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志》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陕四保安(今志丹)县芦子沟人。
1903年19月4日出生于金汤镇。
1908年,随其父返故居芦子沟。
1909年,在金汤镇随父读书。
1919年,入永宁山县立高小。
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受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的熏陶,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1923年,被选为榆林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由李子洲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7月,被选为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赴三原参加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代表会议和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
秋,被党组织选派黄埔军校学习,是年冬抵广州。
1926年初,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
秋,军校毕业,随军北伐。
冬,被派往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逵部,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
1927年6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清党”,志丹等30余名共产党员被扣押于开封。后在押解武汉途中,志丹等机智脱险,转入地下活动。
1928年1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新编第三旅许权中部工作。
5月,和唐澍等人领导渭华起义。16日,西北工农革命军在高塘成立,志丹任军委主席。
秋,被中共陕西省委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派赴陕北工作。途中回永宁山整顿党团组织,兼任中共永宁山支部书记。
1929年春,任保安县民团团总,在陕甘边开展兵运活动。
7月,被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
秋,打入陕北军阀张廷芝部。
1930年春,打入驻甘骑兵第四师苏雨生部任16团副团长。后和谢子长一同打入地方军阀谭世麟部。
8月,赴绥德参加陕北特委第五次扩大会议。
9月,在保安县建立革命武装,奇袭太白镇,缴获枪60余枝。
1931年春,再度与苏雨生合作,任该部团长,在旬邑职田镇准备起义,不慎被捕。旋经组织营救出狱。
4~5月,打入平凉甘军新编13师陈珪璋部。在桥山南端成立11旅,自任旅长。
冬,在合水县柴桥子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队长。
1932年5月10日,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
8月底,改任陕甘游击队副总指挥。
9~10月,率游击队两次攻打保安城失利,撤至合水一带,部队分散筹集物资。
12月上旬,与各路游击队在合水会合,旋南下宜君转角镇整编。
12月22日,省委书记杜衡在宜君县杨家店子召开党团员大会,宣布撤销刘志丹职务。
12月24日,成立红26军2团,志丹留部队协助工作。
1933年5月下旬,杜衡决定红26军主力南下,志丹极力制止未果,部队南下损失惨重。
10月4日,历尽艰险,回到照金根据地。
11月初,恢复红26军,成立红26军42师,志丹任参谋长。
11月25日,陕甘边临时革命委员会在合水小河子沟成立,志丹兼任主席。
1934年1月,红42师在合水整训,因王泰吉去豫陕做兵运工作,志丹改任师长。
4月,志丹率军粉碎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第一次“围剿”。
5月,在荔园堡成立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志丹任军委主席。
秋,在豹子川张岔办起军政干校,志丹兼校长。
12月底,率26军红2团和陕甘五、六支队赴安定。
1935年1月,到水晶沟、柳沟、灯盏湾等地,多次探望辗转养伤的谢子长,两人就陕甘、陕北两地区统一领导,两支红军统一指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月5日,参加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家涧举行的联席会议,当选为西北工委委员和西北军委主要负责人。
2月,为西北军委起草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动员令。
5月10日,指挥反”围剿”首战延长告捷,此后连续解放延川、安定、安塞、靖边、保安等六县城,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
9月上旬,红25军到达陕北,志丹亲自起草《欢迎红25军的指令》,并派边府主席习仲勋、军委主席刘景范前往保安豹子川迎接。
9月中旬,红25军、26军、27军在永坪会师,成立红15军团,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0月2日,亲自布置和指挥了*(左土右劳)山战役。
10月初,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投入狱中,蒙受不白之冤。
11月7日,志丹在中共中央的关怀下获释,先后被任命为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28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和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要职。
1936年2月上旬,奉中央军委命令,和宋任穷率领红28军担任侧翼,挺进晋西北参加抗日。
3月,指挥28军打下神木沙峁镇后,在贺家川一带进行渡河准备。
4月1日,指挥部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4月14日,在指挥部队攻占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左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出处: 《志丹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