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台
在长安县东部的小峪河里有一座轩辕寺,轩辕寺的旁边有一个不太大的土台子,人们叫它“造字台”。据说我们现在用的汉字最初就是在这儿造出来的。
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营盘就设在这里,轩辕帝在这儿指挥作战、领导生产。有一次,黄帝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打退了南方蚩尤部落的侵犯,同时还抓了不少的俘虏。等回到大营后,黄帝就命令史官仓颉把抓来的俘虏的名字记下来,准备晚上再按着名字将这些俘虏一个一个地杀掉。
可是当时没有文字,仓颉就想了个办法,让人把每个俘虏都押到他的面前,然后按照那俘虏的面貌分别用泥块捏出一个个泥人儿放到门外的地上。好不容易捏到中午,仓颉才将一些俘虏的肖像全部用泥捏好,并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泥人放入瓦罐中藏了起来。谁知这个秘密让一个机灵的俘虏给发现了。那人趁仓颉不注意时竟给罐子里倒了一大瓢水。
到了晚上,黄帝让仓颉找出那些白天抓来的俘虏。仓颉忙从屋里搬出了那个放泥人的罐子,可是打开盖子一看,仓颉一下子就愣了神,原来罐子里早成了一滩稀泥。黄帝和仓颉都知道是那些抓来的俘虏干的,不过天色已黑,又认不准人,因怕错杀了自己的士兵,只好命令加强警戒,待天亮后再将那些俘虏找出来处决。
谁知当天晚上就发生了意外,那伙俘虏混在黄帝的土兵之中,先偷偷地放火烧了粮草,然后趁着人们纷纷救火的机会偷袭了黄帝住的帐篷。黄帝的亲兵卫士一时抵挡不住,连黄帝的肩上也被射了一箭,幸亏大队人马赶到,消灭了那伙俘虏,黄帝这才免遭毒手。这次意外的事故使黄帝的部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事后,贤明的黄帝也没有责怪史官仓颉,可仓颉的心里却如刀绞针扎一般。他这才深深地感到没有文字的苦处,于是便命人在离大营不远的土台子上搭了个草棚,他自己整日跪在草棚里,一边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一边根据它们的形态造成各种字。他并仿照云的六种变化创造了正、行、隶、楷、草、篆六种书写方法;在这些字的基础上还造出了天干、地支等二十二个字,用来记年、记月、记时、记日。黄帝见仓颉造字有功,就给他造字时住过的那个土台子起名叫“造字台”。
仓颉历尽千辛万苦造字的这段美谈,也就和这个造字台一块留传下来了。
灵 台
周文王姬昌当年在终南山下的镐京建都的时候,曾经给现在户县东南的秦渡镇附近开了一个方圆七十里的大湖沼,湖沼当中修了一座高台,高台上还建筑了三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高台上竹翠林密,湖沼里鱼肥虾壮。因为湖沼里的水来自不远的灵河,所以那个高台和湖沼就分别取名叫灵台、灵沼。
周文王为啥要兴师动众地修建这座灵台呢?
听老辈人说,在商朝末年的时候,周文王这个贤明的君主打下了镐京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然后就着手恢复生产,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过了不久这里的人们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特别是地处灵河和津河之间的秦渡镇,一时间竟富得出了名。那里到处花红柳绿、稻香四溢,人们个个春光满面,安居乐业。谁料好景不长,那个助纣为虐的闻太师在绝龙岭被姜子牙的火龙阵治死以后,就又恢复了他的原形——一条口喷烟火的妖龙,并妄想搅乱文王的大本营。这条妖龙见镐京把守森严,又有法力无边的姜子牙坐阵,只好来到秦渡镇附近施展淫威,它口吐烈火,浑身生烟,所到之处房毁人亡,池干鱼焦,搅得整个秦渡镇一带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秦渡镇人们求救的奏折雪片般飞进了镐京。周文王接到奏折后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除掉妖龙的对策。等人都来齐了,周文王一连问了几遍也没人能想出个好办法。急得周文王眼泪都快要流下来了。因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臣民们再横遭涂炭呀!
正在这时姜子牙说了话:“吾主勿忧,自古水能克火,您要能亲自带上一队人马,事先看准妖龙活动的地点,然后再命士兵急速掘开灵河,妖龙一碰上滚滚而来的大水,就活不成了。这样一来,秦渡镇的黎民百姓不是就有救了吗?”
