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5日
杨中州
15日,晨,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及随员罗瑞卿、童小鹏、曾山、杜理卿、张子华、陈有才、吴德锋、龙家桂、杨加保、龙飞虎、邱南章等18人冒着严冬风雪,骑马从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县(今志丹县)出发,驰赴西安,从保安到延安180多里,沟深路窄,又要翻越几座大山,时值隆冬大雪,路途困难,周恩来一行有时骑马,有时步行,当夜宿安塞一村庄。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徐向前、张国涛、任弼时、贺龙、林祖涵、徐特立、王稼祥、林彪、徐海东等红军领导人发出《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政府电》,指出:西安事变是蒋介石“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的结果,是继福建事变、两广事变之后“鼎足而三耳”。“若漫不加察,一意孤行,行将同类之事变将遍发于国中”。“当此关头,南京当局宜引为反省之资,而绝不可负气横决,反而发动空前之内战。语云:‘鹬蚌相持,而渔人侍于其侧’,渔人今已高举其网矣!”
△中共中央电驻莫斯科中共代表团请速将本日发出之“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转共产国际书记处。
△中共中央电张学良谓:“我们对远方(指共产党国际和苏联)已作几次报告,尚无回报。”“惟远方政府目前为应付外交或尚不能公开赞助我们。”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委会发布命令公布释放政治犯办法,指出“查年来爱国志士青年,因激于救国热忱,思想言论歧异之故,致身遭缧绁,坐陷囹圄者不可胜数。略迹原情,殊深痛惜。现值外侮日亟,国亡无日,自应容纳各党各派,集中一切人才,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兹特规定释放政治犯办法:(一)凡政治人犯,一律释放;但有卖国行为之汉奸,不在此限;(二)政治犯兼犯有其他罪名者,其他罪名仍依法办理;(三)凡应予释放之政治犯,未经发觉或被通缉未经缉获者,一律免于追缉,已经获案者,不论已否起诉与已否判决,经讯明后,概予开释;(四)凡经缓刑假释,保外候讯或返院反省之政治犯,一律予以开释;(五)关于开释政治犯,应由原侦察或审判机关办理,但有不得已情形时,即由现在之关押机关或监所办理;(六)关于开释政治犯,如有疑义,应呈本会核示;(七)各机关、部队、法院、感化院、收容院,统限于令到10日内办理完毕,并造表具报本会备查。合亟令仰核,遵照办理。转告所属,一体遵照,并仰将奉文日期,具报备查为要。”
△张、杨电南京:欢迎宋子文、顾祝同入陕“商谈一切”。
△于学忠奉张学良命自西安飞返兰州。
△中共中央电张云逸及东区特委称:“何应钦调兵威胁西安,要集中力量应战,推动晋阎氏及友军一致抗战,接受友军防地,不改变政治组织,不与民团冲突,不打土豪,加强抗日救国会组织。”
△张学良派“总部”粮秣处长张政枋前往耀县,向南下红军赠送香烟、牛肉、饼干等物,以示慰劳。
△东北军六十七军所辖一○七师、一○八师、一一七师、一二九师自固原调平凉地区,原驻防地交红军接防。
△张、杨电阎锡山、傅作义及绥远抗日将士西安事变“既非内争,亦不赤化,与各将士目标一致”。赞扬绥远将士“效命前线,为国忠勤,吾胜佩仰”,勉励将士“共赴国难,杀敌致果”。
△杨虎城电韩复榘并派蒲子政前往济南。
△宋子文电张学良:“端纳返京后当飞陕面晤一切。”
△端纳电路透社:“余今日会见张时,张及左右向余表示:无伤害委员长之意。”
△下午5时,端纳自西安乘机东返,晚抵洛阳。到洛后,端纳以长途电话向宋美龄汇报到陕情况,谓蒋在西安“并未受苛刻待遇”。并向宁转达张学良“欢迎宋子文到陕”。宋美龄“惊喜欲狂”。
△端纳电告美联社:张学良及其部下实无欲危害蒋委员长,张氏与部下将领举行会议,如无意外发生,则时局在数日内可望急转直下。
△司徒雷登电张学良:“西安张学良将军钧鉴:余仅以私谊,敬望将军免以劫持手段,立释蒋委员长。而以开明步骤,解除疚症,以维持将军在两国之声誉。”
