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志》
剪纸,是民间流传最为普遍的一种乡土艺术,农村妇女尤为喜爱。从隋唐起到清代,剪纸已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每逢春节、婚嫁喜庆节日,家家户户都贴窗花、剪炕围,装点顶棚的习俗。
县内剪纸,形式多样、主题广泛。从色彩上分单色、套色、染色三种。手法分剪刻和刀刻,以剪刻为主。初学者采用烟熏底样,照图描剪。熟练者则随心所欲,挥剪即成,所用剪刀小自三寸大到六寸均可。从种类上分窗花、炕围花(组花)、顶棚花(也称团花,中间为园形,四角为云花)、碗筷花、装饰花(门扇、门帘、箱柜、被单、家具及礼品包上贴(xi)*(左喜右喜)字或其它纸花)等。内容题材,有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琴棋书画;也有花卉果品、飞禽走兽、山石景物、人情风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近年来,新创作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文化、科学种田、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剪纸亦随处可见。风格具有严谨、清秀、朴实,富于生活气息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流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剪纸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妇女当中,现有不少男性剪纸能手的技艺增进甚快,如张斌杰、李科、张锋三位剪纸艺人,在出国表演中,身手不凡,名声大震。为继承发扬传统艺术,县文化馆从1985年以来,除举办各种剪纸展览、剪纸表演赛而外,还致力于培养青年新手,在城乡分别举办了剪纸培训班,一批新的骨干正在茁壮成长,剪纸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出处: 《凤翔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