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为人师表的徐特立

延安精神研究会编


  徐特立1947年已是70岁的老人了。他随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对一个年已古稀的人来说是够辛苦的。
  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匹骡子,但徐老仍象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不肯骑牲口,坚持步行。配给的骡子除了驮一些重要书籍资料以外,多数是让给病号骑的。行军途中,伙食条件很差,为了尽量照顾好徐老,工作人员偷偷用缸子煮大米饭或烧点小菜给他,徐老总是不吃,还批评说:“谁叫你们这样搞,和大家一起吃更香更有味道。”
  有一次,来到一个宿营地,贺龙同志来迎接徐老,安排好住房,加派了一个排的警卫。徐老知道后,连忙对秘书说:“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乡下人,哪里要这么多的警卫,老乡们见了还不知道来了什么人呢!你快去告诉他们的领导,撤走这些警卫战士。”徐特立就是这样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进了北京,徐老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央给他配备了小汽车,他却很少动用,他的警卫人员对此很有意见,常常在背后嘀咕:“跟着这位老首长,鞋子都要多穿几双。”
  徐老知道后,一天晚上把警卫人员找来,问他们中一位警卫战士:“你家现在是中农了吧!一年收入多少粮食?”警卫员答道:“平均每人一年收入不过五百斤小米。”徐老又问:“你知道汽油是哪里来的吗?”警卫人员回答不出,徐老告诉他:“汽车是用黄金和实物从外国换来的,一加仑汽油要花几万元(旧币),能跑三十里路。你想想,从咱们住的西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全年的收入跑掉了。所以,没有急事,我不愿一个人单独坐汽车。另外,少坐汽车多跑路,还能锻炼身体呢!”警卫员听了,豁然开朗,再也没意见了。
  

延安精神颂——延安时期领导人的优良作风/赵生明、任景信执笔,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