△张学良电陈诚家属:“辞修居此甚安,诚恐远道传闻失实,特此电达。即希释注为盼。”陈诚同时去电:“诚平安勿念。”
△新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杜斌丞通令全省各区行政专员、各县县长,详述张、杨兵谏经过及八项政治主张意义,要求他们广为宣传。
△西北各民众救亡团体电请冯玉祥、蔡元培、宋庆龄、宋子文、于右任、孙科等来陕“商讨救亡大计”。“一俟到达,决盛大欢迎”。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紧急宣言宣称:“张学良、杨虎城诸将军提出的主张是联合各党各派,实行民主政治。”主张“立即恢复蒋先生的自由”,“和平解决陕变”,“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部上午10时召开干部会议,决定立即健全地方队部,整顿下层组织,成立武装部,组织援绥义勇队并扩大召收队员。
△中华回族救亡联合会致电张、杨,拥护八项政治主张,表示:本会誓领导3000万回族同胞,为公等后盾,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西安《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西京民报》、《长安晚报》、《新秦日报》及新秦、长城、秦川、青门和记印书馆等单位印刷工人组织西安印刷工人救国会。
△西北妇女救国会在西安高中召开筹备会。
△杨虎城夫人谢葆真发起组织妇女救国后援会。14、15两日召开筹备会,下设总务、救护、输送、警备、宣传、慰劳、募捐7股。
△西安新闻界救国会召开成立大会。
△《西北文化日报》社近日收到各界人民援绥捐款2197元。
△江苏旅陕同乡会发出通电,响应张、杨号召,拥护八项主张。
△赵寿山召集西安地区各联保主任训话,阐述事变意义,规定,允许人民出版、集会、结社、言论自由。要求各联保,防止反动分子潜伏。
△晚7时,马志超化装从西安逃走。
△西安与全国各地长途电话接通。
△新任陕西省教育厅长李寿亭到厅视事,并约集各校校长训话,详述事变重大意义。
△东北军卫队二营学兵队分6个小队再赴西安市南院门、钟楼、鼓楼、大差市、民乐园、市体育场等处,宣传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讲演者慷慨激昂,不少听众潸然泪下,有人当场报名,决心“以身报国,万死不辞”。
△张学良派解如川前往广西,蒲子政、金锡如前往山东,李金洲到太原,苗勃然前往绥远,与各地实力派联络。
△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致电张、杨,电文如次:“西安张司令、杨主任钧鉴:捧读文电,雀跃无既,公等爱国心事,大义昭然,不独公等盛名,重著千秋,即国家民族之生机,亦胥赖于此。敝会等呼号救亡,声嘶力竭。而蒋介石氏领导之中央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一再投降出卖,对本会救亡工作,极端压迫,年来牺牲于淫威政权之下之青年,已不知凡几矣。言念及此,曷胜痛心。今闻佳音,额首称快。尚祈公等早日召开救国会议,贯彻八项主张,克日誓师北上,收复已失山河,本会等誓为后盾。”
△东北军骑六师进驻白水,骑十师进驻蒲城,一一二师进驻渭南。
△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参加救亡运动事宜。
△黄绍竤、刘哲、王树翰一行自开封乘车赴晋,晚抵太原,当晚晤阎锡山。
△李维城、李兴中电冯玉祥,促其来陕,共商抗日大计。
△杜重远电冯玉祥,对冯提出的四项主张“至堪景佩,望本善意,速解纠纷”。
△何应钦电张、杨:“兄等关于救国大计之主张,果有利国家,中央无不采纳,若不释出委座,实难以释群疑,而抑公愤。仍盼即日护送委座南归或于雪轩、铭三、俊笤诸兄中即日先请一二人来京,并由兄派一二负责人同来,将兄等真情详告,俾便商洽如何,盼复。”
△顾祝同密电张杨谓:“兹为党国计,为委座为两兄计,理宜速送委座回京。则群疑尽释,舆论自平。所有一切问题,不了而了。至两兄爱国意见,御侮方针,尽可从长计议。委座素怀宽大必可容量,弟愿为两兄担保一切。万一兄等有顾虑困难之点,必欲为先来陕面商善后,即请兄等转请委座亲笔手谕令弟前来,弟准即飞就教,或请两兄任决一人,指定适中地点及时日,晤商一切。”
