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401 |
论杨虎城与“三位一体”的“西北大联合”/ 李家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4 |
402 |
论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 张荣华,钟兴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1 |
403 |
论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抗日流亡政治集团/ 张德良 //日本研究, 1991.3 |
404 |
论张闻天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 成国银 //上海党史研究, 2000.4 |
405 |
论张闻天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蒋国海//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4 |
406 |
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历史功绩 /孙景曾 //攀枝花大学学报 ,1998.3 |
407 |
论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刘国华// 安徽史学, 1996.1 |
408 |
论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原因/ 白竹林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2 |
409 |
论张学良从新军阀到民族英雄的转变 /高景生,宋福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3 |
410 |
论张学良的和平统一观/ 薛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
411 |
论张学良个人档案的史料价值/ 杨晓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3 |
412 |
论张学良和杨虎城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武育文// 东北地方史研究, 1991.2 |
413 |
论张学良将军的革命转变 /王维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5 |
414 |
论张学良送蒋 /李传信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4 |
415 |
论张学良性格对西安事变及其晚年悲剧的影响 /周慧平 //江苏历史档案 ,1996.5 |
416 |
论张学良与“西北国防政府”计划 /刘东社 //史学月刊, 2000.5 |
417 |
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 范丽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
418 |
论中共"逼蒋抗日"政策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方针/ 兰虹// 漳州党史通讯 ,1997.1 |
419 |
论中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必要条件——纪念西安事变爆发70周年/ 李海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
420 |
论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朱彗敏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 |
421 |
论中国共产党“联蒋抗日”政策的形成 /张小燕// 温州大学学报 ,2005.2 |
422 |
论中国共产党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路/ 唐振南// 益阳师专学报, 1995.4 |
423 |
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孙平// 远程教育杂志, 1996.4 |
424 |
论中国共产党与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秀玉 //大连大学学报, 1995.2 |
425 |
论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房成祥, 兰虹 //党的文献, 1996.6 |
426 |
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公关策略/ 李艾丽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0 |
427 |
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侯新养//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 |
428 |
论周恩来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 严伟明// 福建党史月刊 ,1998 S1 |
429 |
论周恩来与逼蒋抗日方针的确立及实现/ 杨颖奇// 学海 ,2000.4 |
430 |
论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 张世贵,宋树岐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 |
431 |
毛泽东研究的新视域——评《毛泽东与国共关系》 /丁俊萍//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
432 |
毛泽东与洛川会谈/ 牛桂云// 中共党史研究, 1996.6 |
433 |
毛泽东与西安事变/ 蒋文祥// 人文杂志 ,1994.4 |
434 |
毛泽东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许冠亭 //江苏社会科学 ,1997.1 |
435 |
毛泽东与张学良——为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而作/ 曹晋杰 //中华魂 ,2006.12 |
436 |
毛泽东在西安事变中的杰出作用/ 韩荣璋,雷云峰//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87.6 |
437 |
毛泽东在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方面的作用/ 高晓华,史也夫 //世纪桥, 1997.2 |
438 |
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论纲 /毛新宇// 军事历史 ,2003.6 |
439 |
毛泽东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 /高晓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2 Vol.19 No.3 |
440 |
毛主席批准赵寿山入党/ 范明// 党的文献, 19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