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张学良家世//辽宁经济日报,2001.08.17
1936年,古都西安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动者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被周恩来总理称作“千古功臣”的张学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其祖居何地一直没有一个准确详细的说法,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最近,记者随辽宁大学历史系的两位教授,同时也是“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正副会长的张德良先生与周毅先生对张学良的家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
①
1990年,张学良将军接受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自称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93年在接受台湾新闻界人士郭冠英的采访时更为深情地回忆说:“我家是一片烧硷地。” 张学良将军的出生地自有学者们来考证,但张学良自称出生于海城,并对家乡那片烧硷地一往情深,则说明他对海城的印象之深。
1984年《大洼文史资料选编》第五期刊载了一份大洼县高家乡李润魁先生抄录收藏的1913年《张作霖丧母哀启》,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张学良将军的家世提供了成文最早、可靠性最高的文字资料。
文中写道:“作霖先世,自山左移奉省海城县。(后)徙居于海城西偏之小洼(今属辽宁省大洼县西安乡)。”
由此可以看出,张学良的先祖是从山东迁来的;曾祖父张发死后,祖父张有财兄弟四人分家析产,徙居小洼、驾掌寺等地;其父张作霖14岁时,祖父张有财死,其祖母携带张作霖兄妹投奔镇安。张学良将军的高祖、曾祖、父亲,都是在大洼这块土地上躬耕劳作,繁衍生息的。
张学良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随后就被蒋介石长期地囚禁了。他哪里知道,小洼、驾掌寺一带已于1937年12月1日由海城划归盘山县了。1970年又划归大洼区,大洼区于1975年又改称大洼县。地理位置丝毫未变,而行政区划已几易其名,所以,昔日之“奉天海城”,就成了今日的“辽宁大洼”。
②
张学良将军的曾祖父名叫张发,祖父叫张有财,父亲叫张作霖,那幺高祖父又叫什幺名字呢?《哀启》中只提到“作霖先世”,而“先世”又是谁呢?
查1920年后刻写的《张镇威将军家庙碑记》,文中写道:“曾祖张永贵,由直隶迁奉天,是为始迁之祖。”
由此可见,张学良将军的高祖叫张永贵,是为祖太爷,张发是太爷。张发生张有财等兄弟四人,大爷生张作福哥五个,张作福生张学仁哥两个,张学仁生了张喜芳哥四个。爷爷张有财行三,生张作霖兄弟三人,张作霖生张学良兄弟八人;四爷生张作明,张作明生张学恩,张学恩生张桂芳。
在家乡,张桂芳、张喜芳这两位张学良将军的堂侄,一直居住在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阎家铺屯。他们勤勤恳恳地劳作,平平静静地生活,传递着张氏家族的骨血。
③
据张学良将军的族侄张桂芳和张喜芳介绍:张氏先人到东北后就落脚在他们老房身。这个老房身在叶家铺西北两县地,张家店南一里地,阎家铺东一里地,大岗子西一里地处。当时房西有一条南北大道,道西是广宇地界(后设盘山厅,改属盘山),张家店、阎家铺都在道西,道东是海城地界,老房身在海城地界(今属盘锦市大洼县)。老房身这里只有他们张姓一户人家,单产不成屯,因南边叶家铺的人家多些,所以他们就报说是叶家铺的。因叶家铺归驾掌寺管辖,出远门就说是驾掌寺的,去外地就报说是海城的。
张桂芳说:“张作霖就出生在我们故宅东房身五间上房的西间屋。”这是他听其祖母(张作霖的叔伯嫂子,1932年去世)和父亲(张学恩,1960年去世)在世时讲的。家住张家店的张振生也说:“我的先人跟张作霖的老人是相隔一里多地的老邻居了,我们同姓不同族。我爷爷张凤书在世时开过大车店,他说,张作霖就是在前边(指张氏故居)的房身上出生的。”
据张桂芳回忆,他们家的老宅是四合院,土平房。正房五间,东西厢房也各五间,门房三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搞并户,他们张家都搬到了阎家铺。
在张家老房身的北面,不到半里的地方,有一座方正的墓园,那就是张氏的祖墓。
张氏祖墓坐落在大洼县东风镇(驾掌寺)叶有村,离大洼县城11公里,在大南公路的北侧。墓园占地10余亩,烧硷地上泛着白花花的盐硷。有几丛稀疏的芦苇在风中摇荡,墓园四周有一圈米八高的土坝围护,坝外是一望无际的稻浪。旧时认为,这座墓园正好建在龙脉上,因而带来了张家的兴盛和发达。
此墓园最早建于1888年,那时只葬有将军的祖父张有财一人,是一方简单的墓地。1911年12月,张学良将军的二伯父张作孚在剿匪时阵亡,张作霖扶灵回家安葬,同时祭扫了祖墓。此次祭祖,作为长孙的张学良很可能也随同父亲回到了家乡,当时年龄只有十一二岁。也许就在这时,家乡在少年张学良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祭祖过后,张作霖委托亲戚重修了墓地,四周砌上了青砖围墙,栽了树,正南开了一个大木门,很有气势。1984年,将军家的祖墓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定为盘锦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园都重新进行了修茸,人们用推土机为墓园四周推起了土坝,甬路又铺筑了柏油。1989年清坟时,张喜芳和张桂芳率领家人将东南角100米处的祖坟迁入了这个墓地,形成今日的规模。从此,这个墓园成了名符其实的张氏祖墓。
陈乃新本报记者孙明华
辽宁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