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9日
杨中州
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西安事变通电指出:“以目前大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无非自速其亡!”要求:“南京政府军队勿向潼关进攻,西安抗日军亦暂止陕甘境内,听候和平会议解决。以免值此国家混乱中,日寇竟乘虚而入也!”
△中共中央为统一全党思想,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向党内发出《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指示分析了西安事变后的形势之后,预见了事变发展的前途,规定了争取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一)我们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二)推动南京进一步走向抗日;(三)给张学良、杨虎城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使之彻底实现发动西安事变的抗日主张;(四)准备在‘讨伐军’进攻时,给以严重打击,这种防御战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抗战的发动。”
△周恩来电毛泽东,报告与张学良商谈的作战计划:以张的主力集中于渭河下游,击东敌。红军一部协助,如不胜,红军退宁夏,张、杨率主力于渭河下游与敌作战。
△毛泽东电周恩来,对抵御南京讨逆军的军事部署作具体指示。
△周恩来在西京招待所接见谢华、徐彬如、宋黎等,要求他们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力以赴。
△毛泽东电潘汉年:“请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性及其最低限度条件,避免亡国惨祸。”
△红军一部在三原、泾阳一带集结完毕。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徐彬如发表谈话;“(一)反对何应钦挑动内战;(二)积极武装民众;(三)反对封建式的复仇;(四)谁挑动内战,谁便是汉奸;(五)武装保护革命策源地——西安。”
△周恩来电中共中央报告中共西北特支及西安救亡团体情况。
△红军进驻延安,陕西省政府派马豫章(中共地下党员)出任延安县长。
△张学良给伦敦《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弗雷泽一份谈话稿(副本交端纳)谓:“委员长延长逗留于此,并非因我们。端纳先生星期一到此,委员长不坚决拒绝谈话之后,即平静地讨论我们面临的问题,到了星期二,原则同意我们考虑过的各要点……,并遵守总理遗嘱,因此,我电京,欢迎任何人前来听取委员长的意见,并与他一起作出必要的安排,以防止内战的发展。委员长自然激烈地要求获释前往南京。我本人完全相信委员长履行他的诺言,但不能担保他到达南京以后不受包围而继续内战……他勉强同意了这种看法,从那时以来,他就像我们一样,徒然地等待南京有人来胜任解决问题(即提出充分的保证),使蒋委员长能回到首都去。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发生这种耽搁,乃是怪事,如果有人来,他几天以前就可以回去了。”
△张学良复电张群,内称:“弟之坦率,兄应早知。‘文’电既已揭橥八项主张,则八项之外,自无余事。口是心非,弟不为也。”
△毛泽东电周恩来:“甲、时局正在发展,一方面(日本军阀,中国汉奸、南京右派)极力制造内战局面;另一方面(西安抗日军、红军、中国人民、中国反蒋实力派、南京左派、国际和平国家),正在结合,反对内战,拥护抗日。乙、苏维埃共产党19日主张召集和平会议之通电,乃为团结一切国内、国际左翼及中国势力,为反对内战拥护抗日而斗争。丙、西安抗日军亦应本此共同之总方针而前进。丁、坚决消灭进攻之敌,为执行此总方针之重要手段。戊、红军决定向西安集中,配合张、杨首先消灭东来之敌。”
△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居正、孙科、叶楚伧、王庞惠在南京商定:“(一)准宋子文以私人资格飞赴西安,‘营救’蒋介石;(二)准许至12月22日(养日)暂行停止轰炸。”
△何应钦将本日与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等商定内容,电告“讨逆军”东路总司令刘峙。
△张学良电宋美龄:若不能阻止进攻切勿往陕,因无力保护其安全。
△张学良电已返南京之蒋鼎文,内称:“此间要求,惟在抗日。委座已表示容纳。此种情形兄已彻底明了,请兄返京,确是我诚心诚意,力谋解决此事。若大家能仰体委座之意(指蒋要求南京停止轰炸一事),为国家着想,使抗日实现,则国际地位立时提高,委座得享千秋万世之令名,岂不善哉!文日之举,纯为爱国家,爱介公,绝无金钱欲望,但求国家不亡,绝不顾任何牺牲。此情兄已尽知。想到京以后,应不至因众口呶呶遂不尽言。总之,抗日主张不能实现,难送委座返京。南京人如能平一时之忿气,为整个事体打算,则一切一切,不(难)办(到)。否则,不顾大局,必欲以武力以对内,须知弟等发动此种惊人大事,岂能视同儿戏!一条生命早已置诸度外,为自卫计,为保存抗日力量计,绝不惮起与周旋。谁造内乱,谁误国家,自有天下后世公论也。弟部并未前进。而中央军已闯入潼关。是中央早已敌视此间,不惜国家与民命。中央既已不惜,弟等虽惜,亦复何用?国家安危系于一念。请兄转达南京党政诸公,共审虑之!如尚欲求解决,仍请子文、墨三两兄即来此间,极为欢迎。否则只好各行其事,咎不在我矣!”
