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峡》
翠然阁,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之后代有缮修。阁悬建在红石峡东崖层层叠叠庙窟之上。由阁登阶可上红山寺“天门”,下阶可回穿各庙窟。阁为木结构,飞檐斗拱,四角翘举,雕梁画栋,朱柱彩饰,古色古香,势若凌云仙阁。
当游人在那层层叠叠的红山寺各庙窟上阶下阶信步回穿游览,便可登达翠然阁。置身翠然阁凭栏远眺红石峡以西那逶迤万里长城,那绿化了的沙丘、山梁苍翠叠嶂,那绿丛中星星点点牧放的牛羊,那远方沙漠变为绿洲的片片农田、村落……,一派塞上风光尽收眼帘;俯首环视,红石峡东西石崖上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诸多古庙石窟,那蜿蜒穿峡、跳珠溅玉、层层跌落的榆溪清流,那两岸红杏绿柳,那声声入耳的燕语莺歌,全然一幅幅瑰丽多彩的美丽画卷,历历在目。使人心旷神怡,悦若置身于仙山琼阁,顿生幽情雅意,真是“登临翠然阁,忘却在人间”。
翠然阁自创建起,便成为人们以文会友,赋闲悠游红石峡赏景点。游人及官员、文人骚客到此阁或颐神观景,或饮宴作文赋诗,或放喉讴歌。在明、清两代那些莅榆官员文人骚客到此赋诗尤为更盛。康熙年间,每年三月三日,在榆达官文人们都要来到红石峡举行修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活动),并聚集在翠然阁禊饮盛兴作文赋诗吟哦,单收录在清康熙《延绥镇志》中的诗词就达40多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赞美翠然阁和红石峡的优美趣观的诗篇。明嘉靖年榆林举人马希龙《八月望日泛舟赤峡》诗写道:
两岩屹倚青天险, 一水十分赤石开。
山色空蒙留宿雾, 河声涌喷逐奔雷。
柳垂千里蒹葭岸, 人宴层楼歌舞台。
饮到夜深衣不解, 溪头醉卧小舟回。
清康熙初年榆林进士王世泰在《上已同谭使君翠然阁修楔分韵》诗中写道:
三日同修楔, 开筵傍单微。
惠风高阁满, 曲水羽觞飞。
野阔风烟静, 山深鸟雀稀。
钓鱼还更酌, 薄暮醉方归。
诗中把红石峡与翠然阁的秀丽景致,以及诗人在翠然阁赋闲畅饮悠游的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趣的艺术趣致描绘的十分生动真实。使人读诗顿生神游之情。
在革命战争年代,翠然阁也是重要革命活动场所。1928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党的重要工作会议。次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扩大会议也在翠然阁召开,著名的革命人士刘子丹、白明善、刘澜涛、霍世杰、李力果、贾拓夫等出席会议,会上批判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右倾错误,讨论加强陕北武装斗争等问题,宣布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以此开创了陕北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1986年起,政府几经拨款,驳岸垒石,栽花补树,携刻书文,复修彩绘翠然阁,使翠然阁再放异彩。如今翠然阁不仅已是人们赋闲悠游红石峡的赏景点,有更多人们籍此以文会友、啸傲吟哦、赋诗作文。翠然阁文韵将越来越盛。
出处: 《红石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