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宾-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时候,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岗位上的一名老兵新战士,看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心情格外兴奋、愉快,深受鼓舞!现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为题,谈谈个人在学习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问题,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整套独立自主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统一战线在我国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和充分的发展,独树一帜的解决了我国革命关于同盟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作了高度的、科学的评价。他说,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的亲密战友。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各民主党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3日社论)建国以后,我们党又持续地把统一战线这一法宝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来,统一战线的规模和内容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和其他爱国分子,都进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了,形成了全国人民空前广泛的大团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及其所产生的《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最集中的体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关于我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4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论十大关系》)的方针。1982年1月,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充满着中国特色的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新时期的创造性的发展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民主党派无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热情地参加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项建设事业,并先后以《共同纲领》和《宪法》为他们的政治纲领。他们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肃清帝国主义在我国的侵略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诸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同志根据我国情况制定了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邓小平文选》第172页)但到1957年下半年,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离开了“八大”决议,出现“左”的错误,使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一批人错划为右派分子,误伤了许多好同志、好干部,也包括同我党长期台作,对革命事业有贡献的党外同志和朋友,其中不少是很有才干的知识分子。许多同志和朋友因此而受了长期的委屈、压制和不幸,致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失误和应记取的沉痛教训。1962年上半年,周恩来同志先后在广州科学工作会议、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的报告和讲话中,批评了在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存在的“左”的错误倾向,对我国阶级关系的变化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提出统一战线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有了新发展和新任务。可惜到了同年秋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之后,在以阶级斗争为基本路线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中央统战部开展了一场错误的政治斗争,把党的正确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当作“黑线专政”、“修正主义路线”、“投降主义路线”和所谓“统一战线只统不战”而加以大批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政治上被否定了,在思想上被搞乱了,在组织上被砸烂了,在机构上也被斗、批、散了!但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毕竟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反而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锻炼,更加增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指引下,党中央为了恢复和发展遭受“文革”严重破坏的统一战线,进行了全面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大量的实际工作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条件下,使统一战线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拥护党中央,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十二大”纲领,并为之实现而奋斗。这充分说明,他们绝大多数人确实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原来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由于新时期实现四个现代化总任务的需要,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我们党与民主党派在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既然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自然成则共荣,败则共辱;既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自然彼此之间只能是披肝沥胆,共同奋斗。正因此如此,胡耀邦同志于1982年1月,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认为,我们应当鲜明的向全党指出,同时也告诉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在新时期,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发展国际反霸斗争,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艰苦奋斗。这也是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革命的和爱国的统一战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及热爱祖国、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从其主体来说,是以拥护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为目标的。我们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又称之为爱国统一战线,可以团结那些赞成祖国统一,但并不一定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如国外侨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中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祖国四化建设的爱国资本家、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等。这里所说的爱国者,也包括台湾当局在内,只要他们回归祖国,做了爱国的事情,也就可以包括在统一战线之内,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既要注意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是我们统一祖国,建设祖国,发展国际反霸事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量。又要注意他的根本性质。各民主党派,在他们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不少人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讲师、医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许多人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企业管理,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颇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事实证明,他们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他们开展了对中年知识分子、教育改革、经济调整、体制改革、保护历史文物、医药卫生、编史修志等专题调查研究,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以及兴利除弊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实际工作;另外,还开展了举办业余教育、兴办学校和经济、科技咨询,等等。务必着重指出,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革、台盟、致公党中的许多成员,与台湾、港澳同胞(包括在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国外侨胞,有着各种各的样的社会关系或联系。在这方面,各民主党派起着我们无法代替的作用,能做许多工作。如他们调查了各自的成员中和海外、港、台、澳社会关系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对台广播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在做接待工作的同时,宣传了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宣传了党的对台政策,也产生了好的影响。所以,他们在统一祖国的大业中有着特殊的、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且扩大到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它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内。由于我国存在我们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优点,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及其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存在是十分必要的。35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扩张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期,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下的、革命的、爱国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来说,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协组织得到了较快地恢复和发展。据统计,到1984年6月30日为止,政协全国委员会以及省级、自治州、盟级、市(区)县级政协委员会,共有2645个,各级政协委员共有281000多人。(见《文摘报》1984年9月21日第155期)新的政协章程郑重申明:它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的准则,”并在章程总纲中,对自己的性质、方针、职能作了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邓颖超同志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努力为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八十年代以至九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而奋斗”。这就为进一步做好为人民政协工作,开创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是非常广阔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是大有可为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历史表明:凡是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上与共产党实行合作,共同奋斗的党派、团体或个人,其结果都是共同的胜利,共同的光荣。
三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地解决同盟军问题,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和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列宁也进一步指出了无产阶级要争取广泛同盟军的战略思想。他指出:“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这“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样适用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225——226页)在我国,由于我们党正确的总结了同资产阶级建立和被迫分裂统一战线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并贯彻了正确方针,因此,我们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在夺取政权以前(民主革命时期)和夺取政权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现在,我国社会内部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内部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大大增强了。但在我国社会和统一战线内部,不属于根本利害冲突的、不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各种社会矛盾还是大量存在着。我们务必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倾听党外同志、朋友的批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并满腔热情地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真诚地增强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广大党外同志、朋友的团结。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历史上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诸方面的遗毒残余下不可能很快清除净尽,我国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我们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加之,我们又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因而,在我国,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会有所滋长,极少数经济犯罪分子和敌视社会主义势力的违法活动有时还颇为猖獗,在同国际资本主义国家等方面的交往中,还面临着他们在经济上、精神上的腐蚀和渗透,干部、党员和群众中的一些不坚定分子经常会受到侵蚀而腐化堕落。所有这些,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爱国的统一战线是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对此我们也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调整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和矛盾,才能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基础更加广泛,更加巩固;才能使新时期统一战线能够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为促进四化和统一祖国发挥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的、革命的和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交相辉映的两面大旗。在我国革命历史上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是通过我们党提出的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来实现的。今天,在新时期总任务的新的政治纲领之下,必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促进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大旗进一步地相结合,产生出更加丰硕壮丽的胜利果实。
当前,我们正处在迎接新的经济振兴和新技术革命的伟大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都务必服务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以适应正在发展着的体制改革和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它所遗留下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尤其要切实进一步地清除那种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左”的观念的缠绕,面对现实,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所制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发扬邓颖超同志提出的统一战线的五项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同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真诚合作,把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尽快地发挥出来,为全面开创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共同努力奋斗!
(原载中共陕西省委党校1984年第5期《理论教研》) (1984年9月15日)
孙作宾/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