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神内涵 > 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体现了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①这是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家园和同胞的真挚的眷恋,是对祖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同和自豪,是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的高度责任心。爱国主义是促进民族觉醒、凝聚和奋飞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的历史之中,产生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之上,又反过来影响历史的进程,给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它是我国各民族之间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在我国,爱国主义的精神世代延续,不断发扬光大。它像长江黄河那样宽阔浩瀚,源远流长,世代哺育滋润着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田,激励着他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她勤劳刻苦,富有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她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独领风骚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及人文瑰宝,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骄傲。
  然而,正当古老的中国向近代社会逐渐演进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正常的历史发展进程。这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日益衰微的清王朝,已逐渐失去了抵御西方列强狂暴侵略和掠夺的能力。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社会日渐沉沦。在那些任人宰割、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失去了在国际上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但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离涨,千千万万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赴后继。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到邓世昌黄海血战的惨烈;从三元里乡民抵抗侵略老的顽强战斗,到义和团健儿与八国联军的殊死搏斗;从不畏强敌、奋起抗击外国洋枪队、常胜军的太平天国运动,到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的英名及历史功绩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大地上,铭记在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心间。但是,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又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是同忠君思想相联系的,结果这位民族英雄却被流放充军,义和团也遭到清廷的愚弄和出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是同明确的民主主义理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相联系的,虽然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后来的结局表明,中国已经失去了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机缘。而只有当爱国主义与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结之后,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一爱国主义的理想、近代中国的历史要求,才得以逐步实现。这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历史发展提供的唯一正确的结论。
  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民族精神被摧毁并由此产生对外屈从的心理,那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可怕境地。由上可知,中华民族具有不畏强敌、不惜以死维护国家尊严和独立的高贵品格,历史上出现的万千爱国者都体现了这种足以垂范后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把历史上维系国魂的民族气节同自觉的爱国主义理想相结合,坚贞不渝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把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保证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感天动地的全民族抗战的活剧。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通过这场战争实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从而把近代中国历遭外强侵略而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险推向了极致。然而,这时的中国,已不是中日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也不是八国联军可以为所欲为的中国,而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战争和全民族抗战这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进步因素的中国,这些因素成为改变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决定性力量。
  毛泽东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②这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造成弱国无外交,被动挨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正是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凌的悲惨写照。这种情况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东方头号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毛泽东深刻总结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经验,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他生动地把日本比作一头冲入了火阵的野牛,非被烧死不可。他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③
  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这场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抗击东方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中日双方力量悬殊,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场空前残酷的殊死大搏斗中,如何避免近代历史上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命运,正如毛泽东指明的,关键在于注重发挥我方战争正义性、得道多助的优势,充分利用敌人失道寡助、少兵临大国的弱点,真正实行全民族的总动员,发动持久全面的人民战争。这是坚持抗战并争取达到最后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途径。这正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全国人民指明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把爱国主义理想和要求同正确的政治方向、争取胜利的途径相统一,才使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论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有林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