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大荔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丰图义仓


《陕西名胜古迹》


  丰图义仓,是清朝末年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俗呼南寨子)修建的粮仓。范围广阔,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地势高燥,适宜储藏粮食。仓址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高约8米,成长方形。用大砖环砌周垣,垣内周列仓廒五十八洞,如储满粮食,可容三万多市石。中间为天井,院落深广,存取食粮,互不扰累。南面洞开东西两门,中部照壁上镶着“丰图义仓”四个石刻大字。远远望去,清晰可辨。西南有坡道通仓顶,顶面平铺青砖,沿边砌以栏墙,四面并留筑畅通的排水道,晒粮转运,极其方便。仓外还筑城挖壕,固若金汤。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当时人们深深感到要想解脱这种悲惨景况的重演,除去自己努力农业生产外,还必须发挥以数乡济一乡之众,以数岁救一岁之荒,以本地之粮防本地之饥的节约储备和协作共救的精神。朝邑人阎敬铭是清朝户部尚书,善理财政,为人有远虑,他就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倡议建修义仓,以备万一。修建工程从光绪八年起到十一年止,历经四年之久,动支白银三万余两,规模宏伟,坚固适用。工竣后,绘制详细图样报闻清廷,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与苏州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据当地群众反映:这个义仓建成十多年,就碰上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严重的灾荒,那时多亏这里储备的粮食赈济饥民,活人无数。因此,全邑人民认为倡议节约储备修建义仓的阎敬铭,确给人们办了一件极大的好事,为了纪念他,便在仓西面修建了一座“阎公祠”。阎敬铭死后,清王朝统治者也这样表扬说:“尝以烦疴给假,闲居养白傅之年,乃逢旱魃为灾,当路设黔敖之食。”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