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扶风县景观

               下一记录

扶风新八景

《法门寺古今诗集释》


  周原珍宝, 法门舍利。
  城隍古建①, 贤山名刹。
  漳水倒虹②, 罗家大桥③。
  高原水田④, 乔山果带⑤。
  [题 解]
  扶风新八景是依据扶风的建设和文物古迹总结而来。
  [注 释]
  ①城隍古建——位于扶风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是关中西部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在梁架式木结构的应用、建筑法式等方面有独特之处,整个建筑置于南低北高夯土台地之上,高差13米多,布局对称,斗拱翘角,雕梁画栋,古朴秀丽。主要建筑物放在中轴线上而且稍后。附属建筑物置于两侧。大门、二门、迎宾亭分全院为三进的四合院,现为县博物馆住地,举办有历代历史文物陈列,是对外开放的参观景点,1991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在城隍庙门前的楹联读者可鉴赏,上联:周秦珍宝博大精深涵华夏文明历史;下联:庙堂原宇雄伟壮观显民族智慧花果。横额:闻名遐迩。
  ②漳水倒虹——位于扶风县城附近,是宝鸡峡灌区原上总干渠重点工程之一,采用钢筋混凝土与钢管组成的桥式结构,管道为外露双排并列圆管,单管长880米,其中混凝土管长628米,内径2.25米,管壁厚为30—65厘米;钢管长257米,内径2.9米,管壁厚为1.2厘米,可通过流量55秒立方,倒虹通过主河槽处,用四跨双悬壁混凝土桥支撑,桥高14米,长112米,宽ll米。整个倒虹建筑宏伟壮观,似双龙横卧漳水谷地,宝鸡峡引渭工程可灌溉川原农田300万亩,改变了关中西部渭北高原历史上干旱缺水状况。
  ③罗家大桥——1988年,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集资680万元,在渭河上建起长706.29米,宽9米,高10米的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桥。它打通了扶风南大门,方便了工农业生产,便利了群众,使扶风与眉县、周至等地变为通途。
  ④高原水田——建国前,扶风县可灌溉田仅2.8万亩。建国后,县内建成水利工程3700余项,主要有宝鸡峡、冯家山两大引水工程,渠库结合,渠井配套,渠路结合。高原上干、支、斗、分灌溉渠道纵横,发展可灌溉面积达62万亩,全县87%耕地实现了水利化。旱涝保收,亩产吨粮田不断出现。
  ⑤乔山果带——扶风县南阳、黄堆、天度北三乡居乔山半山坡,80年代以来,广大村民把地形复杂、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改造为苹果林带,面积达1.5万亩。春夏季一片绿荫花园景象,生机盎然。秋季果实累累,色好味美,一派丰收喜悦景象,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扶风县的北三乡已迈上了小康的快车道。

出处: 《法门寺古今诗集释》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