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七 送杨虎城出国
王宇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忧国忧民的赵寿山对国内形势的发展极为关注。他日夜期待着早日实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奔赴抗日前线,为国效命。
岂料,蒋介石是一个忘恩负义、睚眦必报的小人。在西安允诺了六项条件①并以“领袖人格”作担保的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背信弃义,对张学良、杨虎城及其部队疯狂报复。
1937年1月初,赵寿山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看到,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张学良将军已被逮捕公审,判处十年徒刑,遂又被“特赦”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消息后,顿生义愤,他猛击桌案骂道:蒋介石背信弃义,大流氓!大骗子!
时隔不久,蒋介石又加紧了对杨虎城将军的打击与迫害。
3月28日,蒋介石在杭州召见杨虎城,逼其辞去公职,出国“考察”。
4月27日,杨虎城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十七路军总指挥的职务。
5月7日,南京政府下令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及十七路军总指挥部,所属部队缩编为三十八军,军长由陕西省主席孙蔚如兼任,辖十七师,师长赵寿山,一七七师,师长李兴中,及三个陕西警备旅,两个直属团。
5月27日,杨虎城离开西安飞抵上海,准备出国。
6月16日,南京政府又严令杨虎城即日起程,赴美国考察军事。
面对蒋介石对杨虎城将军的削职夺权、流放出国、缩编部队的报复行径,赵寿山满腔激愤,对杨将军的命运与前途甚为担忧。他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于6月下旬亲到上海为杨虎城送行。
到沪后的某天晚上,赵寿山、孔从洲应约去拜见杨虎城将军。杨虎城没有想到在上海又能见到他的老部下,所以,见面后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思绪大发,就十七路军的历史、现实和前途等问题,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敞怀深谈,留下许多重要教诲。据《孔从洲回忆录》②中记载,谈的内容十分丰富,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点,回顾了十七路军的历史。杨虎城沉思着缓缓说道:“最近我常常想起陕西军队的浮沉变化、我们这个队伍的曲折经历,有许多感触。”“在我今天被迫出国暂时离开你们的时候,回顾过去20余年的历史,我认为,我们能够存在下来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能够跟着时代的潮流前进,把自己放在国家民族的需要方面。辛亥革命是这样,靖国军时期是这样,坚守西安响应北伐是这样,这一次发动西安事变也是这样。”
第二点,希望部队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对日作战。杨虎城不胜感慨地说:“这次事变,我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扣了蒋介石,使他没脸,不可能再打内战了,所谓‘停止内战’这一点,大体上做到了。剩下的一半,‘救亡抗战’,我能不能亲自参加还很难说,主要依靠你们了。我希望你们,一定要搞好内部团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嘛。蔚如、寿山和你相处有年,你们互相都比较了解,一定要真诚合作,团结一致。舍此,就有被蒋介石肢解、消灭的危险。同时,要在抗日战场上积极作战。我们是国民党军队中首先提出抗日的部队,应该言行一致,积极同日寇作战。我们只要在战场上有好的成绩,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在国外也会得到安慰,蒋介石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所以,你们一定要力争部队参加对日作战,共赴困难,多打胜仗,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点,指示部队在必要时断然倒向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杨虎城兴致勃勃地说:“还想和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和咱们的关系,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要知道,中国军阀哪一个没有失败在蒋介石手里!我自己缠不下他,你们更缠不下他。能缠下蒋介石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要记住,咱们部队的处境,北边是朋友(当时部队驻防渭北与红军比邻),南边(指西安、南京)是冤家;北边是光明,南边是陷阱。到了蒋介石压迫我们,使我们的存在发生危险时,我们就断然倒向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这话我跟蔚如、寿山也谈过了。兄弟!你们负有更艰苦的任务,好自为之。我相信,十七路军的前途,你们的前途,都是光明的!”③
这是赵寿山与杨虎城最后一次谈话。杨虎城的历史经验和政治嘱咐,在赵寿山的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共鸣。出于对杨虎城将军政治上真挚的关怀与爱护,赵寿山还想找杨虎城将军好好谈谈。但由于杨出国前应酬繁忙,再无机会。他就单独找杨的秘书亢心栽谈过一次话。他亲切地说道:“维恪(亢的原名),你就要随杨先生出国了。究竟你们在国外要待多久,看来谁也难以肯定。但无论如何请你记着,到了船行海上,盼望你转告杨先生:不管天变地变,‘双十二’举义的初衷不能变,抗日的立场不能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已深入人心,最后胜利必属我们。务请杨先生坚持我们的正义主张,不可稍有动摇。”④这是赵寿山对杨虎城将军政治上最大的关怀和发自内心深处的企盼。
当杨虎城乘坐的“胡佛总统号”客轮驶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时,亢心栽趁其他工作人员都去看电影的机会,同杨先生进行了一次密谈,他把赵寿山托他转告的话,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对杨先生讲完之后,杨长嘘了一口气,然后微笑着说道:“寿山和我一起,出生入死,多年共患难。他进步很快,意志坚定,我极相信他。我这次到海外,纵然喝了洋水,但总不能换了脑子呢。寿山在政治上不断有所进步,我自然也不愿落后。我们在西安发动事变,是为了什么?已经明确了我们的政治方向。所以我认为,寿山用意很好,我只是觉得他有点过虑。我将来还要回国,来日方长,让他等着瞧吧!”⑤
后来的历史表明,他们两人谁也不愿落后,谁也没有落后。赵寿山没有辜负杨虎城将军对他“到了蒋介石压迫我们,使我们的存在发生危险时,我们就断然倒向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的政治嘱咐,于1942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领导的三十八军之十七师、五十五师也在1945年和1946年先后起义,走上革命道路。杨虎城将军也没有辜负赵寿山和十七路军广大进步官兵对他的信任。他从国外回国后即被蒋介石关押迫害,但他始终坚持西安事变的初衷,坚持爱国民主立场,1949年被蒋介石杀害,他的鲜血和共产党人的鲜血流在一起,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最真挚的朋友。
①六项条件是:(1)双方停战,中央军撤出潼关。(2)改组南京国民政府,肃清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解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5)召开各党派参加的救国会议。(6)与同情我国抗日的国家合作。
②《孔从洲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9月版。
③《孔从洲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210页。
④亢心栽:《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96页。
⑤亢心栽:《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300页。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