△东北军师长常恩多在渭南前线召集该师参谋长陶景奎、六一三团团长王肇治、六三二团团长于一凡、六三三团团长王秉越等研究作战方案。
△西安中等学校教联会在西安女中召开第三次执委联席会议,研究救国教育方案及开展救国运动事宜。
△东北军卫队二营学兵队改为学生抗日先锋队,在北平召收学员200人。
△德国共产党员海伯特·温奇治丧委员会在《解放日报》发布讣告谓:“海博士,德国犹太人。柏林大学毕业。1931年为德国法西斯政府驱逐来中国,今春来西安,任张学良将军牙医顾问。得张氏帮助在西安开设牙科医院,不幸在双十二事变中为流弹所伤,不克医治而亡,选于本月21日上午10时安葬。”
△山西省旅陕同乡援绥会发起组织各省旅陕同乡救国会,并派代表慰问参加双十二事变的东北军、十七路军官兵。
△西安《西北文化日报》、西安《解放日报》全文公布1935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的《何梅协定》。
△《西北文化日报》发表《批蒋介石的准备论》,批判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只能准备抗日的谬论。
△《西北文化日报》发表署名‘平凡’的文章‘一二·一二’纪念宣传大纲。
△陕西民众教育馆动员人员积极宣传八项政治主张。
△陕西教育厅准备就绪,各校学生开始上课,课程增加抗日救国内容。
△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成立。王炳南为召集人,接管国民党部,领导各地救亡团体活动。
△北平市学联为陕变告全国同学、同胞书,称:“我们认为非全国和平团结,无以挽救危亡。”希望全国各方:“用各种调解的方法来谋解决,消弭内战的发生。”“立即召集全国救亡大会,由人民公决国家全盘的国策。”
△杜重远致函黄炎培,望各党各派均宜打破成见,“共救危舟”。
△甘肃庆阳县长、泾川县长、灵台县长、环县县长、合水县长、镇原县长、正宁县长、宁县县长通电拥护张、杨八项主张。
△《西北文化日报》载:驻甘肃靖远打拉池地方之胡宗南部骑兵团约千余人,拥护张、杨救国主张,16日反正杀掉反动团长,由团副王心元串领南行,东北军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派驻兵前往接收。
△甘东交通司令马锡武通电拥护张、杨八项政治主张。
△贵州省救国联合会致电张、杨,拥护八项主张。
△张学良电马锡武,内称:“文日之举,纯为贯彻抗日主张,无一毫私意。遥呈电勋,感奋交集。尚希教益时颁,共匡国是,为盼。
△上午宋美龄电告端纳:宋子文将来陕西。旋因南京阻力横生,宋又电陕取消前讯。一小时后,宋美龄再电张、杨:宋子文即飞西安。张学良致电宋子文表示欢迎。
△宋子文晤蒋鼎文后,于今日下午2时,与郭增恺自南京同机飞陕。因大雪无法续飞,夜宿洛阳。
△蒋鼎文电告张学良、蒋介石,报告南归情况。蒋鼎文回南京后,南京“讨伐派”散布:“蒋介石出陕前,不愿接受蒋任何命令。”
△孔祥熙派徐堪、宋子良到上海维护金融。
△南京“讨逆军总司令部”发布消息:“截止星期六晚,委座仍无脱险南旋消息,显系张学良缓兵之计,故急电前方,20日照常进行,并令飞机继续轰炸。”
△张学良、杨虎城电阎锡山称:“良等愿再为公告者:一抗日之外,绝无他图。为抗日而受任何牺牲,在所不惜。二、决不造成内战。兹事体大、动关安危。惟望我公不弃,切实指教。”
△南京“讨逆军”东路运输处在郑州成立。
△国民党五十三师王耀武部经石泉抵宁陕。
△宋哲元、韩复榘联名通电,呼吁双方和解。
△马鸿逵电孔祥熙,密告杨虎城曾于事变前派代表到宁夏活动。
△刘湘电张学良提出释蒋等三点主张,并表示川陕可以派员商榷。
△孔祥熙电樊崧甫密谋救蒋办法。
△马鸿逵电杨虎城谓:“文(12日)变悉。”诬杨“既得陕西,复据甘肃,进而攫宁青两省,冀达大西北之美构”。要杨虎城“作退一步之计划,扶携私蓄,善为子孙之谋。解甲待罪,尚不失为富家翁”。
△驻洛阳之东北军炮六旅旅长黄永安叛张投蒋,今天通电全国,通电称:“中央社并转各报馆钧鉴,本部奉命驻洛,秉承巩洛警备司令祝绍周担任地方防务。一载以来,军民融洽,地方平安。本月12日西安发生事变,张学良密电永安在洛举动。永安从军有年,粗知大义,对于乱命,未敢盲从。当即持电密谒祝司令,竭诚表示拥护中央,拥护最高领袖,并经请求办法,蒙加慰勉。当即由祝司令电呈中央报告经过,一而督率所属维持治安,洛阳安谧如恒,地方静安,深恐远道传闻,不明真相,谨电奉闻,惟希鉴察。”
△于右任一行抵潼关,设“宣慰使行辕”于潼关车站的一列车箱内,冯应钦派四十二师副师长郭仰汾前往潼关与于右任联络。
△于右任打电话给杨虎城,要求入陕,杨在电话里答道:你如果以陕西人的身份回三原扫墓、探亲,我派兵去欢迎你。如以“宣慰使”的身份回来,不要打算进潼关!
