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临潼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临潼桂花醪糟的传说

凤 王 搜集整理


  传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大治,万方安乐。唐玄宗为了自己玩乐,便调集天下十万能工巧匠,百万民伕,云集骊山,为他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并且,又给临潼到蓝田沿途居住的老百姓,每户发放二斗白米,为运送闻名遐迩的蓝田玉石的民伕准备饭食。 
  临潼县城外的潼河边,住着忠厚、善良的一对老年夫妇,照例,官府也给发放了二斗白米。一天,老两口听说运送蓝田玉石的民伕第二天就要到达临潼,天不明就起床做饭。等到天明,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做好了,只等运送蓝田玉石的民伕来吃。不料,天有不测风云,霎时,狂风怒号,乌云翻滚,下起倾盆大雨。大雨过后,接连又下了几天小雨,把民伕都阻隔在半路上。老两口做好的一锅白米饭眼见着就要瞎了,可是老两口,一口也不敢吃。因为官府曾经出过告示:凡是私食官米的人一律要杀头。老两口想到这儿,不觉心绪烦闷,相对默默落泪。 
  老两口正在伤心落泪的时侯,忽然,门口来了一个讨饭的老头儿。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跛着一条腿,肩上搭着一根竹棍儿,竹棍儿顶端挑着一只细颈葫芦。老两口一看讨饭老头面黄肌瘦的样儿,就动了恻隐之心。心想:与其把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坏了倒掉,还不如给这讨饭老头盛一碗吃。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将来皇上要杀要剐,暂且先不去管它。于是,老两口就给讨饭老头盛了一碗白米饭。讨饭老头接过白米饭,不一会儿,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他用袖头擦擦嘴,转身要走,不料看见老两口眼角角挂着泪花,便停住脚步,问有甚伤心事,默默流泪?老两口见讨饭老头问得恳切,就把米饭要坏了,怕官府治罪的事儿说了一遍,讨饭老头听罢,就劝老两口不必为这事伤心,他有办法,可以使白米饭放一月四十天不坏。说罢,从肩上取下竹棍顶端挑的那只葫芦,从葫芦里倒出四五粒拇指大的白色药丸,送给老两口,说:“把这些白色药丸放在白米饭锅里,和米饭搅拌均匀就可以了。”老两口又惊又喜,接过药丸,半信半疑地拿在手里观看。等老两口抬起头要感谢讨饭老头时,早已不见他的踪影。回头看看讨饭老头站的地方,好端端地放着刚才给他盛的那一碗米饭。老两口感到非常奇怪。
  晚上,老两口按照讨饭老头告诉的方法,把那几粒白药丸均匀地搅拌在白米饭里。过了几天,一锅白米饭不但没有坏,还散发出象酒一样的香味儿,老两口高兴极了。
  雨过天晴,时令正值炎夏。这一天,运送蓝田玉石的民伕络绎地到了临潼。一个个民伕热汗淋漓,又饥又渴。老两口搬出那一锅酒香扑鼻的米饭和一大锅开水。民伕闻到酒香,馋得直流涎水。老两口给民伕每人碗里舀两勺开水,再舀半勺香喷喷的米饭。民伕们吃了,都夸奖老两口这稀饭做得好,与众不同。这时,有一个青年民伕好奇地问这稀饭叫什么名子。老两口半晌答不出来,突然,回头看见一个中年民伕用筷子在碗里捞米粒儿吃,那捞起的米粒,从远处看很象豆腐糟,老两口就说这稀饭名叫“捞糟”(醪糟)。民伕一传十,十传百,老两口的醪糟,很快在临潼县出了名。
  老两口把剩下来的白米饭团成拇指大的丸儿,送给左邻右舍和那些从很远的地方来向他们学做醪糟的人。不久,许多人家都会做醪糟了,但是,都比不上这老两口的醪糟好。于是老两口开了一个醪糟店,生意非常兴隆。
  秋天,华清宫竣工了,唐玄宗十分高兴。一天,唐玄宗在宏伟壮丽的华清宫宴罢众臣,便带着爱妃杨玉环出城散步。途径老两口门前,唐玄宗和杨贵妃被随风飘来的醉人的酒香惊呆了,就问侍从这是什么人家?侍从忙告诉唐玄宗,这儿是远近闻名的老两口醪糟店。唐玄宗和杨贵妃便走进小店,也要尝尝山村野店的风味。老两口着意做了两碗鸡蛋醪糟,唐玄宗和杨贵妃吃了,非常满意。唐玄宗一高兴,就叫侍从赏给老两口十两银子,杨贵妃把拿在手中赏玩的一枝桂花送给老两口。
  老两口无儿无女,本来就爱这花呀、草呀的,后院里虽说也种了几株桂花,可是,无论花色、香味都不及杨贵妃送的那一枝花包娇艳,香味浓郁。老两口用清水瓦缸把这枝桂花养起来。说也奇怪,桂花的香味在屋子里扩散,连老两口做的醪糟也充满了芬芳的桂花香。南来北往的客人,一吃老两口的醪糟,更是赞不绝口,就问老两口这叫什么醪糟?老两口笑吟吟地瞅一眼用清水瓦缸养的那枝很久也不凋谢的桂花,告诉客人:这是“桂花醪糟”。
  从此以后,临潼清水醪糟、鸡蛋醪糟、桂花醪糟便远近闻名。当然,最好吃的还要算“桂花醪糟”了。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