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风物传说选》
选 陵 址
乾县城北梁山上的乾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可是,当初的陵址,选的并不是现在这个地方。
相传,高宗李治二十几岁的时候,身体虚弱,经常有病。他一登上皇帝宝座,就想为自己修一座地下宫殿,作为日后他和皇后的合葬之地。他把这个想法先告诉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武则天说她也有这种打算,一些大臣都说,前朝早有先例,应及早修建。所以事情很快的就这样定下来了。
陵址应选在什么地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时候,人们封建迷信思想很重,相信风水,相信坟脉。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心里自然明白,一座陵地风水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唐王朝江山的巩固和他们子孙后代的兴衰。经过再三商议,从全国挑选了两名很有学识的风水先生: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
高宗召见了两个风水先生,嘱咐:“你俩很有学识,朕才把你们请来。你们务必在三年之内,走访全国选好陵址,如果能寻下一块风水好的,朕当重重有赏。违旨者,绝不宽恕。”
两人领旨后分头离京,袁天罡从南门出城,李淳风从北门出城。两人走遍全国名山大川,经过实地认真查访,第二年先后回京,陵址都选择在奉天县(今乾县)的五峰山上。高宗李治很高兴,就派一位使臣一同前往察看。
他们来到五峰山上,袁天罡说他本年二月初二来五峰山,在选好地点上埋了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是同年五月初五来到五峰山上的,在选好的点上钉了一个铁钉。两位风水先生都指出了自己选好的地点,刨出自己埋的东西。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李淳风的钬钉正好钉在袁天罡埋下的铜钱方孔中间。
使臣急忙回京复命,高宗李治一听大喜,给两位风水先生赏了金钱,还封了个官衔。
选好了陵址,高宗李治就立即下令动工。他委派一名大臣监督工程,从全国挑选了十万名能工巧匠,五十万民伕,等候良辰吉日,马上开始。当时武则天还亲临现场,参加开工典礼。
按照两位风水先生设想,这块陵址包括家族和陪葬墓冢群,方园伸展四十里,颇能显示一番帝王家的气派。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很满意。唯有得知主陵穴只有七尺一寸深时,武则天怒气满面,对着监管工程的大臣说:“这怎么行?一个真龙天子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普通老百姓的墓都要七尺二寸深,帝王陵穴能这样浅吗?”
谁敢违抗,只得遵旨。两位风水先生再三申述,也无济于事。
当陵穴挖到七尺一寸深时,被一层十分光滑的青色石板挡住了,大臣急忙禀告武则天。武则天主意已决,不听劝告,大声斥责道:“不行!给深的挖,越深越好!违令者斩!”
匠工们费了好大的周折,总算撬开了石板。
刚刚撬开了青石板,陵穴内轰隆一声巨响,霎时烟雾弥漫,烟雾中一只凤凰展翅飞走。此时众人面面相觑,连同大臣和武则天也都不知如何是好。
凤凰从陵穴飞出来以后,落在了五峰山前一座小山头上。从此以后,这座当年曾落过凤凰的小山头,人们就叫“凤凰台”(乾县阳峪公社境内)。凤凰继而朝西南方向飞走。在空中拉了一堆屎,落在地上,人们就叫“凤屎”,谐音叫成现在的“冯市”(乾县阳峪公社所在地),是西兰公路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小市镇。
凤凰飞走了,那飞走凤凰的地方至今还残留在五峰山上,那陵址也就只好停工废弃。这块陵址属“凤凰穴”,绝妙之处,就在那只已经飞走的凤凰身上。
以后,二位风水先生,又经过跋山涉水,认真挑选,就把陵址选在今日乾县城北的梁山上。只是这块地方的风水比起五峰山来,那就差得远了。
据传说,唐王朝以后的兴亡,还与这块陵址有很大的关系呢!这仅仅是相信风水的一种迷信传说,谁又去考证过它呢。
黄 巢 沟
潮 锋 搜集整理
乾陵西侧有个黄巢沟。相传,唐代末期,朝延昏庸,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被迫铤而走险,纷纷聚众造反。后来黄巢领导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黄巢建都后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农民的措施,深得农民的欢迎。
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国库又空虚,黄巢撤出长安城,长安居民哭声载道,涌向街头,洒泪告别。黄巢挥军西征,一举攻克奉天城(今乾县),消灭了守城唐军。
一日黄巢闷坐,群臣朝拜一毕,一个人臣说道:“陛下恕臣冒谏,眼下战争紧张,我军粮草困难,当年高宗李治和则天女皇合葬的乾陵埋葬着许多金银珠宝,不如挖开陵墓,以解燃眉之急?”
