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赵寿山>赵寿山参考书架>赵寿山将军

  


赵寿山将军-群众心中的丰碑

赵侠凌

                                                           
  1941年1月,赵寿山将军的三十八军,被调至河南省巩县一带布防,军部驻巩县小黄冶村。赵将军爱护驻地民众,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当时,这个村的小学校舍少,有不少儿童因此失学。赵将军深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以共产党人真诚抗战救国的胸怀和气魄,以建国先树人的远见卓识,为小黄冶村捐赠二万多斤麦子,修建校舍八间,制作高级班桌凳80多套,低级班桌凳180多套。就是这所学校,为祖国培养了不少有用建设人才。    
  1944年春节前夕,赵寿山军长遭到蒋介石的排挤,被调离三十八军去当空头司令。这个消息传来,人们莫不愤然惊叹。于是贤达与众,不约而同,集资镌碑,铭记将军功德,激励后人效法。碑刻全文如下:正面碑文上款为:赵军长德政。中央碑文为:惠我后生。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新正吉日,小黄冶邨民众立。
  背面碑文为:巩邑小冶乡杜亭小学纪念碑:溯自小黄冶乡,剏(创)设小学历有年所,迭加经营擘画,不无成绩可考。奈以款项支绌,辄多终止。迄今,仅仅初级教授,并非设施完全,同人等抱歉殊多。嗣以抗战军兴,[ ](括号内为缺字,下同。)容冬驻防于此,军民合作,相安熙洽。欣逢:军长赵公,杜亭先生,注重公益,热心兴学。深悉,儿童为我国主人,须受相当教育,[ ]从而立其基?以为吾人进身之楷梯。慨解义囊,乐捐巨款,嘱于本乡,筹设完全小学[ ]。就同人等,竭力筹画,早告落成。于是,莘莘学子,同聚一堂,俾有良好美满结果。洵属[ ]获益非勘,将见洛汭河滨,桃李成荫。而饮水思源,要皆军长赵公培植、恩赐之所致[ ]。歌功颂德赞扬不置,同勒于石,以志弗忘云。
  赵寿山将军离开我们20多年了。1984年3月18日,我在巩县档案馆和党史办的同志陪同下,观看了这道人民心目中的“丰碑”。接着,又到小黄冶村看了以赵军长字命名的杜亭小学。此时,晚霞披照,朝气蓬勃的小学生[正]走出校门。我们借夕阳余辉,与学生们合影留念。赵将军若健在,会喜欢这些孩子的。归途中,我这个不会赋诗的人,诗兴大发,借用碑文之意,赋诗一首:
  赞杜亭小学 
  破土春苗壮油油,
  众望学子竞三优。
  杜亭霄去杜亭在,
  杜亭冶乡众心留。
  * 作者当时系第四集团军学生队学员。
  

赵寿山将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