文王听罢大喜,为了不使更多的人遭难,他不顾天黑道远,赶忙带着大队人马摸黑出发了。等文王赶到秦渡镇附近,恰好碰上了闻太师变成的妖龙在那儿口吐烈火,大施淫威。文王和他的士兵三下两下就将灵河掘开了一个大口子,滚滚的河水象脱缰的野马向妖龙冲了过去。妖龙在水中挣扎了一阵后就被文王的神弓宝箭射死了。
四周八村的乡亲们听说文王消灭丁妖龙,都纷纷前来载歌载舞地庆祝胜利。这时姜子牙也赶到了,他告诫文王先不要过早地庆贺,因为那妖龙还有还阳的可能,要使妖龙永世不能翻身,就要用土把妖龙的尸体埋掉,然后再给土堆周围放上水,妖龙一见水就不敢出来害人了。
文王觉得子牙说得有理,忙让在场的军民一起按照姜子牙说的那样干了起来。不一会儿闻太师变的火龙被压在灵台下面,并被灵河里的水围住了。因而它再也没有出来祸害过百姓。
后世人们不忘周文王的功德,就给灵台上修了三座金碧辉煌的大殿,用来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
钓 鱼 台
人们都把渭河北岸那个较大的土台叫做钓鱼台,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商朝末年,周文王见纣王非常残暴,人民怨声载道,就趁机起兵伐纣。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都积极地加入到文王的队伍中来。文王非常聪明,他深知要打江山,就必须有一批得心应手的人才。所以他决意礼贤下士,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网罗人才。
文王风闻在渭水水北岸有个叫姜尚的隐士,此人才高八斗,文能安邦治国,武能挂帅征杀。只可惜此人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伯乐相识。当时姜尚已是八十岁,人们都知道他一直在渭水上钓鱼,其实他钓鱼是虚,寻找有道君主是实,姜尚打定主意,若找不到知己明君宁愿老死在渭水也不去辅佐任何人。所以他整天拿着一个没钩的直针鱼竿,放在离水三尺高的空中钓鱼。文王知道姜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马上让他的儿子武王带上重礼去渭河岸边,邀请姜尚出来帮自己消灭无道的纣王。
周武王得父令后,哪敢怠慢,赶忙来到了渭水岸边。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正在钓鱼的姜尚,并恭恭敬敬地对姜尚说明了来意。谁料姜尚爱理不理,连头也不回,只是自言自语地对着水面说道:“钓钓钓,好玄妙,大的不到小的到。”周武王等了好久也不见动静,只见姜尚一个劲地在那儿安闲自得地钓鱼,根本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只好悻悻离去。
武王回到军营后把事情经过从头到尾给父王讲了一遍。文王听罢心里想:从姜尚说的这句话来看,他必是个奇才;今日所以没来,想必是赚自己没有亲自去请他。文王这时心里非常后悔,晚饭也顾不上吃,就连夜乘车来到渭河边亲自去请姜尚。
文王整整赶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来到渭河边。他听这里的农民和小孩都唱着不同的歌儿,那歌词写得是再好也没有了。文王下车一打听,原来这些歌词是姜尚做的。文王对姜尚的尊敬不禁又增加了几分,恨不能马上见到姜尚。这一天,大家找了好久总算找到了姜尚的钓鱼处,文王在车上看到姜尚正坐在那儿钓鱼。风儿轻拂着他那雪白的长须,颇有一派道骨仙风的气魄,一看就知道不是等闲之辈,忙下车来毕恭毕敬地走到姜尚的跟前,轻轻地叫了一声“姜隐士!”姜尚好象没听见一般,仍在那儿钓他的鱼。文王知道这是姜尚在试探自己是否有诚心,就恭恭敬敬地站在姜尚的背后等他吭声。
文王一站就是一早上,这早上天气倒还凉爽,可是到了中午就不行了。老天就象有意和文王作对一样,直晒得文王汗流浃背,连气也喘不过来。侍卫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可文王越等越恭敬,一直等到日落西山的时候,姜尚这才转过头来慢声细语地对文王说:“要我帮你灭纣不难,只要你能让我坐在你坐的车上,再解去车上的牲口,由你把我拉回你的大营,我就来帮你消灭无道的纣王。”文王连忙应允,也顾不得部下的阻挡,就站在车辕中,拉着纤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拉了五百步,文王已经精疲力尽,只得停下来有气无力地说:“姜隐士,我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姜尚说:“主公,您再挣扎一下吧!”文王又勉强拉了三百八十八步,就又停了下来。这回文王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姜尚这才从车上走了下来,不紧不慢地对文王说:“好吧,从现在起我就保你五百年的春秋太平江山,再保你三百八十八年的乱道战国江山。”文王听罢好不后悔,忙不迭地又要钻进车辕里去拉。姜尚拉住了文王,说现在已经迟了。君臣二人这才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地坐在车上回大营去了。后来,在姜尚的帮助下文王果真灭了纣王,建立的周朝。据说周朝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就是从这儿得来的。
周文王拉纤请姜尚的美谈一直流传在民间。钓鱼台也就是因有这个传说故事而出名的。
