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剑 搜集整理
“秦王扫六合,虎贲(ben)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赞美秦国威武军阵的诗句。当年秦始皇北击匈奴、翦灭六国、东巡泰山时的威严军阵,今天,又真实而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这便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相传,秦始皇在二十二岁上正式亲政后,先做的是“长生不老”的梦。他派方士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泛东海,去求神仙的“长生不老”之药。但徐福一去却杳无消息,于是他又转而重视起营建自己的陵墓来了。他巡行各地,最后还是选中了先祖曾建过都的临潼作为陵址。他征发七个多万人给自己造陵修墓。坑挖到深深的泉水之下,里边装满了珍奇珠宝;墓室穹窿上画着天文星宿图,下边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形图,还有用机械操纵、流动不息的水银河和水银湖,上面浮动着金制的雉鸡水禽和他的金制棺材;墓中点着永不熄灭的人鱼膏灯;墓道口又装置了数重防范盗墓者的连发机驽……如此的穷奢极侈,秦始皇还不满足,他向丞相李斯降旨,让李斯提前征集四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先是捧着黄绫圣旨的双手瑟瑟地发抖,继而全身都象筛糠似地抖个不停,他寻思:营造陵墓、修筑长城已弄得怨声载道、民愤沸腾了,再征发四千对童男童女以备殉葬,不等于向烈火上泼油么!——如果百姓起来造反,秦朝江山覆灭了不说,自己也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如果不办,秦始皇降下罪来,自己也是活不成。思来想去,他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向来好大喜功,喜欢听人奉承,于是他就投其所好地上书秦始皇说:“启奏皇帝陛下,臣李斯冒死直言,征人殉葬,必将引起骚动,不如以陶人军阵殉葬,以壮皇帝声威。”秦始皇听了,觉得象吃了一颗顺心丸似的高兴。于是收回成命,重新降旨,要李斯立即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到咸阳秘密烧制规模庞大的羽林兵马军陶俑,而且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标准:必须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必须以现有的八千羽林军护驾卫队为依据,烧制的陶人必须酷似他们,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而又不能让他们知道是根据他们的象貌制作的陶俑;烧制的陶俑必须紧握戈、戟、剑、弩等各种实战兵器,如临阵冲杀时一般;等等,等等。
李斯向能工巧匠们宣读了圣旨和烧制陶人、陶马、陶车的标准,并宣布以—年为期,如若违期或烧制的陶俑不合要求,一律斩首。
这可把那些能工巧匠们难住了:一来因为他们都是些木匠、泥瓦匠,顶多会烧个砖瓦,从来没做过陶人陶马啊,更何况是象真人一样大的陶人呢!二来,他们谁见过皇帝的羽林卫队啊,没见过怎能照着他们模样制俑呢?但是有圣旨压在头上,又有军士在监视着他们,不烧不行啊!于是,他们硬着皮头,以监工的校尉和军士作为模样烧制人俑。其它军士的人俑全烧坏了,唯有监工校尉模样的陶俑烧成功了。他们高兴地拿给监工校尉看,谁知校尉一看气炸了,一剑把陶俑砍碎了,并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那几个工匠杀了。工匠们被弄得莫名其妙:“为啥烧制成了反而被杀?”后来监工校尉喝醉了,才从他的嘴里知道了原委:“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帮该死的竟敢以我作俑,还不是自己往剑尖上碰吗?哈哈!”工匠们听了暗暗议论说:“如果我们按羽林军士的身量模样制,被他们知晓了,还有我们大家伙的活命吗?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到底人多智慧大,办法终于让他们想出来了。
一天,他们突然全停工不干了,校尉连杀三人,威逼他们干,他们就是不干,只是齐声喊道:“我等要向李丞相禀告!”校尉以为工匠们要滋事造反,急忙把李斯找来镇压。
工匠们先表明:自己愿意为拯救八千童男童女,竭尽全力,烧制陶俑,请李丞相支持他们,尽量给予方便。否则,陶俑烧不好,谁也活不成!
李斯一则觉得他们说得有理,二则慑于群情的激愤,只得厚殓被杀的无辜工匠,把残暴成性的监工校尉训斥一番,并问工匠们还有啥要求。
工匠们严正地提出了以下要求:一、立即解除对工匠的监禁;二、允许工匠们以亲友乡党的身份接触虎贲羽林军,以便把他们的相貌烂记于心,好依样烧制陶俑;三、要求把制俑工棚搬到临潼殉俑坑去,就地取材,就地烧制;四、允许试制失败,以便摸索经验。
李斯见他们说的既有理又恳切,也就答应了。
熟能生巧,工匠们通过接触虎贲羽林军,熟悉了他们的生活和貌相,因而才能栩栩如生地烧制出面貌、性格各异的数千武士俑、将军俑、军士俑、车士俑和驽兵俑等陶俑。——至今,人们还能从兵俑的装束、脸型、表情神态上分辩出哪些兵俑是秦川人,那些兵俑是巴蜀人或陇东人哩!工匠们还从一次次的试烧中,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他们更集思广益,博采各种工艺之长,巧妙地把塑捏、粘贴、刻画等技术手法运用到制俑中去。一年期限未到,工匠们就如数烧制好了几千件陶人、陶马,并按照秦始皇出征和出巡时的军阵,把它们整齐地排列起来。李斯伴随着秦始皇来检阅这宏大的陶俑军阵后,龙颜大悦,向李斯降旨:厚赏。
但赏赐还未发到工匠们手中,秦始皇就死在了东巡路上。胡亥即了帝位,是为秦二世,这是个极端残暴无知的帝王,他怕工匠们泄露始皇墓中的秘密,便暗地里把秦始皇的灵柩运入墓中,然后下令让所有参加修陵造俑的工匠、民伕和刑徒到墓中去领赏。不少工匠刚进入墓中,就被秦二世、李斯他们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也有一部分工匠尚在那里烧制陶人、陶马没有去秦始皇墓领赏,因而逃得了生命。当他们知道了伙伴们的悲惨遭遇后,便进行反抗。但苦于被秦二世派来的秦军围困着。正在这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燃起了反秦烈火。周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逼咸阳。工匠、民伕也反戈一击,投奔了起义军。经过无数次的英勇战斗,不少人牺牲了,剩下的少数几个人,有的流落各地,有的回到了关中故里,他们把烧制陶俑的技艺用到了烧制群众生活用品上,创造出了瓦罐瓦瓮等陶器。直到如今,临潼一带的老人,还把秦俑称做“瓦人”哩。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