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事记>大事记

  


1936年12月27日

杨中州


    27日,杨虎城电蒋介石称:“西安所提主张,均邀采纳,此实国家民族前途无疆之庥。”
    △王以哲电周恩来称:“25日电悉,除防固原、隆德驻军戒严固安外,仍希随时协同动作为盼。”
    △蒋介石复电杨虎城:“感电诵悉,雨岩诸兄等已动身来京。其他留陕待从人员,并请转嘱早回为盼。”
    △杨虎城复电何应钦称:文日之事,委座不惟曲予原寡,且采纳其主张。
    △杨虎城电复阎锡山称:委座对于改组政府、停止内战各事均表示容纳。
    △杨虎城电复李宗仁称:时局虽略现曙光,而吾人责任愈趋重大,嗣后更应紧密联系,共挽时艰。
    △张学良电杨虎城、黎天才:(甲)闻西安明日开市民大会,切要审慎;(乙)天才兄可勿离陕切实统制幼稚言论;(丙)明日有飞机接邵力子,请准江雄风同来。
    △《西北文化日报》以《蒋离陕后我们应有之努力》为题发表社论,指出“双十二事变”并非反对蒋委员长个人,而是反对他的主张。只有群众坚持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中共中央电胡服,告以近日形势。
    △南京举行庆祝蒋介石返京大会,蒋介石派何应钦宣读谢词。
    △陈诚、卫立煌、朱绍良、陈继承、万耀煌、宴道刚、彭昭贤、葛武 、蒋作宾、张冲、毛庆祥、汪日章、肖赞育、陈调元、钱大钧等分乘飞机返抵南京。
    △吴佩孚电慰蒋介石。
    △陈诚电杨虎城,抵京后谒蒋、张“一切问题在商谈中”。
    △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蒋介石释放后的指示》指出,为达到抗日的目的,必须“继续督促与逼迫蒋介石实现他自己所允诺的条件”;改举国内政治,扩大与巩固红军,巩固东北军、十七路军与红军的团结,使陕甘两省首先成为抗日的根据地,等等。
    △杨虎城电蒋介石、何应钦、陈布雷、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分别说明情况。
    △张学良后致函杨虎城云:“虎城仁兄大鉴:京中空气甚不良,但一切进行,尚称顺利。子文兄及蒋夫人十分努力。委座为环境关系,总有许多官样文章,以转还京中无味之风。但所允许吾等者,委座再三郑重告弟,必使实现,以重信义。委座在京之困难,恐有过于陕地者。吾等在陕心中仍认蒋先生是领袖。此地恐多系口头恭维,而心存自利也。此函切请秘密,勿公开宣布,恐防害实际政策之实行,少数人密知可也。专请大安。弟良。27日夜中。又启者,委座告邵力子可请其来京,请兄礼送为盼。弟良又。”
    △蒋介石电慰傅作义:“……望为国努力,贯彻始终。”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委会主任命马占山为骑兵集团军总指挥,积极准备援绥军事。
    △樊崧甫部奉命开始撤兵。
    △中共中央电告刘少奇,周与蒋在西安谈判结果:蒋介石、宋子文承认西安所提条件。因形势急迫,没有履行停战撤兵先决条件,我们应该领导西北及全国革命,努力继续迫蒋抗日。
    △红军暂止庆阳、西峰、正宁、宁县地区休息待命。(红二、四方面军在庆阳、合水、宁县地区;一方面军在正宁,一部分进至旬邑地区。全军未过渭河)
    △汪精卫回国途中“电慰”蒋介石。
    △南京举行庆祝蒋介石返京大会。蒋派何应钦宣读谢词。
    △日本关东军军部在长春召开高级幕僚会议,讨论蒋介石南返后扰绥问题。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