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潼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潼关大苴莲 惊动唐玄宗

王邦杰 李文佑


  相传唐玄宗年间,潼关的西邻华州,有个叫张三的能人,善种萝卜。他的萝卜有三大:个大、水大、糖分大,方圆百里很有名气,被皇上纳为贡菜。一次,正值收获季节,张三地头围满了看稀罕的人们。听着一阵阵夸奖的话,张三心里乐滋滋的,十分高兴,正在他得意的时候,猛然听到一个粗喉咙大嗓子的人说:“这有啥稀罕的?要跟潼关的苴莲比,那还差得远哩!”张三听言,不由一惊,停了手脚,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谁知那人赶着马车走远了。
  “怎么?潼关的苴莲比我的萝卜还大吗?我就不信!”张三很不服气,心生暗气,于是决心到潼关去比试比试。
  第二天,张三从自己种的萝卜中挑选了一个最大最大的,请来八个小伙子装上车。这萝卜说来也确实惊人,一辆牛车只放一个,后半截子还在空中悬着哩!张三看着自己的萝卜,越看越得意,心想:“哼!叫你们潼关人开一开眼界!”
  从华州到潼关,少说也有百十里路程,加之牛老车重,道路弯弯,翻沟越岭,歇息打点,待离潼关城不远时,天已黑下来了。张三心想:“天已黑了,就是将这萝卜拉进城去,黑麻咕冬地也没人来看,何况这时城门也一准关了。倒不如找个地方住一宿,明日再拉进城,好来他个一鸣惊人。想着想着,抬头观望,路旁象是一个窖洞,走进一看洞还不小呢!于是,张三连牛带车赶了进去。除这以外,倒还有一块不小的地方,张三铺上盖萝卜的草苫子席地而卧。可睡在地上,巴达巴达地一个劲抽闷烟,地上烟灰磕了一老碗,还是睡不着。
  天未亮,张三就起来了,将车套好,赶出洞外,匆忙上路。眼看要要城了,一摸烟袋不见了,方才想起昨夜掉在窖里,失急慌忙赶回原地,找到烟袋,此时天已大亮,张三奔出窖洞,回头一望,“啊!”他不由得大吃一惊,昨晚歇息的地方,哪是什么窖洞,竟是个大半拉糠芯苴莲!“唉呀呀!潼关的苴莲真个大,比不得了!”于是,张三又羞又愧,慌忙将牛车赶回原路。悄悄地溜回了家。
  张三回到家,逢人便说,遇机便讲,这件事儿传到京城,唐玄宗李隆基听言大为吃惊:竞有此事?!即派钦差率皇车一辆,前赴潼关,务须赶三日之内拉回潼关苴莲,他要亲自看看。
  钦差一行出得京城,马不停蹄来到潼关。为探得虚实,钦差决定亲自到菜地观看。潼关县令陪奉前往。两顶大娇,一拨人马,来到地头,钦差正想下轿观望,忽见轿夫大声呼喊:“妈呀!山倒了!山倒了!”钦差大惊,掀起轿帘,果见一座崖头,端直直朝着轿子倒来,不觉面如土色,失声大呵:“回轿!回轿!”轿夫得令,头也不扬,抬起轿就跑。县官观此情景急忙跪在轿前口呼:“钦差大人勿惊,不是山倒,是菜农们在滚苜莲。”钦差等人惊愧未定,似信非信,待定下神仔细观看,可不是,这玩意足有小城楼大小,其形状似圆非圆,颜色黄绿相间,周身叶痕斑斑,顶部还有几根木板似的大叶子,酷似山头的小树,只见几十菜农正在七撬八推,将这大家伙慢慢滚向地头,钦差与随员这时个个呆若木鸡,大眼瞪小眼,舌头伸出老长,半晌半晌,还颠不过神来。
  于是,钦差决定,装车启运,不料当皇车驶入菜地后,才发现这车太小了,可苴莲却足大它三倍有余。羌奈只好差匠人连夜赶制大车。 
  第二天早晨,一切就绪。只见新车坚固结实,苴莲硕大无比,再套上三八二十四头精壮骡马。钦差好不高兴,便打点起程,浩浩荡荡,直奔长安。不料车一上路,便寸步难行。谁也想不到,这菜大、车大、骡马多,而路太窄了。这事,急坏了钦差大臣,他在车周围转来转去,看了又看,半点法子也没有。皇期有限,岂为儿戏!只得从速派人赴京禀报。李隆基听罢,龙颜大喜,连连称奇,当即封潼关苴莲为贡菜。且随提笔书写圣旨一道,上写:既有如此苴莲,岂无如此路面!现拨皇银千两,即刻动工加宽!”书罢,即派人速送潼关县衙。 
  自此,潼关县调集数千民工,日夜劳作,终于铺成了一条宽阔笔直的石子马路,使潼关的苴莲源源不断地运往京都长安,直至西北各地。
  

出处: 《潼关县民间故事集成》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