严重。有的嫌贫爱富,对“大款”们有求必应,有请必到,对我们的基本群众却冷若冰霜,避之唯恐不远。有的早晨坐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盆子转,晚上拉着裙子转,连有的乡村干部也住在城里,实行“走读”。有的管理工厂企业,职工得不到应发的工资,自己却照常吃喝玩乐,被称为“富了方丈穷了庙”。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些同志想问题,找办法,出主意,不是站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立场上,替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是站在某些离开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暴富起来的人的立场上,替极少数人谋利益。这真是岌岌乎殆哉!应当看到,如今意识形态领域众说纷纭,奇谈怪论层出不穷,我们只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某种言论和主张究竟对谁有利,究竟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由此决定取舍,才不致在云遮雾罩中迷失方向。共产党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带领群众致富,而不是自己带头致富。“带领”与“带头”,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回想我的师友刘志丹同志牺牲时,年仅34岁,在他的衣袋里只有半截铅笔和两个烟头,多么感人啊!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我们只有保持共产党人纯洁奋斗的本色,才能不脱离群众。
  三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说“唯一”,就是只有这么一个有效方法,没有别的。回想当年的延安整风,大家本着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管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也因思想斗争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过后却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享受到平生难得的愉快。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差不多被完全丢了。人们曾经讥讽说是“自我批评讲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其实,即使是这样,现在能够做到的恐怕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表扬和相互表扬。长此以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岂不难哉!我希望以党的十五大为新的契机,把这个几乎被丢掉了的武器再捡起来,并且拿在手中,认真运用。毛主席《论联合政府》中在谈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我每次读到这些话,就禁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参加革命70年以来,眼见着多少那么好的同志在我们的前面倒下去了。他们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其浩然正气足以动天地、泣鬼神。我们这些幸存者为了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无情地解剖自己,同时也无情地解剖党内的同志呢?
  我说这些,都是有感而发的。“盛世危言”嘛!正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欣逢盛世,才直言无隐,秉笔直书,以期有益于我们的理想和事业于万一。事情很清楚,谁要是只看见光明的一面,不看见困难的一面,只看见成绩的一面,不看见缺点的一面,谁就不会很好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此心此意,可鉴日月。
  衷心祝愿党的十五大获得圆满的成功,祝愿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21世纪全面推进!——这就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这是马文瑞同志作为特约代表,在参加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所发表的感言。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下)/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