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的对日强硬派-拒绝访日
杨箐
在对日妥协之浊流在国民党中央逐渐占据支配地位之际,宋子文奉政府之命出使欧美,参加世界经济会议。离国途经日本赴美时,宋子文以“形势过于严重,一切谈话可免”为由,不在日本港口登岸、不会见记者。其时正值中日交战之际,宋子文过日而不登岸,未引起舆论界的较大注意。
出席华盛顿会议与伦敦会议期间,宋子文周游了欧美列国,向各国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真相,公开了“联合欧美、抵御日本”的主张。他还积极争取外国贷款,力促国联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并与参加会议的其他三位代表顾维钧、颜惠庆、郭泰祺共同商量制订了抵制日本侵略的政策纲要,以备国民党当局参考。他们商定该项计划由宋子文回国后亲自向政府首脑转达,希望中央政府能以此作参考,尽快制订一项持久抗日和准备应付危机的积极政策。
宋子文在欧美各国的活动,明确表明了他的亲英美路线,他被世人公认为英美派的领袖,国民党内对日强硬派的代表。对此,日本方面反应十分强烈,他们认为宋的工作意在“拉拢英美两国为后盾,对抗日本”,并认为宋子文归国后,日本将进入日英、日美全局对立的最后阶段。还在宋子文游访欧美各国期间,日本内田外相曾电训日驻美、驻英、驻法、驻意、驻德各大使及国际联盟代理事务局长,令他们警告各该国,与宋子文签订以购买武器或财政援助为目的的借款契约,“乃助长在中国之特殊势力”,“激成反满抗日之运动”,若因为关系国之经济援助,“再行惹起中日纠纷之情势,援助国应分任其责”。
除了竭力阻止宋子文向欧美各国获得政治与经济的援助外,日外务省还训电日驻华大使,令其与南京政府秘密交涉,要求南京政府在宋子文返国以前,保证中日外交“回复于正常轨道”,并扬言若不能实现,将采取必要的行动。
对于宋子文的反日态度及言行,日本方面的确十分恼怒与担心,但他们对宋子文态度之转变仍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在宋子文结束欧美之行、回国途经日本时,日本政府内部对于是否要邀请他顺道访日发生了争论。日本军部的意见是,不必与排日派的宋子文会见,力主武力政策;外务省则考虑到由于中国的排日,日本国内经济界已备受打击,而且宋子文已得到欧美的支持,返国后或许将更坚决地与日本作经济战,为打破经济上的困境,缓解国内之经济危机,他们希望宋子文能缓和抗日态度。为此,外务省主张欢迎宋子文顺便访日,并认为这将是转移局面的好机会。经过一番争论,最后,日本政府决定邀请宋子文在返国途中访问东京,并决定由重光葵外务次官接待宋子文,与宋子文就中日关系之将来作意见交换。
自宋子文所乘的“杰弗逊”总统号轮从美国启程后,新闻界便对宋子文是否将去东京,与日本外务次官重光葵会晤,作了种种猜测。8月24日,即宋子文抵达横滨的前一天,东京的一家报纸称:
中国政府已电命驻日公使馆,向日本政府通告宋将访日要人及财界巨子,宋财长所乘之美国轮船定于25日到横滨。日方对于宋部长之访日,期待甚大,日方谓宋氏系欧美派之首领,如宋肯同意和缓抗日,则中日问题可渐入轨道。南京政府已撤换外长及外次,并电请张学良展期返国,亦可认为华方有意改变对日政策。外务省与各财阀之意见已一致,军阀虽心中十分不愿意,但以目前国内经济危机看来,军阀亦不能胡闹。①
同日,驻日中国公使馆正式通告日本外务省,谓财政部长宋子文于25日乘“杰弗逊”总统号轮抵横滨,但不登岸,希望宋氏一行在寄居日本港口及日本领海寄港地能得到保护。此电明确了宋子文不与日本外务当局会见的决定。
25日,“杰弗逊”总统号轮抵达横滨,日本新闻记者团登船请求会见。宋子文派秘书黄纯道出来代理接见,黄对记者说:“宋氏曾在纽约、西雅图各地,未曾接见新闻记者,今日亦不欲见诸君。宋氏与重光葵会见之事,在船中未曾谈过,本船停泊横滨时,宋氏并无登岸计划。”经记者的一再交涉,宋才允许摄影。身着淡黄色西服,配茶色领带的宋子文从船室中走出,摄影后即入船室,未发表任何意见。
宋子文对日方殷殷期待的反应,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申报》在8月26日的题为《宋子文过日与中国外交方针》的时评中指出:
至最近宋子文将由欧回国,更有宋氏拟便道访日要人之谣。一时国人目光,转集于宋之一身,将以其过日时之言行,推定中日外交有无改变方向之征兆。昨日之晨,宋抵日本之横滨矣。其不登岸,不接见记者,已足使国人稍明当局之意。……塘沽协定成立以后,日本之目的,在施展外交政策,以求日满华亲善之进行而已,中国如改变向来方针,惟有表示降服,以自跻于伪组织之列,此非特全国人民万难同意,即明智者如宋氏及其同侪,亦断不至误入歧途。
对宋子文的拒绝访日给予了高度评价。
日本方面对宋子文的拒绝登岸亦相当重视。据电通社8月28日发自东京的消息称,日本外交当局认为:“向欧美各国获得政治的经济的援助的宋子文,于归国之途次,经过日本拒绝登岸,此举极堪注意”;“万一因宋归国,国府仍继续对日政策,日本当采最适当之办法,故多主张严重之态度,注视事态之推移”。日方对宋子文之态度,可以说正从反面证明了宋子文欧美之行在外交上的成功,也反衬了宋在南京政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抗战胜利之后,宋子文曾再度提及他这次途经日本而不登岸之事:
1933年余自世界经济会议返国时,道经日本,日本天皇约余往见,商谈满洲问题,余获知倘吾人放弃对满洲之法律所有权,日本可停止对中国之侵略,余拒绝其邀约,但重光仍奉派至横滨,劝余赴东京晤见日皇。余之所以拒绝,实因余知中国对其主权领土之本性如何强烈。②
宋子文的拒绝登岸无疑表现了他强硬的抗日立场。他的这一态度与举动得到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肯定与赞许,但在对日方针上与中央政府的不一致,促使了他回国后的猝然辞职。直至抗战全面爆发,蒋介石决定向西方大国寻求援助时,以英美派领袖著称的宋子文才被重新起用,并再度进入国民党中央决策层。
①《申报》,1933年8月25日。
②《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611页。
宋子文传/杨箐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