△韩复榘复电孙科:“(衔略)西安事变,举国惶恐,值兹外患方殷,群情危惧之日,委座为全国领袖,以一身系天下安危。惟盼中枢诸公,从速运筹决策,俾其早脱险境。元(十三日)电指示方针,至为钦佩。远隔千里,不谋而合。专此敬复,宁俟明教。”
△宋哲元电孙科:“(衔略)元(十三日)电敬悉,西安异动,举国痛心。而共匪阴谋,於斯益显。哲元谨当尊中央命令,严防共匪,安定地方,以共维大局也,谨电奉复,敬祈惠教。”
△刘湘电复孙科:“(衔略)元(十三日)电奉悉,西安事变,深堪发指,湘所主张,已见寒(十四日)亥通电,度蒙钧座指示各节,谨当遵办。”
△余汉谋电复孙科:“(衔略)元(十三日)电奉悉。陕变突来,良堪骇叹,承示各节。汉谋会商慕公,一循尊指,力持镇静。而以拥护中枢,慎固封守,安定金融,严防奸细,为粤中固定方策,见闻所及,敬乞随时赐示,俾资率循。中央决议各意见,经尊示普告粤中同志及民众矣。”
△秦德纯电孔祥熙:“(衔略)元(十三日)电均奉悉,陕变发生,国人共愤。我公力疾赴京,代长院务,宏才硕望,全国倾心,巩固中枢,老成是赖。谨当竭诚拥护,共济艰难,敬布区区,伏希亮察。”
△余汉谋电孔祥熙表示:“拥护中枢。”
△李宗仁、白崇禧电孔祥熙:“汉卿痛念乡邦,一时激于情感,发生轨外行动,使委座落难西安,全国震惊,弟尤痛惜。此间一切安定为常,请释念。”
△李济深电南京政府及各地方当局,主张:集中全国力量,一致对外。
△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电孙科,力主用政治方法解决陕变。立即对日宣战。
△连日来,国民党南京电台干扰西安电台广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关于西安事变真相及张、杨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向全世界的报道,均被南京政府的“检查员”删得一字不留。
△与此同时,南京不时造出许多离奇的谣言:“张、杨把省会公安局长钉在城门上。”;“红军占领西安洗劫全城”;“西安城墙上挂满红旗”;“张学良被部下刺杀”;“红军诱骗男女青年‘共妻’”;“整个东北军、西北军变成土匪到处抢劫”;“张学良要求8000万元赎回蒋介石”等等。
△广东银行上海分行复业开幕,宋子文在沪出席主持。
△莫德惠应何应钦、孔祥熙邀请自北平抵达南京。
△何应钦派何辑五飞西南与刘湘、龙云密谈。
△何应钦与王伯群密谋,草拟“革新党国统一政治方案”。拟推汪精卫为国民党总裁兼行政院长。
△张发奎发出通电谴责张、杨。
△马步芳电南京表示:“惊悉西安发生事变,张、杨劫持委座等语。消息传来,全青震惊。除严饬所部一面加紧剿灭河西赤匪,一面防止兰州叛军之扩大,保境安民敬候佳音外,敬恳详示确情,以便遵循。青海虽处四面敌匪之艰苦环境,芳等只知为国尽忠,为委座效力外,他无所顾。”(马为表示效忠南京,将发报日期改为13日)
△樊崧甫电孔祥熙报告二十八师进占华县及冯钦哉叛杨情况。
△刘峙率所部38名将领电张学良,责令放蒋南归。
△冯钦哉致电孔祥熙:“孔部长庸之兄鉴:啸密,顷诵元寒两电,吾兄爱党忧国,溢于言表,钦哉何人,宁敢落后,希兄惠我南针,当即勉效驰驱。弟冯钦哉叩删印。”
△冯钦哉电复焦易堂、王用宾:“顷诵寒电,同深愤慨。西安事变,弟前毫无所闻,事后电话断阻,不明真相。昨早始悉委座安适。聊以为慰。弟早已以身许国,敢不竭尽棉薄”云。
△长耀致函冯玉祥,函曰:“先生赐鉴:耀于本月13日,下午9点钟到济南,与向方晤谈甚久,对于先生之指导训谕,极端赞成。即夜两点钟登车北上。14日下午4点抵平,即日与明轩见面。其主张与先生之主张相同。对于先生营救介公,与复张汉卿之电报,更为钦佩,并盼先生随时指示一切。”
△晚,国民党中央派中央委员赖琏等12人抵达洛阳,建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临时办事处,搜集情报,互通情况。自本日至25日向有关方面发电报83件。
△日本驻华大使馆书记官田尻衔川越命飞抵天津,与田代及海军武官久保田秘密会晤。
△伪满协合会进行全面“排共”运动。
△日本驻太原特务机关长河野本日晨抵天津,日驻唐、塘守备队长抵天津向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密报情况。
△日本外相有田在内阁例会上报告西安事变情况。
△殷汝耕到天津活动。
△日本三相(海军、陆军、外务)会议,训令日驻华机关“采取静观态度”。
△日本关东军发表声明:引诱南京政府“反共防共”,南京如果能够那样的话,日本将“不惜予以援助”。
