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韩城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韩城大红袍花椒的传说

王天来 史鉴


  同是一种花椒树,栽到有的地方,结下的花椒颗粒瘦小,颜色灰暗,味短质差,椒农们管它叫“狗椒子”。而栽到韩城的崖畔、*(左土右佥)边上,结下的花椒颗粒肥大,颜色鲜红,味长质优。这便是韩城人引以为荣的“大红袍花椒”。
  什么地方出什么特产,这原本是土质、气候所决定,但韩城人出于对花椒的偏爱之心,却说这“大红袍花椒”的产生还有个故事哩!
  说是早先年间,在韩城有个椒梁岭,椒梁岭住着一对务育椒树的年轻夫妇。这丈夫叫焦福,妻子唤梁娇。这焦福的名字无疑是想因椒得福,这梁娇的芳名一定是夸赞梁山之美好吧!
  夫妻俩父母双亡,家里穷得房无一间,只有土窑一孔,田无一分,只有荒梁一条。两口子靠山吃山,在山梁上栽下一绺一行的花椒树。但贫瘠的荒梁土质不好,结下的尽是“狗椒子”,卖不了几个小钱。夫妻俩省吃俭用,把那几个小钱一文一文攒起来,买了三只小山羊喂养起来。
  俗话说:“羊见羊,十年一千羊。”没几年工夫,就繁殖了一大群羊。羊多了,羊粪也多了。可就是没地上。他们就在椒树下挖出许多月牙上坑,把羊粪给椒树施上。小椒树一年年长大,月牙坑一圈圈外移。几年后,椒树下贫瘠土变成了沃土层,结下的花椒颗粒一年年增大,皮肉一年年厚实,价钱一年年提高,夫妻的日子一年年好过。
  谁知好景不长。焦福被抓去服徭役,一去杳无音信。这可忙坏了妻子梁娇,又是放羊又是务椒。这个苦她能吃得消。最苦的是每当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羊儿回圈之时,她孤单单一人站在山梁上望眼欲穿,不见丈夫回还的相思之情。她回头看一眼丈夫亲手务下的椒树,只见一枝成熟的花椒果皮已经开裂,椒子乌黑闪亮,好象刚刚睁开的眼睛。梁娇不禁叹道:“*(左土右佥)边椒,你睁眼看谁?心上人,他在哪里?!”
  一语未了。常到延边一带赶脚的大叔回来了。脚夫大叔告诉梁娇,他在延边见到了焦福。他吃那里的小米、南瓜,不服水土,肚胀得象个鼓。每天还得强忍着疼痛去修筑关口。要回来恐怕少不了三年五载。
  梁娇一听,急得直哭。她也知道南瓜菜中多加些花椒,就能解除丈夫的苦痛,可椒在眼前,丈夫远在延边,如何是好?脚夫大叔答应后天再赶脚去时,给她丈夫捎去一些花椒。梁娇问:“肚子胀的可是夫男一人?”脚夫大叔说:“就是延边人,吃饭不调花椒,也得那号病。”当下梁娇劝大叔这回就驮运花椒。脚夫大叔点头称是。
  为了给丈夫解除苦痛,梁娇第二天天没明就去采摘花椒。黑灯瞎火的,椒树上的满身刺将她的一双手臂划得鲜血直流。一心只顾摘椒的梁娇竟一点儿不知觉。
  天大亮,太阳火红火红的。梁娇一见,还以为太阳把摘下的椒映红了。她摘下几篮子椒。一歇手,才发现手臂早划破了,殿红的鲜血染红了颗颗淑粒。
  人心急了,就什么也不顾了。为了赶明天捎椒,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花床单,竹门帘也铺在地上,把花椒摊得薄薄的,一颗不挨一颗,太阳爷都被梁娇救夫的精神感动啦,那天晒得分外起劲,赶太阳落山时,花椒已晒得干干的。一来阳光好,二来血染红,梁娇的花椒就红得格外打眼。这种“赶太阳晒椒成色好”的巧妙作法一直传到如今。梁娇筛去椒子后,整整包了三十包。十包送脚夫大叔,十包送延边人,十包捎给她丈夫。
  脚夫大叔赶着骡子去延边,途中在一个小店中歇脚。可巧乔装访贤的皇上也歇在这家店中。皇上一闻,“呀!山珍海味吃遍了,咋没闻过这样味长的好椒。”一问,才知道是韩城出产的花椒。皇上心里说:“韩城的花椒我用过,但味哪有这么长。”皇上哪里知道,这花椒岂是味长,它所显示的乡女思夫,献椒延边的情意更长。皇上硬问这花椒是何人所种?脚夫大叔经不起这算卦先生模样的人三盘六问,只得说:“这是梁娇种的。”于是皇上买了十包带回京中,让宫中厨师制成花椒出头的五香调料,果然御宴味增十倍。于是下旨传韩城梁娇来京领赏。
  韩城知县接旨后,到椒梁岭找到了梁娇,梁娇诉说了丈夫服役之苦,说她一个山野妇人不敢进京。知县便差人备马去延边接焦福进京领赏。
  那焦福收到妻子捎来的花椒,把十包送给延边人,自己的十包制成调料,让一起服役的伙计共同食用,肚胀病很快治好。大家正在夸奖焦福的妻子,又逢来人说皇上传旨要焦福进京领赏。众人齐声赞道:“焦福啊焦福,你真是‘因椒得福’”。焦福说:“这是我托的贤妻梁娇的福。”众人高兴地送他赴京。
  朝见皇上时,皇上非见梁娇不可。焦福不知皇上有何用意,当即心生一计,说:“韩城哪有梁娇这个人,不过是赞扬韩城花椒的‘良椒’二字。”皇上大喜,饮赐焦福大红袍一件。焦福说:“韩城当今种这种花椒的人千家万户,我一人受恩,担当不起。”皇上顺口说了“韩城真乃户尽可封”。焦福说:“圣上赐的大红袍与韩城花椒一样鲜红夺目。”皇上说:“那就题名‘大红袍花椒’。”
  焦福谢过龙恩,归心似箭,星夜回韩。他将皇上说韩城“户尽可封”的旨意传给知县,并说皇上还赐下“大红袍花椒”的名称,也将这件大红袍呈给了父母官。
  知县立即请韩城书法家将“户尽可封”四宋书于城南牌楼之上。将那件大红袍悬挂县府大堂,出文告知全县:“凡种椒树者,均应到椒梁岭购取大红袍花椒种。”
  焦福和梁娇夫妻俩顾不上叙久别之情,整天忙着培育“大红袍花椒”树种。从此,大红袍花椒栽遍韩城的山山梁梁,沟沟畔畔,产量年年增长,终于闻名于世。
  

出处: 《陕西土特产的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