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南泥湾精神与当代启示

郝琦 张春海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湾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南泥湾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有: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日本改变其侵华政策,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在帝国主义诱降面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加之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3月,遵照毛泽东“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三五九旅刚进驻南泥湾的时候,当地还是一个梢林满山,荆棘遍野,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的地方。战士们描绘那时的南泥湾是:“南泥湾啊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雉鸡成伙满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窜。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①条件艰苦可想而知,但广大指战员坚定地说: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干好革命。广大指战员积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创造辉煌。
  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先是露营,或在用树枝搭起的简陋帐篷里住,遇到雨天衣服被子被淋湿,就烧火取暖,后来则搭草棚、打窑洞,解决了住的问题;粮食不够吃,就在饭里掺黑豆和榆树钱,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长等地去背粮;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猎,下河摸鱼;没有烧的,战士们就打柴烧木炭;穿的很困难,每个战士一年只发一套军衣,平时就缝缝补补,夏天光着膀子开荒、种地、打场,长裤改短裤,短裤改裤衩,磨破裤衩的布条打成草鞋,绝不浪费;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镢头;没有灯油,就用松树明子,或者把桦树皮卷成筒当灯点;缺少学习用具,就用桦树皮当纸,用炭当笔;没有擦枪油,就采集野杏仁榨油代替。部队在困难的时候,节衣缩食;在生产自给有余的时候,仍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旅首长曾向全旅官兵发出号召:“生产要多,消费要省。”
  1942年以后,部队已经达到了粮食自给,还是将瓜菜、红薯、山药蛋等掺和在粮食里做“八宝饭”吃,而且每天仍然坚持吃两干一稀。从1941年起,部队基本上没有向上级领过被子。战士们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滚成一团团的疙瘩了,可是发下新被子时,战士们谁也不肯要,说:“哪天不打败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换被子。”
  在短短的三年内,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由此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二、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南泥湾精神不只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种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
  1940年11月,朱德正式提出军垦屯田的设想,指示部队在不影响战斗、训练的情况下,实行垦荒屯田。②这个主张得到毛泽东和三五九旅旅长王震的赞同,这个主张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中国历史上有军垦民屯的传统,但在党的历史上还没有先例,朱德提出实行垦荒屯田就是体现了这种在艰难困苦之中勇于创造、积极变革、不守陈规、敢为人先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根源,也是南泥湾精神的重要体现。三五九旅广大指战员在南泥湾开荒过程中贯彻、培育了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在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同甘共苦,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战胜困难。由王震旅长带头,各级干部都战斗在开荒第一线,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不同的是,凡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总是冲在前面,真正做到了领导生产“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王震是旅长兼政委,还兼任延安军分区和地委的领导工作,但他却常住在南泥湾,很少留在延安,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劳动。由于组织领导全旅生产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毛泽东亲笔题词,表彰王震“有创造精神”。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地赞叹道:“王旅长的双手像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③副旅长苏进、副政委王恩茂,也都上山开荒,下田种地。曾在战斗中负过15次伤的补充团团长苏鳌也经常参加劳动。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政委左齐在抗日战场失去左臂不能拿镢头开荒,就给战士们做饭,烧水,并挑送上山。营连干部,更是与战士们一同劳动、生产和学习。如第七一八团九连连长白银雪,一次参加开荒比赛,连续劳动15个小时,挖了5.46亩地,获得了全旅第一名。战士们还根据山地和平地的不同情况,发明了不同的开荒方式,如在山地上开荒时,从最上面和最下面同时开荒;在平地上开荒时,选择中心突破的方式,可以使荒地从视觉上和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少,从而鼓励战士开荒的斗志,取得了明显成效。
  此外,三五九旅将士们从南泥湾特殊地理环境出发,打破陕北地区从不种水地的传统,在发展农业生产时,不仅在山坡上开垦种植旱地,而且利用南泥湾地下水丰富的实际条件,在川里平地种植水稻,满足了南方战士爱吃大米的愿望。同时,还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简单工业生产,从多方面实现全旅的自给自足。这同样体现了一种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因为三五九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人民子弟兵,所以他们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而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奋斗精神
  八路军三五九旅之所以能取得南泥湾军垦屯田的胜利,为陕甘宁边区渡过困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就是因为他们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奋斗精神。
  面对初到南泥湾时生产、生活等方面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困难虽有千百万,它怕咱干劲冲上天”的豪情和“生产时不得早到与迟退”的古今中外的罕见劳动纪律,正是三五九旅将士们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相结合的具体写照。将士们在战略上藐视一切困难,都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有的力量来实行屯田政策,自觉做到为了开荒的胜利不顾个人的安危,如有位战士生病了,一天没吃饭,但他还是坚持开荒劳动,竟然病好了。大家都认为只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努力,就能够战胜眼前的一切困难,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种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延安时期的具体体现,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支撑三五九旅将士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当然,这种革命精神是源于对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的坚信不疑,对自身的使命与责任的坚定不移,对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方向、道路的坚决贯彻。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自觉地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眼前的工作自觉结合起来,为革命胜利,人民幸福、民族解放而奋斗终生。
  总之,三五九旅南泥湾军垦屯田孕育了南泥湾精神,通过南泥湾精神的发扬,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渡过了难关,实现了由小到大、以弱胜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使南泥湾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永放光芒,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四、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是毛泽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可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空间上已经远远超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范围,而大到了全军、全党和全国;在时间上也已跨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断延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并将继续延展到遥远的将来。因此,继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从现实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因为这只是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应该看到,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的国情并没有真正改变,加之我们在发展中又付出了一些新的代价。可以说,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拉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后一个时期,这种状况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为此,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⑤。可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也符合党一贯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和方针原则。当前大力提倡和弘扬南泥湾精神,是从现实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第二,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项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总体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应当看到,对外开放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和消极影响,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容易助长或诱发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地走私贩私、制造或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牟取暴利、贪污受贿、权钱交易、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违法乱纪的现象和崇洋媚外等思想倾向。目前,我国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有所泛滥,解放初期已经绝迹的黄、赌、毒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又死灰复燃。如果任凭这些思想、现象蔓延和发展,势必败坏社会风气,销蚀人民群众奋斗意志,损害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而文化却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江泽民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⑥胡锦涛也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主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⑦这充分说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就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亿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劳动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把我国建设成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加显现的社会。
  第三,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艰苦奋斗精神属于党的作风问题,但却与党的先进性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和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忠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我们党依靠艰苦奋斗这一法宝培养了良好的党风,形成和巩固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从而增强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什么时候党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党的事业就会受损,甚至遭受严重挫折。今天,我们党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长期执政的党,这种历史方位容易使一些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产生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各种腐化堕落现象,从而损害党的先进性。为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我们党密切与人民的血肉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建党90年来,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标志。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就把艰苦奋斗看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搏击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忘我奉献的不懈追求,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节操。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政党和党的干部,才能心中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着远大的目标奋勇前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只有坚持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患难共甘苦,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无穷的力量,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
  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南泥湾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志气,一种自信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正是靠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正是靠这种精神,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找到了中华民族自由解放之路。正是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将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〇部队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学习毛主席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光辉思想》,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2—63页。
  ②湖南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南泥湾·续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③湖南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南泥湾·续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⑤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⑥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页。
  ⑦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付建成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