伯 粱 台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五十多年,曾经先后三次大败匈奴的侵犯,安定了边境,并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城的经济文化交流,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汉武帝也不例外,他到了年老的时候,竟变得贪生怕死起来,异想天开地寻找所谓的长生之术,一时间兴师动众,办了不少糊涂可笑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胡须雪白的术士,前来而见汉武帝。汉武帝见那人还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气魄,就问那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长生不老。那人故意用诡言迷惑汉武帝,说他是天上的伯梁老祖,要取到长生不老丹,就必须由他领工修筑一座高一百尺的土台,建成后再给土台顶上放一个黄金做成的三尺高的金童,让金童头顶着一个金盘,盘内再放上一些玉屑,上天就会赐甘露于盘中;待甘露将金盘盛满后再取下来粉碎,并加些丹砂各分一百天服用,这样就可长生不老。汉武帝对术士的这一番话深信不疑,连忙召集民工,并拨给那个术士大量的金银,让他在长安城中监修那座百尺土台。
那个自称术士的骗子,趁机大捞一把,等到百尺高台建成,取下了所谓的长生不老丹之后,糊涂的汉武帝还赏给了那人一大批金银彩缎。那家伙就带上这些金银暗自得意地逃走了。
后来汉武帝果真按照那个骗子所讲的方法,不停地服起玉屑和丹砂来。那丹砂本来就有毒,再加上汉武帝上了年纪,刚把那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丹服完之后,就一命呜呼了。
因为那个骗子自称是什么伯梁帝君,所以人们就把他在长安城内监修的那个百尺高台叫做伯梁台。遗址在古城西安的北郊。汉武帝此举至今还被人们传为笑话。
上 天 台
在离阿房宫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看上去有十多丈高的大土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天台”。说起这上天台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古怪的传说故事哩。
这话还得从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嬴政说起。据说嬴政少年的时候深受其父秦穆公的宠爱。秦穆公见嬴政天资聪慧,很想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千方百计地遍清各地名师给他教授功课。太白金星在天宫发现嬴政是个人才,便也骑上梅花鹿下凡来收了嬴政做他的徒弟,并给嬴政讲授如何治国安邦的策略。
转眼间三年已过,嬴政已学得满腹经纶,行兵布阵、治国安邦之法也样样精通。太白金星见徒弟业已学成,这一天,他把嬴政唤到跟前说:“徒儿,为师是天宫的太白金星,专程下凡为你传艺,如今你艺业已经学成,我们师徒的缘分己尽,今日为师就要回天宫去了,希望你能不负师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是挂图一张,你以后要是想与为师见面的话,就在半夜骑上挂图上的那头梅花鹿来天宫找我。徒儿且在,为师去也。”说罢就骑上来时骑的那头梅花鹿飘然离去。嬴政含泪对着天宫拜了主拜。
后来嬴政东征西杀,灭了六国,做了秦朝的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完成统一大业以后,到处呈现出国泰民安的喜人景象。
待秦始皇松下一口气之后,他便想念起自己的恩师太白金星来了。这一天晚上,秦始皇挂出师父临行时送他的那张挂图,然后跪在画前焚香等待着画上的梅花鹿显灵。到了半夜时分,挂画上的那个梅花鹿跳了下来,秦始皇不胜欢喜,赶忙骑上梅花鹿带着一个贴身的太监向天宫飞去。
不多时他俩就来到了太白金星寝宫的门外。秦始皇让那个太监站在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进去拜见师父。一进宫门,秦始皇便被这里的仙境迷住,而再也没心思回到人间去了。因此等他见了师父,叙说了离别思念之情后,就恳求师父将自己留在他的身边。太白金星作了难,答应吧,人间不可一日无君;不答应吧,爱徒又苦苦哀求,这便如何是好呢?秦始皇见太白金星半天不吭声,连忙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门外还有一个太监,可让他到人间代自己当皇帝。太白金星将那人唤进来问他愿不愿回到人间去当皇帝,那人本来是个利欲熏心的势利小人,一听说让他代秦始皇去做一国之君,喜不自禁,忙跪下谢恩。太白金星就用法力将那人变得和秦始皇一模一样,然后打发他下凡去了。
那家伙平步青云,一夜之间由一个小小的太监变成了堂堂的一国之主,他回到人间以后立刻得意忘形起来,先是强抓民女,充实后宫,接着又大修宫殿,劳民伤财,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到了他老的时候,这家伙该玩的玩了,该享受的也都享受到到了,只怕自己会很快死掉。他听说住在天上可以长生不老,就在一个疯毛野道的唆使下,在阿房宫旁边修筑了一座十多丈高的土台,并由下向上用青石板铺了一百八十多级台阶,起名“上天台”。天台修好后,他以为这样可以长生不老,就放心大胆地到处周游去了。谁料一出去就死在了外面,只是给后人们留下这样一段笑话。
出处: 《终南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