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论文专辑>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文博》专辑

  


毅荻书斋和张学良口述历史

周毅


  一、毅荻书斋 
  毅荻书斋是张学良个人出资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开辟的一个阅览室。毅就是张学良笔名毅庵化名李毅的“毅”字,荻,就是赵一荻的“荻”字,二者合一就是张学良、赵一荻书斋。
  毅荻书斋的建立有一段过程。大约在1994年,张学良的老部下宁恩承、女婿陶鹏飞、女儿张闾瑛、学生方庆英等人提出在沈阳修建张学良图书馆的倡仪。倡议书中提出,他们要捐四至五万美元,其中包括图书馆的设计费(拟请贝聿明设计)和馆内现代化管理设备费。同时这几位老人还表示要把自己的图书资料和收藏都捐放在这个张学良图书馆内永久存放。这份倡仪书第一份交给辽宁一名政府官员,第二份交给某校长,这位校长答应了。张学良的老部下何世礼先生和我又提及此事,并把倡议书交我一份。我说,我们研究会是民间团体,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我回国后可以联系此事。当时正好我们学校(辽宁大学)建图书馆,我和校有关领导汇报,校领导说可以谈话,我发传真给陶鹏飞教授,陶教授于1996年6月派代表来校视察,并谈及此事。这个代表察看了拟建图书馆的位置之后,感到不太满意,嫌地方太小。他们要求建一座类似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那种规模,有个高高的塔楼,站在塔楼上可以俯瞰全城,前面有一大片绿地。在美国时,他们领我参观了胡佛图书馆,参观了图书馆的全貌和馆藏。现在,辽大所建的图书馆虽不尽人意,他总算还可以。辽大图书馆馆长要求对方先拿钱来,要什么样建什么样的。对方说,搭起框架来,我们就交钱,如先交钱再给挪用了怎么办?结果也没有谈成。张学良及其家属、部属要求在沈阳修建一座张学良图书馆没有落实,也没有办成。1996年10月18日,我去拜访陶鹏飞教授和张闾瑛女士时,陶教授第一句话就说:“叫你们建图书馆到现在也没有建成,出现了这个局面(指在哥大建阅览室的事)。”张学良为了处理后事,不得不如此办了。
  毅荻书斋实际是赵一荻一手操办的,图书馆建成典礼的开幕式,从主持人和应邀参加的人员及会议的程序都是赵一荻亲自决定的。她原想邀请宋美龄参加,没能如愿,就邀请了他们在台北的牧师周华联作为张学良、赵一荻的代表到会致辞。可当他他子侄们突然发现张学良的手迹及资料如此能“风光国际学府”,乃抢先一步,更改了赵一荻的计划,变更了会议的程序,就连周联华牧师也不在会议的人员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邀请他,他们企图取而代之。当周华联到达夏威夷时,赵一荻才发现他没有收到请帖,就急忙打电话请张之宇(给张学良整理口述历史之人,哥大教师)来商量弥补办法。遂请张之丙(哥大教师,张之宇的姐姐)联系哥大给周牧师发请帖,并邀张之丙也参加开幕式。在张之丙参加开幕式的过程中,他们的子侄中有的人对张之丙采取了很不礼貌的行动,顶撞人家,甚至夹人家,这些小动作都被当场录了下来。赵一荻看到录像后,大为恼火,但又无可奈何,隆重的开幕式差点被搅了局,不免有些遗憾。
  毅荻书斋(实际是个阅览室),长方形房间,中间一个大的长条桌,四周放一些椅子。据哥大图书馆副馆长介绍,现在橱窗展出的是张学良的一些收藏物,两面的墙里分别封存着一批资料,一面墙里封存着张学良的手稿,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安事变的回忆录原稿,还有读书笔记之类的资料。另一面墙壁里封存着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就是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中央、中央红军总部的领导人和张学良来往的书信、电文之类的重要文件和资料。这些资料未对外开放,外人不得而知。
