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榆林》
进了榆林南门,过了四方台,穿过万佛楼,前面就是新明楼。新明楼建造得美观雄伟。天南海北不管什么人来到榆林,看了新明楼,都要夸赞几句:“这座楼怎么盖得这么好?真是天上人间少有啊!”新明楼是怎么盖成的呢?榆林有这么个传说。
传说,榆林古城修成以后,榆林就成了军事重镇,边关要塞。因此,皇上和朝廷重要文臣武将常常到这里来。但是城里只有一条街,街上什么楼也没有。有一次,皇帝到榆林巡幸,看到榆林城东山西水,城的一半在东山上,一半在平川里,地势这么险要,真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街上光秃秃的,连个什么建筑也没有,心里很不高兴。他对左右的文臣武将说:他要在榆林城的南街中心盖一座楼,起名叫“新明楼”。“新”就是与其他地方的楼不一样,“明”是站在楼上能望见日、月、星。这座楼除楼台和瓦脊兽以外,全要木头的。楼柱要二十八根,象征四大金刚和二十八宿。楼顶顶要十字歇山。象征日月交辉。楼要为重檐三滴水,象征天、地、人和。修起后,既要精巧,又要秀丽,还要雄伟壮观。天下少有。皇上把盖楼这事交给了榆林府官,对府官说:“楼要盖得不好,是要杀头的。”府官领了皇帝的圣旨,怕得不得了,他想:皇帝既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得给皇帝盖成,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嘛,谁敢说个不字。他回去以后,反来复去想了好几天,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府官把这个盖楼的事交给了当时榆林城内很有名的木匠李申提,府官跟李申提说了皇上的旨意,叫李申提一定要修盖成皇帝要修盖的楼样子,还说:“盖不成,皇帝要砍我的头,到那时,我就先砍你的头!”李申提一听,心想,好吧,反正楼盖不成咱们都活不成,试试看吧。
李申提承担了盖新明楼的任务后,心里是既高兴又害怕。高兴地是自己这一辈子能有皇上叫盖楼,害怕的是楼盖不成要杀头,自己死了不要紧,家中80岁老妈和老婆孩子靠谁来养活。只好想办法盖楼吧。从此,李申提整天跟他的那些老木匠、小木匠坐在一块儿琢磨楼样子,都说:“这种样子的怪楼,怎么闹呢?梁怎么上?柱怎么立?斗拱怎么安?”大家都没有好主意。李申提见大家没有好办法,只好到处张贴征集新明楼样样的告示。告示赌出去以后,献“新明楼”图样和模型的人可多了,只是没有一张图样和一个模型合乎皇上的要求。李申提可真着急死了,整天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下也不舒服。有一天在家里实在是呆不住了,一个人就到南门口闲逛达去了。他坐在南门口的饭馆子里要了二两烧酒,三两猪头肉下酒,见从南门外走进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手里提着一个用沙竹杆杆编的蛐蛐篓篓,里面装的都是蛐蛐。老头边走边唱:“蛐蛐跳,蛐蛐唱,蛐蛐唱,蛐蛐篓篓世无双。”一群猴娃娃跟在老头后边直喊直叫,老头进了南门洞,往贴告示的地方一站,唱着卖蛐蛐。一会儿大人娃娃围了一圈看热闹。李申提这时哪里还有心想喝酒,赶忙付了酒钱,也站起来走过去看热闹去了,想解解闷。只见老头边唱边卖,一会儿就卖得剩下几个蛐蛐了。这时站在人群里凑热闹的李申提听到白胡子老头唱到“蛐蛐篓篓世无双”时,心里不禁一动,不由自主地将眼睛投向了蛐蛐篓篓,暗暗吃了一惊,原来篓篓编得是那么精巧别致。篓篓共分为三层,四个相同的篓篓底上面各有七根大柱,一共是二十八根,其中中间四根直通篓篓顶。一层大,二层小,三层更小。四周走廊环绕,中间为方形楼阁。楼顶为四向八角,十字歇山冠顶。李申提想,妙极了,妙极了,只要将这个篓篓配上斗拱,安上琉兽瓦脊,不就是皇上所要的“新明楼”吗?等他看好了,老头的蛐蛐早卖光了。这时已日落西山,只剩下他和老头两个人,于是李申提走过去,问道:“老人家,不知篓篓卖价多少?”老头将李申提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了一番,说道:“不知你要篓篓何用?”李申提说:“我是木匠李申提,皇上要在城里南大街盖‘新明楼’一座。我与众师傅苦思多日,至今没有一点点眉眉眼眼。今天看到老人家的这个篓篓结构别致,跟皇上说要盖的楼一样样的,只要加上琉兽瓦脊,正是一座‘新明楼’。”老头道:“既是要当盖楼样子,我一文不要,送你如何?”李申提道:“多谢老人家。”说着对老头深深作了一个揖,接过篓篓。当他还要再次拜谢老头时,已看不见老头的一点人影影,只听见半空中说道:“李申提,我是瑶池天官,奉王母之命,将这座仙楼的模型送与你盖楼去吧!”惊得李申提跪在地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连连磕头。
李申提把蚰蛐篓篓拿回工地,还没有开口,木匠们就吵开了,有的说:“李师,我们都替你快急死了,亏你现在还有心编篓篓耍蛐蛐。”有的说:“李师,你真是穷开心,还有心玩。”李申提笑着说:“不要吵了,等我给你们说。”他把今天碰到卖蛐蛐的老头送篓篓的事说完。告诉大家,那老头说他是瑶池天官,是专门到凡间为盖新明楼送样样的,木匠们忙忙跪下一齐磕头。大家又把梁啊、柱啊、斗啊、拱啊、檐啊、顶啊数了一遍又一遍,真的跟皇上要盖的楼一样样样的。李申提连夜和木匠们照着这个篓篓的样子,做了一个“新明楼”的木头样样,第二天送给官府,府官又送给皇上,皇上看了非常高兴,并下旨立即动工盖楼。过了几天,正逢黄道吉日,便开始动工,楼基修好后,开始立木,二十四根大柱还好办,就是最中间的四根通顶大柱又长又粗,怎么也立不起来。这天晚上,李申提喝了二两酒,正斜躺在床上想办法。想着想着,即将昏昏入睡。突然,听见耳边好像有人叫他,他急忙爬起来,向外一看,只见天上星星满天,半空中传来瑶池天官的说话声:“李申提,我已请四大金刚明天暗中帮助你立四根通天大柱,放心地盖楼去吧!”这时东方已经发亮,李申提急忙叫起人来,开始立柱大家拉绳的拉绳,扶柱的扶柱,一天下来,四根通天大柱已端端的分别立在四个楼台上了,100天过去后,新明楼终于盖成了。
据老人说,现在新明楼上的那座铜像就是为了纪念送篓篓的瑶池天官而铸的。为了感谢四大金刚的帮助,人们又把新明楼的四根通天大柱叫做“金刚柱”。也有的人说:“那个送蚰蛐篓篓的老头不是瑶池天官,而是鲁班爷。”多少年来,李申提仿照“蛐蛐篓篓”做的那个小新明楼样样一直保存在新明楼上,逢年过节人们都要抬着它游街庆祝,临到解放时才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处: 《可爱的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