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英
在千河北岸,宝鸡、凤翔两县交界处的产西村,有一个地方,名叫“远门”。虽说那里只住着三十多户人家,占有一沟之地,名声却也不小。每年甘肃下来赶麦场的客人,聚集在那里最多。说这是一块“福地”。
宝鸡、眉县、周至、歧山等县的妇女们,每逢古历四月初一去凤翔灵山赶庙会,路过此地,大家都要席地而坐,闭目祈祷,然后才轻轻松松地上山。有人要问:这里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说起来,还有一段传说哩。
古时候,“远门”村子里有一对名叫广德和爱仙的夫妇,勤劳朴实,互敬互爰。人们羡慕地说: “真是天生的一对。”但有一件不顺心的事,搅得夫妻俩心情非常忧郁。乡亲们也感叹地说:“唉!广德和爱仙啥都好,就是命运不大强。”
有啥不顺心的事呢?原来俩口子结婚已经四年了,怀中无有一子。为此,广德和爱仙求医问神,百方想尽,也是无济于事。
有一天晚上,爱仙躺在炕上苦苦思索着,半夜不能入睡。将到子时,她恍惚地看见从门里走进一位妇人,怀中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天真聪明的孩子,望着爱仙,瞪着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张开樱桃小口直笑。真惹人疼爱。那个妇人和蔼可可亲地向爱仙会意地点了点头,含笑说:“好妹子,你夫妻俩勤劳善良,为人正直,感动了吴山古庙后殿老母娘良,她老人家让我给你们送儿子来了。这孩子你收养下吧!”
说完,那妇人把孩子放在爱仙怀里,飘飘离去了。爱仙端详着逗人喜爱的孩子,心疼地亲了亲,高兴地直喊:“我也有孩子了!广德!广德!看这孩子真象你……”叫喊声心酸了身旁的广德。广德推醒爱仙:“你怎么啦?”爱仙睁眼睛一看,哪有什么孩子,原来是一场梦。于是,爱仙便将刚才梦中的事告诉给丈夫。第二天,她又将梦中的事讲给了平时要好的姐妹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灵山老母给爱仙送子的奇事传遍了“远门”附近的几个村子。
事情说来也怪,从那晚做了梦,爱仙就怀孕了。夫妻俩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为了感谢灵山老母送子之恩,爱仙准备了丰厚的供品,上灵山去为老母娘娘还愿谢恩。
“远门”到灵山二十华里,全是一片原始森林,荆棘挡道,无有人烟。妇道人家难以走近,何况,爱仙又是孕身,更无法上山了。于是,爱仙让广德在他们村子通往灵山的便道旁,搭了一座席棚,扎了草人,给穿上纸糊的衣裙,打扮成一尊老母神像。摆起香蜡供桌,捧上三牲供品,终于还了愿。
后来,爱仙果然生了一子,两口便给孩子取名“灵生”。满月那天,广德夫妻俩又在那还了愿的地方,举行了一次较隆重的庆祝仪式。从此以后,凤翔、宝鸡、岐山、周至、眉县一带和千阳、陇县的百姓们都传说灵山后殿老母,神通灵验,可以降生儿女。所以,新婚娘子和长期不育之妇,都把生儿育女的希望寄托在老母娘娘身上。每年古历三月半间,到四月初一,妇道人家,提着雪白的馒头,拿着香蜡,络绎不绝地敬奉老母娘娘。有的要儿女,有的前来还愿。
“远门”的乡亲们,从“灵生”降落大地以后,又在广德夫妇还过愿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小庙宇。朝“灵山”的妇人家,就在这座小庙宇前烧香吊表,求得儿女双全,大吉大利。
依此,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取名“愿门”。时间长了,经人们口传,将“愿”字读作“远”字,“愿门”便成了现在所叫的“远门”。
讲 述 者:杨智 男 73岁 中师 汉族 农民 千河乡产西村
搜集整理者:刘 英
流 传 地区:千河乡
搜 集 时间:1986年12月19日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