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榆林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改建永济桥碑记

清 刘廷鉴


  且司民政者,勤民事,方将兴利除害,建百年不朽之功,岂区区一桥之利为哉?然有即一桥,而为民生利害所攸关,安得以为桥也而傒之。咸丰九年春,余来守是邦,甫下车见城外积沙成埠,而城之西偏学宫、官署半陷于沮洳之中,居民零落,弥望淼漫,附郭之田,并解可耕,乃进绅耆而询其故,咸曰是西河浸溢之所致也。于是求其所以,致此者何在,朔惟城南之永济桥,桥旧名响岔桥,郡志不着建署何时,乾隆、嘉庆时两经修葺,今已圯矣。昔之人建桥于此,亦必有道,然余观西南两河汇流至此,其势纡曲平行,不能挟沙以行,故沙愈淤愈高,而水盖纪滥。余乃言于众曰:事有不可因循者此类是也。今移桥于高埠之南,则害去而功可久在,东西地形洼下凿石疏水,砌石为桥,桥成而北来之水疾趋而下,沙之积者自坠水去,而学宫、官署、居民、田亩之在城内外者可由是以安,固而增益,此数世之利也,何惮而不为耶?众皆曰善,且曰:昔颜公伯焘观察于此,尝有是议而未及举。颜公,公乡人也。其遗爱在民,顾遂成其事,是公与颜公果相与有成也。乃哀贷鸠工,凡文武之官于郡及绅士贾之有力者皆采,襄□□□□□五千九一十缗,径始于咸丰十年四月十七日,告成于同治元年八月初二日。夫榆郡北连大漠,土瘠民贫,而其间美稻良田,亦复星罗棋布,灌溉甚便,今桥工以竣,河灌畅通,两崖膏腴之地,随辟即成,富庶之基,大可凭籍。若夫修堤垣,居民因之永固,则余所厚望也。夫爱为文记之其损贷督工者姓名俱列于右(略)
  (原载民国《榆林县志》稿)

出处: 《榆林市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