△南京“讨逆军总司令部”任命冯钦哉为“讨逆军渭北总指挥”。
△于右任发出《告西北军民书》。
△杜重远致函杜月笙、黄炎培,呼吁“各党各派均应打破成见”,“共济危舟”,“倘能规划得法,进行顺利,则蒋公一出,团结力反而坚固。否则意见分歧,各执其是,群龙无首,大局紊乱,中国不欲作西班牙之续者,势不可得。”
△阎锡山电张静江谓:“……正面处理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原则尤为切当。弟致张、杨寒电,想承察及,昨汉卿代表来并,谈及察知汉卿颇有悔祸之意,但尚不能认为确有解决之方,辱承重诿,当勉力为之,尚乞随时指示,俾利进行。”
△孔祥熙电樊崧甫:“……兹先汇1万元以供临时支应,嗣后当每月酌予补助。尚冀益励忠勇,以竟全功。”
△孔祥熙电樊崧甫:“潼关樊军长崧甫勋鉴:崧密。(一)冯钦哉兄已由军委会派任渭北剿匪司令;(二)军部因恐此后冯部军饷或感缺乏,已由于院长携致,请转告;(三)巧辰电悉,世兄事当为安置,请转电来见。”
△于右任密电南京国民党中央:“南京中央执行委员会钧鉴:密。蒋鼎文同志返京,西安情况计已察悉,右任于(效)晨到潼,徐总指挥庭瑶、樊军长崧甫及冯钦哉部副师长郭仰汾均在此晤商中,一切情形,当续陈。如有指示,请电潼关。”
△刘湘电张学良,表示反对南京挑动内战,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并愿“居间进言,以求解决”。
△何应钦发表谈话谓:“余因接蒋介石氏可于十九日归还南京之可喜消息,因命在陕前线之中央军即日中止讨伐。若张学良十九日不释放蒋介石氏时,中央军立时继续前进,誓歼灭叛乱军。”
△伪满在长春举行大规模“排共国民大会”。
△日本驻南京大使川越,奉日外务省训令自上海到达南京,与南京外交部长张群晤谈。
△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调返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崛内干城调任日本外务省东亚局长,日驻南京领事馆海军武官佐腾回国,下午4时乘日轮启程。
△日外相有田上午11时,约见南京政府驻日大使许世英,对西安释放蒋鼎文回南京事询问甚详,对南京当局处理事变之方案表示“深切关怀”,并要求以私人资格获得若干消息。有田对南京处理事变之奋勇努力表示“深切同情”。声称: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英国驻日大使克莱武,午后赴日外务省访外务次官崛内,就西安事变交换所得情报。
△日本关东军课长田中隆重基午后2时在天津与日驻津军司令官田代及参谋长桥本群密商,夜返长春,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情况。
△田代在天津召开会议,令德王发停战通电,表示不妨害国民政府“讨逆”。
△在欧洲养伤的汪精卫与南京政府驻法大使郭泰琪、驻英大使顾维钧等在意大利热那亚交谈国内情况。
△苏联驻华大使馆代办斯皮礼瓦尼克会晤张群,声称:“苏联政府自得西安事变消息后,立即有明确之态度,判定张学良之行动,徒足以破坏中国之统一,减少中国力量,苏联政府兹派本代办向中国郑重声明:苏联不仅与西安事变始终无任何联络,且自满洲事变以来,苏联政府无论直接或间接皆未与张学良发生任何关系。苏联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亦无任何联络。因此对于中国共党之行动,不负任何责任。苏联政府对现在中国国内新闻报纸所散布之谣言,似认为西安事变与苏联政府有任何联络者,非常惊异愤慨。希望中国政府设法制止。”
△穆尔电詹森,令其与英使合作并告孔祥熙:美政府愿与英国合作“尝试把张学良、杨虎城从天津送到中国之外的某地。同时须明确一旦实行和完成这一安全事项后,美国政府对此离华人士的生命安全当然负有责任。”
△捷克驻华大使费哲尔访南京外交部次长徐堪,对西安事变及蒋介石表示“关心”。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