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左奭右斗)(123l~1308年),字惟斗,祖籍北海郡(故治在今山东益县),其父在秦地做官时,将家迁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市),遂为奉元路(故治在今西安市西北)人。
他在少年时期勤奋好学,能书善文,年弱冠,初任京兆府小书吏,因与上司官员关系不睦,即辞职回家。从此隐居于终南山中读书,潜心研究学问,于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各门学科均有研究,知识面非常广泛,以身教人,诲人不倦,远近州县闻名前来投他门下求学的人很多。他讲授时必先讲授《小学》,继而诗书经传,宋程理学。他的文章写得精辟,寓意深刻,受到关中文人的赞扬和尊敬,被誉为一代宗师醇儒。
公元1253年,忽必烈被分封关中,设立王府于京兆,选他和杨恭懿、韩择入王府为侍从文人,被他拒绝。又授他陕西儒学提举,仍不愿就任,宣抚司及京兆府的官员曾亲到其家恭请。后来元朝廷为笼络人才,先后授他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集贤侍读学士等头衔,他不愿进京做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元朝廷再授他太子右谕德之职。此时,他年近80岁带病进京,入东宫竭见太子海山,书写下《酒诰》一篇,作为对太子的见面礼。时间不长,他就以病请求辞职,朝廷又除他集贤学土、国子祭酒之职。但终因年老有病,不能视事,辞职返回长安家中。不久,就因病而卒,时年78岁。
萧*(左奭右斗)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习文,研究学问,教授学生。他不愿为官,喜欢著书立说,传播知识,其著作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勤斋文集》。当时儒林流传“元有天下百年,唯萧惟斗为识字人”的说法,可见他在士林中之学声极高。
出处: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