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风物传说选》
户县涝河滩的石头缝中,生长一种野生植物,名叫石枣,是此地独产。据说,石枣有败火解毒的妙用。
盛夏赤日炎炎,当你觉得口干舌燥之时,如果能碰上那担着两只水桶走街串巷卖“石枣”的人,先喝一碗黑红黑红似酽茶一样的石枣汤,顿时,就会感到清凉可口,满身爽快。喝完汤,再吃上几颗石枣肉,面酥酥,甜丝丝,味美醇香,更别是一番滋味。关于这石枣,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在很古的时候,终南山下,涝河畔上,有一座古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徒弟。这徒弟法名静实。他生性憨厚,心底善良,附近的人便把他叫实和尚。实和尚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担水、劈柴、烧火、作饭、扫地,老和尚从不给他讲一字法,传一句经。而实和尚每天照旧担水、劈柴、烧火、作饭、扫地,他心里一直没有怨言。老和尚看见实和尚傻里傻气的样子,心里暗暗的责备:“就是涝河滩的石头,也有变的时候,你比石头多了个鼻子眼,真个是实实的实心和尚。”天长日久,老和尚竟起歹意,便想将实和尚开销了。一天,他招呼实和尚到跟前说:“我要云游四海,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你在家里好好修身养性。”老和尚抬脚要走,实和尚急忙跪下来,两眼含泪,问道:“师付,你走后,我吃什么?”
“河滩的石籽。”
“我喝什么?”
“涝河水。”
“我烧什么?”
“烧你的腿。”老和尚说罢,拂袖而去。
老和尚走后,实和尚果然在河滩里揽了—簸箕石籽,挑一担河水,倒在锅里他便坐下,一条腿伸进灶堂,引火一点,便拉起风箱,“叭嗒叭嗒”地烧了起来。“心诚则灵,人实成仙。”约摸过了两个时辰,实和尚揭开锅盖,舀起一瓢,奇怪,石籽变了。他也不在乎,又吃又喝,好不香甜。这样日复一日,实和尚倒挺自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过去了,老和尚云游归来。他想徒儿大概早已不在人世了。待他掀开庙门,望里一瞧,大吃一惊,他的徒儿完全变了样:长得红光满面,屋里紫气缭绕。
老和尚拉起实和尚,颤声地问:“你还在呢?”
“在。”徒弟答道。师付问:“那你吃的什么”?
“河滩的石籽。”
“喝的什么?”
“涝河水。”
“烧的什么:”
“我的大腿。”
“这石籽吃得?”
“吃得。”
“这河水喝得?”
“喝得。”
“这大腿烧得?”
“烧得。”
“胡说!”
“遵师付之命,绝不敢妄言。”老和尚脑子一转,心想:我今倒
要看看这把戏咋耍的。
便假惺惺地对实和尚说:“你且快快给我做做来。”
实和尚听罢,便转身取过簸箕,跑到河滩揽了些石籽,担了一担河水,倒进锅里,便朝地上一坐,腿伸进炉堂,引着了火,拉起风箱,“叭嗒叭嗒”烧了起来。老和尚一旁看呆了。不一会儿,实和尚说熟了,先舀了一瓢递给师付,自己也舀了一瓢。老和尚疑魂未定,看着徒儿大口大口吃得好香,才捞出一颗,往嘴里一放,牙一咬,“咯崩”,顶坏了牙齿,痛在心里,老和尚吐了出采”。他一气之下,端起瓢,朝地上泼去,羞愧地离开了这座古庙。
春暖花开,倒在河滩的小石籽,生根发芽长起来了。它叶子似蒜苗,根象独头蒜。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石枣”。大概也是为了不忘这个有趣的传说罢。
(刘宾海 张明驰 搜集整理 插图 王炬)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