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泾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太壶寺

《泾阳史话》


  太壶寺即泾阳大寺,建筑在泾阳县城内二条街,与钟楼相望。寺址占地八亩,据《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寺观篇>》记载:“太壶寺前身乃苻坚行宫(公元351年至396年)。隋文帝时(公元581年至604年)文帝母信奉佛教,令文帝改秦苻坚行宫为佛寺。文帝侍母至孝,遵嘱改名为“太壶寺”(壶读坤)。其后院千佛寺存有碑记,“文革”期间失设。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02年至754年),“太壶寺”改称“中兴寺”,与长安“青龙寺”、“十雁塔”及泾阳蒋刘村“荐福寺”,同为当时唐都讲经传教圣地。传说唐明皇时杨贵妃曾来此寺朝圣降香。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公元976年至983年)“中兴寺”改名为“惠果寺”。金世宗(公元1122年)与元世祖时(公元1271年)曾两次修葺。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增建殿宇。
  清乾隆时,在寺北重建“千佛寺”小殿一座,厦房六间,塑有千佛一尊,前者韦驮、护法小象。前院有六朝石佛一尊,高1.8米,唐*(左石右童)两座,上刻佛经,西边有宋塑泥佛一座,殿后有明、三原草书大家马里书写石碑,清立“惠果寺”石碑各一座,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日,回民起义年攻入泾阳县城,全城房屋毁于战火,五日不熄。房屋幸存者仅太壶寺大殿一座。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华洋义赈会从修筑泾惠渠的捐款中提取小部分款项交泾阳佛教会会长王悟尘经手、太壶寺方丈房日新协助,修缮了仅存的大殿。完工后,将“千佛寺”门上“隋文帝勅建太壶寺”的钟鼎文横额放大,移悬于明建大殿正中,由泾阳名书法家何惠玄先生在横匾左题”中华国民二十一年谷旦”,右题“朱庆澜题”字样。(朱庆澜是爱国人士,华洋义赈会的负责人)中门两旁由河惠玄先生撰写的隶书瓦形对联:“祝我佛金身不坏信仰自由,愿人间铁血常销冤亲平等。” 
  1956年县文化馆移于寺内,改大殿为文物室,殿前扩建安架房11间,设阅览室、图书室各一所,殿北西边盖安架房五间保护宋塑泥佛,并搬回四乡文物多件,如:蒋刘乡荐福寺唐朝韩择木隶书石碑,崇文塔明时铜镛等,寺内珍贵的文物有的毁于“十年浩劫”,现存者不多。(王兴林)

出处: 《泾阳史话》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