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户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草堂寺

《户县志》


  草堂寺,在户县城东南20公里的圭峰山北麓,是远郊的一座著名寺院。周围自然景色优美,虽距西安较远,但也有人常去游览。
  建寺的年月,已无史册可考,只知自有后秦姚兴建的逍遥园,园中就有这座寺院。寺在唐代,曾经住寺名僧宗密修葺过一次,改名“栖禅寺”。唐代以后,寺内建筑多被兵火烧毁,现存的殿宇已不是当年的原物。
  寺院的著名事迹是这样的。后秦姚兴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印度僧人鸠摩罗仆来到长安,后住逍遥园内,和姚兴及沙门三千余人,校译梵文经典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七卷。这是用中国文字笫一次大量翻译外国书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题寺诗中有“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之句。译后,姚兴又令鸠摩罗什在寺内讲解,当时远道而来听讲的沙门约五千人。鸠摩罗什又在这里给中国佛教创立了三论宗和成实宗两个新宗派。这种大规模的译经和传教活动,使当时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遭到极大的浪费,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两国人民相互往来日益频繁,使长安成为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与外国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地区之一。
  寺院的建筑规模不大,外有绿树拱围的方形围墙,中间是个四合头庙院,上有大殿,东西各有几间配房,解放后修葺一新,并在二门两旁修建了护碑走廊。游人进入寺内,但见朱栋画檐,雕门刻窗,明朗雅静,一片清新。 
  从大殿旁的两侧门出去,不远是一座砖筑花墙围绕的六角护塔亭。亭中立着“姚秦三藏师鸠摩罗什之舍利塔”,高约2.33米,八面十二层,是用大理石雕刻镶并而成的。每层石色不同,有砖青、玉白、乳黄等色,因又称“八宝玉石塔”。塔下层有浮雕的须弥山座,三层云台,蔓草花纹;中间八角形龛上的屋脊形盖上有浮雕的圆珠顶,盖下有阴刻佛像等,工艺都很精美。塔前通道上有小井一眼,旁有两棵翠柏,人称“二柏一眼井”,也有着离奇古怪的传说。
  塔后一片修竹掩护,竹林中有一井。传说当年每到秋冬早晨,井内冒出烟雾,直往帝都长安飘去,因而人称“烟雾井”。烟雾井因年久失修,被残砖碎瓦填塞,1977年省文管会曾加修葺,并在井上建立了亭子,供人们参观。
  二门内两旁走廊壁间,镶嵌了二十多块石碑,记述了寺院的盛衰历史和古人游寺的观感。最有名的要算二门前西边亭内的“定慧禅师传法碑”,立于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当代名书法家撰书,并有柳公权写的篆额。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周自然景色绮丽壮观。南有圭峰,又称尖山,好似古代的圭玉。每逢夕阳两下,轻烟淡雾迷漫山巅,人称“草堂烟雾”,喻为关中八景之一。寺东还有紫阁、大顶、凌云罗汉等峰,均突兀峻拔,形势佳胜。“壮国山河倚碧空,回拔烟霞侵太白,缘峰下视千万寻,青天只距百余尺。”唐代的邵蔼,曾对紫阁峰作过这样精采的描绘。
  由寺东南去约1.5公里,有久已著名的高冠潭瀑布。伫立山坡道上,俯视谷底,但见瀑布急泻直下,吼声如雷,气势汹涌,犹如万马奔腾,十分壮观。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