△日外相有田召见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对华施加压力,表示:南京如果与张、杨妥协,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
△连日来,美、英、法、意驻华大使频繁接触、交换情报。
△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驻苏大使蒋廷黻分别电孔祥熙,报告日、苏对西安事变态度。
△《东京朝日》发表社论说:“此次事变,将给与中日外交上以重大影响。”“中日外交交涉,于长期折衡之后,本已陷入歧途,现呈决裂状态,因此事变之发生,使人想到或将得到一大转机。”
△《东京新闻读卖》发表社论说:“因邻国突变的混乱,中日交涉的展开上,或将稍稍有利吧。”
△东京《朝日新闻》以《西安事变与国际关系》为题,发表社论谓:“西安事变是受了赤化的侵润。”“站在日本立场,叛将张学良的意图,尤值得重大注意,张有与共产党联络之嫌,且以抗日相号召,在日本毋宁望其失败。”
△日本社会大众党发表对华方针称:“此次西安之兵变,为中国近代国家建设途中之一大不祥事。”“若以此动机为契机,向容共政策进一步,则我国所蒙祸害,实非过少。”
△英国下院开会曾涉及西安事变,外相艾登接英驻华大使许阁森爵士报告,南京政府已接到各地拥护中央之函电。
△詹森晤外交部长张群。
△伦敦《孟都斯德指导报》发表社论,谓:“蒋氏确为中国最有力之人物,最干练之军人,并为统一全国之唯一人才”云。
△苏联《消息报》再次发表社论,反对西安事变,谓:“张学良之举动,实足以破坏中国反日势力之团结,无论其以何种口号及要求为护符,此次事变不仅对于南京政府危险,并对全国之危险亦至为显然。同时张学良虽隐身于反日旗帜下,然在目前情势采取此种行动,仅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
△南京政府驻苏大使蒋廷黻访苏外交部长李维诺夫,李维诺夫否认苏联与张学良有任何接触。
△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略谓:“张学良固曾有抵抗日本之一切机会,乃彼抱不抵抗主义,不战而将东北各省拱手让于日人。张学良现乃以反日为号召,此乃投机。事实上将促成国家之分裂,陷中国为外国的牺牲品。”“前广东军阀曾以反日运动为护符,实际上乃为日本军阀帝国主义作伥……日本军人认为蒋统一中国之进展,对于日本奴化中国之计划,有致命危险,故教唆中国将领反对南京政府,必要时不惜借反日口号,日本报纸意欲嫁祸于人,素习造谣挑拨,谓张学良已与苏联缔结军事同盟。此种虚构杜撰之谣官,实自暴其丑。”“苏联严格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与惯于造成傀儡之政策。”“中国人民当不致为日本挑拨者及卖身之汉奸所谋。”
△法国内阁今晨举行会议,外交部长台尔曼斯报告西安事变情况。
△苏联驻南京代办郑重声明:苏联政府不但与西安事变始终无任何联络,且自满洲事变以来,苏联政府无论直接与间接,皆无与张学良发生任何关系。
△英国外相谓:张氏此举对业已形成团结与进步局面的中国,造成利刃刺背的伤害,其难脱离背叛其国家的指责。
△张学良派鲍文越到高桂滋公馆劝蒋(介石)接受八项主张。
△夜,张学良与蒋介石谈国际近况,要求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迅速解决事变。
△晚8时,杨虎城在西安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指出,这次举动完全出于救国救亡的热诚。“我们的愿望是在抗日的旗帜下,全国同胞一致团结,不但不分派别,即就是不抗日的,我们也希望唤醒他们来抗日。”“我们就是剩下了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场上。虎城也是这个决心,只要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计较的。”
△毛泽东给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发出指示:如敌人主力继续向西安进攻时,红军将奉行大的战略,回击南京军队。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