众臣赞同,黄巢也就表示同意。
第二天,黄巢率部来到乾陵脚下,面对巍峨的乾陵,亲自选择地形,并叫铁匠生火开炉。众铁匠不敢怠慢,立即动手。他们记得,一次在紧急行动中,前边一条大河挡住去路,眼看唐军乘船逃老,急得众将束手无策。黄巢驰马奔来,面对着滔滔咆哮的大河,命令铸造军械的铁匠打造一张铁铣,众将不知何意,谁也不敢多问。铁铣打好后,黄巢掂了掂说:“可惜轻了点,眼下顾不了这个,将来给我打造铁铣时宁可大些重些。”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黄巢绾起衣袖,左右开弓,轰隆一声,一座小山随铣倒入水中,霎时填满河谷,河水断流,大兵一挥而过,抄捷径追赶唐军,大获全胜。后来有人说,黄巢一铣铲了二亩半大,从此人们都知道黄巢的铁铣的厉害。至今这个故事还流传在民间。
铁匠打造好了铁铣交给黄巢,他用手试了试说:“好,你们深知朕的心意。”
夜晚,众将士进入梦乡。铁匠炉却火花飞溅,铁锤叮当,为备足用具,他们彻夜不眠。
黎明,金鼓齐鸣,黄巢率领将士开始挖陵。不料,阴风四起,乌云压顶,倾刻大雨如注,一时进展缓慢。黄巢迎着风雨上前参战,只见他铣铣有声,上下飞舞。乾陵西侧,漠谷河畔,顿时出现长长一条深沟。士兵一看,劲头更大,眼看乾陵就要挖通。
外边鼓声震天响,陵内女皇心发慌。她打扮一番,手端着一簸箕灰,顺着陵园,将灰轻轻抛下。只听当啷一声,黄巢的铁铣碰得粉碎。黄巢抬头一看,风停雨息,陵顶一片白云飘浮,一位天仙神女,身着素服,驾着仙鹤,顺山绕了一周,整个乾陵变成了石山。再待睁眼细看时,仙女踪影消失。
这时的乾陵巨石嶙峋,悬绝百仞,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黄巢两眼圆睁,火冒三丈,正要重新部署,忽然军中告急,只得暂停挖陵,迎敌作战。后来背腹受敌,屡战不利,被唐军包围,不屈自杀。
从此后,乾陵变成了石陵,梁山成了石山,寸草不生,鸟兽绝迹。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纪念黄巢和军士的勇敢斗争精神,开挖的壕沟,便以“黄巢沟”为名,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郭沫若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参观乾陵曾写诗提到黄巢沟——
岿然没字碑犹在, 六十王宾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 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 述德纪残世不传。
待到幽宫重启日, 还期翻案续新篇。
姑 婆 陵
潮 锋 搜集整理
民间流传的姑(音瓜)婆陵,指的就是乾陵。乾陵的位置居长安西北部的奉天县(今乾县)的北梁山上,属于乾宫,故名乾陵。那么,姑婆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传,昔日的梁山,郁郁葱葱,山上有黑松林,文柏床,望川亭。东、西有漠、泔两水相绕,响石潭瀑布壮观。春日登峰鸟瞰,绿波碧野麦浪滔天;万堡千村,如舟在水;南有渭水,犹如白线;终南山翠屏千里,超拔妩媚,风最优美宜人。当年秦始皇的“梁山宫”,隋文帝的“青阳宫”,皆建宫城于上,以为巡幸游览之所。
到了唐代,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唐高宗李治登基,正是盛唐时期。可见这个皇帝,常年有病,许多政事全由武后代管。高宗眼看久病不愈,就派人四处寻找陵地,后来经过多次选择,看中了梁山,修造了规模宏伟的地下宫殿。这和当年的九宗山李世民陵墓——昭陵,东西对峙,遥遥相望。高宗死后,埋葬于此,称为乾陵。
