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华阴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岳庙



《陕西名胜古迹》


  西岳庙,在华山北5公里岳镇街道的东端路北,西距华阴县城2.5公里。是华岳神的庙宇。该庙原来在岳镇东的黄神谷,那时称“集灵宫”。据文献记载,庙创自汉武帝时代。魏文帝黄初间,迁于华岳镇官道北,即现在的地方。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及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曾经重葺,至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大规模地翻修过一次,到了明清两代修葺的次数愈加频繁。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的那次修复。这次修葺,二月兴工,越三年告成。 
  西岳庙的建筑极为宏伟。灏灵门即是西岳庙的山门。它和五门楼同为高大的砖石城垣建筑,形制与北京故宫前的天安门以及端门颇有几分类似。据考证,系明代遗物。其后为棂星门,七间。其后为大殿,三间,高大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的门楼。从它的建筑形式看来,是经清代改建了的,但枋檩上的彩画也还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式样。金城门,在棂星门之后。是一座六椽屋琉璃瓦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物,面宽五间,进深三间,虽经明、清屡次重修,但仍保存了若干早期的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山墙不用中柱,仅在前后檐明柱之间,脊椽之下有四根中柱,在这排中柱之间原有隔扇门,今已拆除另筑隔断墙;两山收山较深,山花很小;阑额狭长,在阑额与普拍枋之间,另加有一根很低的垫枋,它的断面好似一倒置的“工”字;斗拱配置疏朗,形制也较古朴。
  灏灵殿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前有月台,其平面为“凸”字形,周围系用条石砌成。因此,使这座建筑物的气魄雄伟壮丽。它是西岳庙的正殿。历代帝王到陕西来一定要到这里瞻仰浏览。殿内悬挂有康熙、道光、慈禧太后题的“金天昭瑞”、“仙掌凌云”等几幅牌匾。月台院前更有八角形的碑亭及四方形重楼式的御碑楼各两座,惜殿后寝宫、穿殿及配殿均已荡然无存。因此就目前这座大殿的外观看来,它的绝大部分建筑形式,已是晚清的了。 
  万寿阁在庙后尽处正对灏灵殿,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月继五凤楼、灏灵殿之店被焚毁,修复后至抗战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又毁于火,今楼阁虽毁,台基仍然完整,所有柱顶石均保留在原地未动,故阁的面阔进深及其回廊和左右对称的转藏楼等的平面形状,均能一目了然。台有踏道,可登台俯瞰庙内或眺望华山诸峰。
  西岳庙内的碑刻原来也很多,但大部分已因年久湮没,或经地震及兵燹等灾害而遭到损毁。现在仅存有后周“华岳庙碑”、明嘉靖四十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宋庆历丁亥年程琳谒祠题名石刻,李攀龙撰、郭宗昌隶书“大华山记”石幢、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韩愈、陈抟、韩琦等唐、宋以来的名人文士游华山后的题诗,“华山图”,嘉靖十七年“重修西岳碑”、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等碑刻,这些都对研究华山和此庙修建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