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韩城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村寨合一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党家村在市东北,距市中心约9公里。这个从村居住的基本要求和风水意象出发,选择东北为塬,东西走向的宝葫芦状狭长沟谷之中,依塬傍水,避风向阳,日照充足,用水方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它象一只船,以文星宝塔为桅杆,漂泊在泌水之中。更奇特的是“瓦屋千宇,不染尘埃”。在韩城,民间传说党家村宝塔之上有避尘珠,因而瓦屋之上无尘埃积存,不长杂草。其实宝塔上没有避尘珠。从地理学、气象学的科学观点来说,是由于小地形小气候所致,并非是避尘珠起作用。明代《韩城县志·风俗》记载:“南敦稼穑,北尚服贾”。后在民间有“苏、牛、薛、张”和“南胡北党,东丁西杨”富族之说。党家村在明清时期就是韩城的一个富裕之村,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在河南驻马店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货船直抵汉口、佛山,生意兴隆,日进镖银千两,成为地方巨商。村中有一个宅院人称“分银院”,曾是当时的金库和分银之所。分银院在村内东西向大巷中之南侧,南北向小巷之北端,大门为“艮”字门,檐下饰有木雕垂莲,称垂花门楼。北房背靠大巷,楼房二层朝巷开有为节日看社火的窗户。
  党家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迄今已660余年的历史了,大兴土木建设院落当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在社会动荡,匪盗丛生,抢劫成风,对富豪人家生命财物安全造成威胁的年代,咸丰元年(1851)村中富户集银一万八千两,购地三十六亩,在村东北塬头就势修筑了寨堡,村与寨紧紧相连,村寨之间有通道,(俗称暗道)从而形成了有村有寨、村寨合一的格局和规模。在明清时期,韩城境内特别是川塬地区建寨堡甚多,其数量达近百个,如古城附近就有赳赳寨、安居寨、赵家寨、庙后寨、城古寨、南陈寨、段堡寨、东彭寨、涧南南寨和北寨、南涧西寨、姚庄东寨和西寨、周原寨、留芳寨、鸦儿坡寨、解老寨等近二十个。寨堡基本都是利用较高的地形而建,筑有城墙、有利于防守,在古代它是安全之地。
  党家村村中的寨内的巷道一律用条卵石或青砖墁铺,纵横交错,曲直有序,主次分明,各有名称,如大巷、六行巷、汲福巷、平福巷、当铺巷等。按风水之说,巷头房屋墙壁嵌置“泰山石敢当”刻石。这在韩城塬川地区的村庄的巷头屡见不鲜。四合院民居参差适度,分列在大小巷两侧。巷道口特别是进出村之口皆有哨门,具有防御性、安全性。这是韩城塬区村庄建设的一个特点,约定成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过去的哨门不相适应,因而基本拆除殆尽。即使存在,也不作通道,更失去了安全防御的作用。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