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为纪念坚守西安死难军民创建革命公园经过

聂芝轩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西安解围,各界人士发起举行大祭、安葬死难军民。
  一、成立“陕西省革命大祭筹备委员会”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中旬,由国民联军总部发起,召集有各机关、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参加的代表会议。在会上,推出委员三十一人,组成委员会,负责大祭筹备工作。委员会定名为“陕西省革命大祭筹备委员会”,并推举杨仁天为主任委员,聂芝轩为副主任委员。在筹备的过程中,委员会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决定将死难同胞在城内择地集体安葬,建立革命公园,俾作永久纪念。如有自愿迁葬城外者,限期一个月迁移完竣。通知发出后,死难家属纷纷到会表示,愿将其死亡亲人,安葬在革命公园里边。与此同时,委员会择定了新城外东北角一片空地作为建园地址。今天这个壮丽美观的革命公园,就是远在三十六年前这样建立起来的。
  二、集体安葬死难同胞
  安葬工作是在一九二七年二月七日开始,二月二十日结束的。先是,在择定的地址内,确定筑起两个墓塚,墓塚下各挖土壕十五条,每条土壕南北长十丈,东西宽一丈四尺,深一丈。在着手迁移之前,将城内划成四个地区,按区组织了四个掩埋大队,大队下又分成若干小队。由于白天街道来往人多,工作不便,决定在夜晚十二时开始至次晨六时进行迁葬工作。委员会对当时组织的掩埋队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挖土绝对不许伤损尸体;二、尸体放入席内要舒展包好;三、原埋土坑,先撒石灰,后再填土锤平;四、尸体迁入土壕内,要排列两行,东边一行,头东脚西,西边一行,头西脚东。为了做好和达到以上四项工作要求,我们委员随同掩埋队彻夜进行检查。除自行移至城外的不计外,集体安葬在两个墓冢下的共为两千七百四十三人。
  三、举行追悼大会
  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革命公园对面广场(即今市人民休育场)举行了追悼大会。事前在会场周围搭起了席棚。在开会的那一天,主席台和席棚里挂满了各方面送来的挽联,整个会场沉浸在一片沉痛和肃穆的气氛中。参加大会的有各机关、团体、各界人士、城关居民以及城郊部队。大会是由冯玉祥主持的。在会上他首先说明坚守西安的重大意义,并热情地赞扬陕西军民为抗击反动罪恶势力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继之,中国共产党党员、国民联军总司令部政治部部长刘伯坚和苏联的几位友人也讲了话。他们的讲话有力地启发和鼓励了与会人士。闭会后,人们都怀着沉痛和仇恨的心情离开了会场。
  四、负土筑墓
  负土筑墓工作是在二月二十六日进行的。这一日的清早,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担着担笼,拿着竹筐,扛着锨镢,满腔热情地奔向预先指定的地点——北关外通向草滩大路的沟道而去。一会儿,在这条大路上形成了一个人山人海的场面。冯玉祥与他部队的军官也积极地前来参加负土。特别使人感动的是,从那里过路的行人,听说是为守城而死的同胞筑墓,也停下来,帮助挖土;附近村庄的农民得到这个消息,也自动地拿上锨镢,争先恐后地来为墓冢添土。他们说:“若不是这些人替咱们死了,咱们早就叫刘镇华困死到城里啦!你们添土,我们也应该赶来添土。”冯玉祥担土进城后,还站在墓冢旁边,亲自指挥,直到负土筑墓工作完毕,他才离去。当他要走的时候对我说:“我们打算在这里建造公园,墓上的土还不够,墓筑的也不很圆,以后可以再做一做。”他的话,我都照办了。随后,又在墓的两旁,树立了二十多通石碑。
  革命大祭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共进行了两个多月,至二月底即行结束。所有在工作中的一切开支,都是西安商会捐助的。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反动派只知残酷地压榨和剥削人民,对于文物建筑,不仅不加重视,反而多方摧残,致使革命公园墙垣倒塌,荒草没胫,园内建筑物如烈士祠和革命亭破坏已久,不予修理,尤其恶劣的是这一所供人游览和凭吊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在旧社会反而成了特务、流氓为非作恶的活动地区,人们稍不留意,即遭不测之祸!因此,在解放前,公园游人极少。解放后,西安市革命公园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重视下,迅速地恢复了它的青春。树木花草逐年增植,由原来在解放前仅有六百多株洋槐和榆树,到现在花木增加至一万多株,花坛四十多个,花圃育苗面积七千二百六十多平方米。烈士祠和革命亭穿上了新装,整修油画的焕然一新。同时设立了温室,铺修了水泥路面。为了满足游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又添设了动物园、喷水池、照相馆、茶社和食堂等。现在的园内,百花怒放,绿荫遮地,置身其间,不禁使人感到一片新鲜和新兴气象。今昔对比,真有天壤之别!
  一九六三年五月七日
  政协西安委员会供稿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