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渠牟(749~801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中期诗人。少年天资聪颖,喜欢读书习文,尤擅长作诗。名诗人李白赏识他的文学才华,特教授他习古乐府。他曾出家为道士,浪迹山水间,又改为僧徒,终因欲望浮沉而还俗。
唐德宗兴元初年,浙西观察使韩洸推荐他任试校书郎,升为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796)4月,德宗皇帝过生日,召他与许孟容、赵需、徐岱及僧、道大师谈论儒学及道、释学说。韦渠牟才思敏捷,口才流利,又曾入道释之门,虽学识不深,但能应答如流,当即取得皇帝的赏识,被调为秘书郎。他向德宗进呈自己的诗作70韵,德宗喜悦,又擢他为右补阙内供奉。从此经常被皇帝召至延英殿谈论诗文,成为朝臣中最受宠信人之一。仅两月时间,又升为谏议大夫。
韦渠牟本来机智乖巧,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他摸透了德宗皇帝的心理,专讲皇帝爱听的话,颇得皇帝欢喜,由此而声名显赫。有许多文人小吏争相投他门下,以求得到提拔。他将礼泉县令冯伉提拔为给事中、太子侍读,把布衣郑随引入朝擢为左补阙,一时权势可炙,再升为太常卿。
他的诗作甚多,有集10卷,并有其他应时文章。贞元十七年(801)卒,时年53岁,赠刑部尚书。
出处: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