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过于散关,渐入坦途;
回头,青天尽处,
青峰起伏,
越远越美,忘了困阻。
忘了惊险,看着画图。
眼前,展开了北方的景物:
挺拔的高粱,低首的稷黍。
带头红缨的玉米,美的村妇。
笨重的车,黄土的路,
默默的黄牛听着小驴叫闹长呼。
树叶上,人脸上,都带着一层黄土,
爱害羞的村女扛着铁锄,
偷偷的,好看着我们过路;
我们,身上是汗,脸上是土。
像些刚被掘出的红薯,
勇敢的走上宝鸡城外新修的大路。
新的路,新的铺户,
新的气象是新的觉悟;
这微烟区的黑色的县府,
几年前,垂死似的合着双目,
看不见水利与别的财富;
在抗战的今天,景色如故,
还是渭水奔流,夹岸的土山直竖,
可是潼关的炮声惊醒了病夫,
认识了门外的山川是座宝库!
去取,去取山中水中的天然积储!
去取,去取由太原开封抢救出的器物!
来,你们,热心合作事业的人物!
将计划简单而适当的提出,
以我们的土产,以我们的勤苦,
打下抗战中的建设的基础!
听,车轮急转,人马喧呼,
汽笛呜呜,马达突突!
听,宝鸡峡水日夜催促;
北五省的电力在此藏储;
快,快,用电的速度,
开发这养育东亚文化的高山厚土;
东海边上的繁荣薄如皮肤,
回来,回来吧,文化,回到复兴之路。
复兴西北,复兴民族,
来光耀这民族之母!
都已停顿,准备着破晓抢出城门;
各方的饮食,各处的语音,
各色的标语,各省的行人,
味,色,声音填满了长窄的街心!
一阵歌声,自远而近,
草鞋竹笠,一队军人。
压下去嘈杂,振起抗战的精神!
旅馆、茶肆、澡堂,一丝不紊,
安插下北征的军人;
廊檐下放好木桶与水盆,
静静的洗了脚,拭去灰尘;
打开席毯,谈几句心,
及早睡下,及早的起身。
鸡声初唱,夜雾沉沉,
灯光里:马蹄、车轮,
鞭影,飞尘,
军队,行人,
往南往北,迎着大时代的清晨。
在这川陕之间的重镇,
吞吐着万马千军,
在一二家小店,还有一两个老人,
运用着细刀与匠心,
顺着天然的层次与花纹,
把白紫相间的砚石,看准,
雕出,赤水白云,
和那伟大雄奇的剑门。
出处: 《宝鸡金台区志》