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韩城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司马迁祠的“二月八”庙会


史鉴


  相传农历二月初九是司马迁的生日,徐村司马家族子孙们,每到这天,不敢到真坟上去祭奠,只能含泪在周围的荒坡奠酒烧钱,默默地悼念。后来司马迁的冤屈得到平申,司马迁的后代和乡亲们才请风水先生择墓址,把司马迁葬在芝川镇南高岗上。
  到了晋代,汉阳太守殷济晚年挂冠归田,回到故乡韩城。他一面精庐讲学,一面拜读《史记》,“瞻仰遗文,大其功德”。于是亲自出钱,又倡导募捐,在芝川镇高岗上为司马迁“建石室,立碑树柏”。
  司马迁祠墓,东临黄河,西枕梁山,南接魏长城,北带芝水,形似古堡,雄伟壮丽。凡是拾级而上的人,无不对司马迁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祠中古柏参天,祠下迎春花满埝满畔。传说这迎春花是司马迁夫人柳倩娘为司马迁守墓时所栽植的。
  北宋以来,我国庙会兴起。韩城人崇敬司马迁,于是,乡民又募款扩建司马祠,盖庙塑像。于司马迁生日这天立了“太史庙会”。会期三天,自二月初八日始,到二月初十日止。
  明清时代,“太史庙会”十分红火。十村八社的人,抬上猪、羊、油食(油炸的面轮),在民间唢呐乐队吹奏声中,结队上庙,人山人海,甚为壮观。前来上庙的女青年,人人折一小枝迎春花,拜毕后,插在司马迁墓上,意思是代表柳倩娘告慰太史英灵:春天来了,你的冤案昭雪了!男青年离庙时,人人要折司马坟上一小枝柏叶带到家中,插在笔筒里。意思是自己受到史圣的荫育,更应发奋读书,并牢记太史公道德文章如松柏,万古长青。
  前来拜谒司马迁的秀才以上的文人很多,有的不辞劳苦,远道而来,还常常捐赠银钱,社家十分动情,便杀羊备饭招待来宾。由于人多,往往要杀一二个只羊。后来出版《二十四史》,由于《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社家决定每年宰羊二十四只,以为纪念。凡来拜谒史圣的秀才、举人等来者有分,吃饭不收分文,以鼓励青年读书进取。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