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人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密


  李密(582~618年),隋末中原农民起义军首领。字玄邃,亦字法主。祖籍在辽东襄平(在今辽宁辽阳县境),曾祖时迁来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李密出生在长安。他的家庭是贵族出身,李密幼时喜欢读经史,特别爱好研究兵法战策。开皇末年,他承袭了其父蒲山郡公的爵位。炀帝大业初年,他被选入皇宫担任左亲卫大都督(禁卫军官)。由于不受炀帝的信任,被免职回家。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发乓东征高丽(在今朝鲜半岛),礼部尚书杨玄感趁机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反隋,召李密去充当参谋。玄感问密用兵之计,他说:“愚有三计,惟公所择。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月,賫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又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今宜率众,经城勿攻,轻賫鼓行务早西入。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故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波逐便,先向东都,唐祎告之,理当固守,引兵攻战,必延岁月,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但玄感听后,却对下计很欣赏。结果久攻东都不下,被隋军击溃,玄感自杀,李密被俘。在押解途中,他乘机逃脱。此后,隐姓埋名,到处奔波。这时,中原已经发展起来几股农民起义军。616年,李密投奔于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由于他是贵族出身,起义军将领对他存有怀疑,他就通过王伯当接近翟让。他向翟让分析隋王朝的形势说:炀帝昏庸无道,民怨沸腾,隋军主力远在辽东,炀帝本人南游江都,正是起兵灭隋的大好时机。他劝翟让公开树起反隋的大旗,以便把中原各地的小股义军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之下。翟让受到李密的鼓励,采纳了他的意见,就派他去联合各支起义力量。李密善于宣传鼓动,使几股义军先后投奔到瓦岗军的大旗之下,壮大了瓦岗军的力量。从此,李密也就取得了翟让和其他首领的信任。
  瓦岗义军扩大后,粮食供应成为首要问题。李密看清了这一点,立即向翟让献策。他说:“现在队伍壮大,人马众多,粮草缺乏。如果旷日持久,一旦隋军来攻,就有溃散的危险。应当先攻占荥阳,在那里积草屯粮,休整部队,等士马肥壮,再向外发展。”翟让听取李密的意见,发兵攻下荣阳附近的几座县城,隋朝廷大惊,忙派大将张须陀领兵镇压。翟让又根据李密的计谋作了战斗部署,派李密率主力在途中埋伏,其他将领领兵配合围歼隋军,由翟让自领小股部队诱敌深入。结果,隋军进入义军的伏击圈,被义军打得惨败,张须陀阵亡。这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各地起义军,使隋朝廷异常震惊。翟让非常赏识李密的军事才能,就让他成立了“蒲山公营”,独立指挥一支部队。
  大业十三年(617)初,河南发生饥荒,百姓无食,饿死很多。李密便建议翟让发兵去攻打巩县境内的兴洛仓,用隋朝国库的粮食来赈济饥民,趁机号召百姓参加义军,“百万之众,一朝可集”。翟让就派李密率兵去攻兴洛仓。李密出敌不意,一战成功,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隋军急忙从东西两路前来夹攻,企图夺回兴洛仓,结果又被翟让和李密设计打败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原人民反隋的信心,使瓦岗义军声威大振,力量空前壮大,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经过荥阳和兴洛仓两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密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大大提高了他在义军中的威望。翟让觉得李密在文化和韬略方面高出一筹,有意让他担任瓦岗义军的主要领导,于是在巩县城设立坛场,举行大会,推举李密为魏公,任义军元帅。李密便立即称王,建元“永平”,分封文武官员,在兴洛仓附近修筑洛口城,作为农民义军政权的所在地。此后,义军又接连攻下洛阳附近的回洛仓和黎阳仓,开仓赈济百姓,吸收农民参加义军,部队迅速扩大,影响波及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瓦岗义军政权的建立和势力的发展壮大,使隋朝廷异常惊恐,李密趁机率部队威逼东都洛阳。当年九月到十月,义军在洛阳城下接连几次打败了王世充所指挥的隋朝官军,并发布檄文,声讨炀帝的十大罪状。但始终未能攻下洛阳。柴孝和建议李密西入关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待“业固兵强”后再出崤函、扫京洛。但李密一则顾虑部下山东将士不肯西入,二则顾虑翟让有雄厚的实力;恐为后患,因而未能当机立断,鼓行入关。
  正当各路起义军发展壮大、节节胜利的时刻,瓦岗军内部却发生了分裂。李密本人出身于隋朝贵族阶级,心中并没有推翻大地主阶级封建政权的目标,只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身瓦岗义军的。当他取得了义军的领导权之后,就招降纳叛,网络被俘投降的隋军将领,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阴谋集团,准备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在另一方面,以翟让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出身的义军将领,则是真心实意反抗隋王朝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他们以推翻隋炀带极端腐朽的统治政权为斗争目的。这两派势力缺乏联合斗争的基础,便发生了分裂。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617年12月4日),李密以设酒宴招待翟让为名,暗中准备下杀手,趁翟让不备,将翟让及其亲将当场杀害。从此,由李密一人控制了瓦岗义军领导权。
  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的强大打击之下,隋王朝摇摇欲坠。大业十四年(618)三月的某夜,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合谋,在江都缢杀了隋炀帝,率领十多万禁军北上攻入河南,准备夺取即将倾覆的隋政权。当时,李密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便向在洛阳的越王杨侗投降,杨侗立即授李密太尉、尚书令,加封魏国公,命他率部去抵抗宇文化及。这年七月,李密率领义军在河南浚县西南和宇文化及的军队展开一场激战。李密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但他的力量也受到重大损失。在这种形势下,操纵洛阳政权的王世充发动政变,杀了杨侗,自立为王,并乘李密兵力削弱之机,发兵攻击李密。李密与部下诸将商议应敌之策,凡忠于密之将士皆力主持重不战,而心怀两端的单雄信、陈智略等将力主与王世充交战。密惑于众议而决定出战。两军在洛阳城郊的北邙山一带对阵,李密骄傲轻敌,中了埋伏,被王世充打得大败。他率领残兵二万余人西逃入关中,投靠已在长安称帝的李渊。李渊深知李密的为人,并不打算重用他。“及至京师,礼数益薄,执政者又来求贿,”李密心中甚不满。李渊拜李密为邢国公。不久,李渊派密领本部兵东往黎阳招集故旧将士。李密行至桃林(故治在今河南灵宝县北老城),李渊复召他转回,密心中大惧,于是叛逃。时唐将史万宝镇熊州(故治在今河南宜阳县西),遣副将盛彦师率步骑数千追击,至陆浑县(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南七十里追及密军。密军被击溃,李密被斩,时年37岁。黎阳总管李劫将李密葬于黎阳山南五里(一名黎山,又名大伾山。在今河南浚县东南)。

出处: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