武后废子执政,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她当了皇帝后,乾陵曾多次扩建和修葺,树木苍翠,碑石林立,亭台楼阁,新颖别致。这都是女皇帝亲自下令干的,因为她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
武则天死后,合不合葬,曾有一番争论。后武三思辈主持合葬,中宗及魏元忠等皆随从之,大权旁落,已经二十余年。所以长安、乾县沿途百姓,看到灵柩车过,不知李唐,皆云“武家葬其姑婆”,以武则天埋葬于此而称为“姑婆陵”。所以,乾陵又叫“姑婆陵”。
乾 陵 的 钥 匙
安增华 李志祥 搜集整理
在唐代帝王陵墓中,据说只有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未被盗窃。乾陵建在梁山上,是一座天然的青灰石山。其墓穴依山开凿,室内金碧辉煌,富丽豪华。墓门由一块一块青石条铺砌封闭,青石条左右之间铁栓板相联,上下石条铁棍连接,沿液灌缝,坚实牢固。民间流传说,乾陵其所以未开,是因为开陵墓的钥匙被压在陵墓里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乾陵脚下住着一个长工。有一天,他正给财主耕地时,突然从土中翻出了一把黑不溜秋的铁棒锤。长工心想,天底下的棒锤都是木头做的,这么重的铁棒锤能有什么用?不过,扔了也可惜。想到这里,他把铁棒锤上的锈斑擦净,再用他那件旧汗衫包起来,拿了回去。
这天晚上,长工梦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对着他,不住的口里念道:“左转转,右转转,连着石门铁栓栓。左转转,右转转……”他正要开口请教,猛然从梦中惊醒,仔细一看,屋中什么人也没有。时正半夜,四周漆黑,他回忆刚才的梦,觉得非常奇怪。他朝放在墙角的铁棒锤看了看,发现黑夜里,铁棒锤上放射出一层亮光。他不知什么原故,反正折腾得也睡不好觉,索性起了床,拿着铁棒锤走出屋外。
夜里,星不见星,月不见月,陵前陵后漆黑一团。长工提着铁棒锤走着,忽然发现一处石壁,放射出一束五颜六色的光芒,他奇怪地想起了老人托梦。人说乾陵无门,莫非是门开了。他将铁棒锤插在那放射光芒的石壁上,念道:“左转转,右转转,连着石门铁栓栓。”话音刚落,似听见轰隆一声,黑幽幽的石壁裂开了一丈多宽的石门。长工吃了一惊,才知道铁棒锤原来是乾陵的钥匙。这时向内一望,巍峨的殿宇,五颜六色的珠宝,金桥银海,在夜明珠照耀下,放射出艳丽多彩的光芒。长工迈步进入石门,那珠光宝气使他眼花缭乱。他东瞅西盯,没有发现一样自己能用的东西,于是就转身出来了。刚出石门,轰隆隆,那石壁又慢慢的合严了。
谁知长工夜里外出的事,让主人知道了。财主问他,“听说你得了许多宝贝,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长工说:“我什么也没见到。”接着就讲了那个梦和看见乾陵石门开的情景,还把那铁棒锤让财主看了看。财主一看,十分高兴,心里打起鬼主意。当天就叫人赶制了几条很大的口袋,带了众多的家丁打手,套着马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陵前。晚上,财主看见长工睡了,偷偷地从他身边盗去了铁棒锤,放到放光的石壁上,哑着公鸭嗓子:“左转转,右转转……”轰隆一声,石裂缝开了,财主一看,眉开眼笑,不等石门大开,就急忙一头钻了进去,那些随从紧紧相随。他们扯过一条条大口袋,狠命地装金银财宝,装呀,装呀,恨不得将所有的东西都吞到肚里。就在这时,听见外面一声鸡啼,轰隆隆一声巨响,那石缝又严严实实地合在一起,贪得无餍的财主和他的随从们,就这样被封在这座坚如磐石的陵墓里了。
从此,乾陵就不能打开了,因为它的钥匙埋在陵墓里,而民间还一直流传着那几句口头谣:“左转转,右转转,连着石门铁栓栓!”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