  二、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口述历史也有个很曲折的过程。1991年,张学良访美时,把这件事委托给哥大的唐德刚教授。两个人签了协议书。唐德刚教授是著名的教授,曾编撰了《顾维钧回忆录》,给张学良写口述历史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唐德刚教授的江浙口音难懂,但他们还是能沟通的。有一年,唐德刚教授抽时间到台北访张学良,自己到街上碰见记者,记者问他来台北作什么?唐德刚无意中说他来搞张学良口述历史。这简短的对话竟被记者给报道出去了,张学良看了大为恼火,质问唐为什么不遵守协议,对新闻界公布口述历史的事?当即决定解除合约,另请张女士来完成此事,张学良要更换口述历史的撰稿人,刘绍棠、吴天威、王冀等著名教授和郭冠英先生联名给张学良写信,请他慎重考虑,不要更换唐德刚教授,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那位张女士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研究历史的,是搞文学的。为此,张学良派人到哥大了解张女士是否哥大派出的?后来得知张女士是哥大派出的,然后就决定叫张女士来完成口述历史的任务。这位张女士跟随张学良由台北到夏威夷有四、五年的时间。据说,她录了50盘录音带,这50盘录音带交给哥大保存。后来听说她没有交到哥大毅荻书斋,这又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1996年10月中旬,我访美时去探访张学良的女儿和女婿。当时陶鹏飞教授和张闾瑛教授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没有去纽约参加毅荻书斋开幕式。关于存放在哥大的资料内容陶教授没对我说,但他以发问的形式,明确了一些问题。他对我说:“当年在台湾发表的《忏悔录》是在他没有自由的情况下发表的,你们能相信是他的吗?!”“蒋先生在离开西安上飞机时《对张杨训词》有吗?当时他哪有心情发表那样的训词!”陶鹏飞教授说:“蒋先生、蒋夫人回南京发表的《西安蒙难记》和《西安半月记》有吗?那不是陈布雷给编造的吗?”陶鹏飞教授说:“你们是研究历史的,一定要实事求是啊!”从他的一连串的反问中,从张学良1990年祝寿前后他所发表的对内对外言论,也就知道了他在口述历史的回忆中谈了些什么。1986年,他在台北家里给子侄们讲历史,讲了三个多小时。他说:“共产党是唯物史观”,“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是唯物史观的胜利”。1990年,对日本NHK电视台记者谈话最长,但他对西安事变避而不谈。1991年,去美国探亲访友,在纽约东北同乡会给他祝寿时,民运分子刘冰雁混了进去。他对张学良煽动说:“你不能回大陆,别再被共产党利用了”。张学良当即反驳说:“我这个人从来不被别人利用,在西北是我打不过他们,我才和他们联合的”。台湾郭冠英在制作电视专题片《世纪行过》访问张学良,在谈到共产党和红军时,张学良激动地说:当时我们对他们(指国民党的将领们)说:“人家从江西经过两万五千里带出三万人到陕北,咱们都是带兵的,你们谁能办到?我是办不到!”1995年3月,我们访问他的时候,他也谈了类似的话,他仍然对共产党和红军佩服不已。同年9月,他对台湾华视记者李艳秋说:“周恩来是我在中国最佩服的一个人”。他对周恩来评价相当高,可见他对周恩来的感情之深。可是,在这些谈话中很少涉及蒋介石,可能因为蒋介石已不在人世,他不便说什么,这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高尚。但在蒋介石逝世时他送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联,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实质性的关系。在1986年给子侄们讲历史提到蒋介石时他说:“蒋介石有雄才无大略”,从这些话语中就可知道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基调。
  2002年,哥大图书馆将对外开放毅荻书斋,届时将知道张学良存放哥大的都是什么资料。可是,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几十盘录音带不一定公开,好像这批录带没有存放在哥大图书馆,我想有关这方面资料最权威的还有我们,有关的历史档案资料都保存在我们这里,我们应很好地研究这些资料,为史学界作出一点贡献,以弥补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不足。
  (周毅,张学良基金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 

文博/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主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